APP下载

抗日根据地如何扶持技术创新

2022-07-09张昆明

党员文摘 2022年13期
关键词:边区根据地政府

张昆明

位于沈阳农业大学内的张克威塑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教育事业,为中国加快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这一思想并不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才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在开辟和壮大晋冀鲁豫根据地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技术创新。

在根据地建设中,边区政府深刻体会到技术改良、发明创造和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制定不少政策来激励创造、吸引人才。

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布奖励生产技术办法,奖励范围明确包括:一、对工农业生产工具或方法有所改良与发明者;二、以本边区之原料制成代替仇货及舶来品者;三、对各种日用必需品之制造有所发明与改良者;四、首次引用其他地区进步之工农业工具或方法者。符合前三条的奖励50元至2000元,符合第四条的奖励10元至200元。而有重大发明、对根据地贡献极大者,给予特别奖金,由边区政府临时核定。

为引进和留住技术人才,1941年11月,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优待专门技术干部办法,在这一办法中,对不同学历、能力的技术人才,给予不同的津贴奖励。比如,工程师每月给予津贴40元至50元,条件为:一、大学专门毕业或大学肄业二年以上者,有实习经验及技术指导能力者;二、曾在工程、农业、医药、金融界服务多年有前项同等能力者。对技师每月给予津贴20元至30元,条件为:一、曾在高中程度之农业学校专修科及职业学校毕业,并曾任所学专科之技术职务者;二、大学专门肄业二年以下无实际经验而有前项同等能力者;三、未曾受学校教育而有前项同等能力者。

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出,边区政府既重视有学历的知识分子,也重视虽没学历但有能力的人才,二者一视同仁。

为了发展生产,研究和推广农业科技,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下设生产部。生产部长张克威年轻时曾留学美国攻读农学、畜牧学等专业,是一名农业科技高级人才。

生产部驻扎在山西黎城县南委泉村。张克威从村里一个地主那里租了十几亩地作为试验田,专门搞科学研究。他托人购买了2斤“金皇后”玉米、3种冬小麦和谷种,分别试种。经过种植观察,张克威发现,“金皇后”玉米产量很高,169号小麦、81号谷子产量也不错,都适合在太行山区推广种植。于是,生产部在试验田里大量培育良种,并把种子送给南委泉村的村民进行种植。

1942年,129师的十几亩试验田和南委泉村很多村民土地都获得了丰收,这也让张克威名声大噪。有人在边区政府会议中提议,请张克威兼做边区农林局长,就这样,边区农林局人员迁往南委泉村办公。在129师生产部和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金皇后”玉米、小麦等良种,以及新引进的西红柿得到广泛推广种植。

1944年,“金皇后”玉米普及到整个太行山地区和太岳区,1945年又扩大至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据估算,仅推广“金皇后”玉米一项,就为晋冀鲁豫根据地增产粮食25%—30%。

边区政府部门拥有一批专家和技术人才,专门开展农业水利研究,并下乡帮助群众改良技术发展生产。

1944年春,太岳行署水利组联合士敏县水利科帮助一个村庄成功试制单轮自动水车。水车流水可覆盖全村700亩地,村子旱田变水田后,粮食产量比以往提高3倍以上。

1944年5月,太岳行署水利组又在安泽县某村成功试制水车,使全村210亩旱地变成水田,打破了当地“水打不动车,沁河水不能浇地”的落后生产局面,改变了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据当时测算,水车浇田第一年,每亩旱田可增产粗粮3斗,总计可增产63石(10斗为1石)。第二年以后,随着土质的改善,每亩可增产1石,总计可增产210石。

由于战争的破坏和敌人的掠夺,根据地牲畜减少,很多地方的农田需要靠人力犁、铁锹翻、锄头挖。1944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管理总局太岳分局研究室在传统铁犁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式人力手摇犁。这种犁主要利用飞轮的力量帮助人力推动犁身前进,使用时,一人扶犁,前面一人或小牲口拉绳,每日可犁地4亩。

对农民生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发明创造,边区政府予以高度重视,按照规定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并大力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落地。1944年6月,年逾60岁的农民宋福田在经历13次失败后,成功发明了一种新式纺纱机。这种纺纱机的优点是:每日可纺1斤2两至2斤纱,比普通纺纱机效率提高6倍以上;不需要高超的技术,普通妇女只需学习两三天便会;操作不费力,一般妇女均可踏动;所费资金也不多,两石小米即可制造一个。边区政府根据奖励办法,奖励宋福田5万元,这在当时可是重奖。

抗日战争时期,因根据地资金缺乏、群众生活困苦,衣布染料也极度缺乏。1944年,农民刘四明、王万才在家里研究一种染布的黑色染料。在研究中,单是采购原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两人缺乏经费,便向地方政府提出贷款的请求。沁源县政府得知后,立即派人协助研究,并在研究经费上保证:即使研究失败,也不用二人负担损失。这无疑鼓励了二人研究创造的积极性。

试制成功后的染料,使用的本土原材料主要包括色葉、青核桃皮、黑墨子、五倍子、石灰等,成本便宜,不褪色,染1尺布仅需2元左右,而向外区购买,染1尺同样的布则需花费13元。

在沁源县政府的动员下,全县不少妇女小孩成立染色药互助组,采集原材料供制造染料用,政府按每斤5角钱收购。沁源群众采集原材料的积极性非常高,既能换钱解决生活之困,又能满足政府之需,可谓“一举两得”。政府的奖励和政策扶持,有力调动了群众投入技术改良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技术改造和发明也广泛应用于根据地军工、医疗、造纸、印刷等各行各业。在当时经费拮据、环境艰苦、人才缺乏、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取得的科技成果虽然有限,但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重视科技和人才、一心一意服务群众的足迹。

(邱宝珊荐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边区根据地政府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完形填空三则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