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元勋怎样送亲属下基层

2022-07-09孟红

党员文摘 2022年13期
关键词:毛岸英刘少奇朱德

孟红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始终不忘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而且还对下一代言传身教,严格教育。这一点从他们送亲属下基层锻炼即可得见。

1946年春,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回到日夜思念的父亲身边。久别重逢的父子坐在一起,亲热地交谈起来。在详细询问了毛岸英在苏联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后,毛泽东说:“你在苏联长大,进的是洋学堂。对国内的生活你还不了解,缺乏实践,应补上这一课。”说到这儿,他思忖片刻,继续语重心长地说:“理论只是知识的一半,你光有外国的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行。中国还有个学堂,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你应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能学到外国学不到的有益的东西。”

毛岸英领会了父亲的意思,爽快地答应:“好,我也想去农村参加劳动,向群众学习,锻炼锻炼。”

不久,毛泽东就安排毛岸英到农村劳动生活。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叮嘱毛岸英:“你要和老乡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劳动,从开荒一直到收割后再回来,等你‘劳动大学’毕业了,再上‘延安大学’,好不好?”毛岸英痛快地答应了。之后,他换上父亲送的补丁衣服和鞋子,背上粮食,前往南泥湾开始上“劳动大学”。

毛泽东与毛岸英

其间,毛泽东利用去南泥湾视察工作的间隙,特地看望了毛岸英。他发现儿子的手依然无茧时,严肃地说:“你还不能毕业呢!”并指着一名手上满是血泡老茧的农民说:“他是你的教授,你要好好向他学习。”毛岸英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从此,毛岸英牢记父亲的话,有意识地加强锻炼,吃苦耐劳,用心学习。他起早贪黑地同老乡们一起抡大撅头,起圈装粪,施肥犁地,学着干各种农活。

1946年下半年,由于形势紧张,毛岸英回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看到儿子晒得黑黑的皮肤,摸着儿子手上厚厚的茧子,十分满意,高兴地说:“你学习成绩不错嘛!不过,今后还得继续锻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先后安排没有农村劳动经历的大女婿孔令华、小女儿李讷参加劳动,接受锻炼。从中足见毛泽东不仅注重孩子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还特别注重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认为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问才会更广博,更深厚扎实。

刘维孔是刘少奇的侄孙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1957年高中毕业,她一直在刘少奇身边读书、生活。刘少奇看着她长大,对她十分疼爱。刘维孔当时一心想要考取大学继续深造,可是因为分数不够没能考上。

刘少奇知悉这件事后十分关心,他专门找到刘维孔谈心,询问她今后的打算。刘维孔说想复习一年,再考一次。对于刘维孔的打算,一向疼爱她的刘少奇并不赞同。他深思后开导刘维孔:“你是革命者的后代,应该到人家不想去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你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好不好?”刘维孔完全没有务农的思想准备,对于叔祖父的建议,她选择沉默。

刘少奇看出刘维孔一时想不通,便耐心地教导她:“现在,农村要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批有文化的农民。你有文化,应当回家去,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做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

刘少奇哪能不知道,当时的学生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能留在城市,但他希望自己的后辈都能够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他还专门嘱咐夫人王光美找了一些有关农业劳动方面的书籍送给刘维孔。在刘维孔即将离开北京时,刘少奇又一遍遍地嘱咐她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提醒她说:“不要过早当干部,要尽力帮助老百姓。”

周恩来没有子女,他将侄子、侄女们视如己出,一直严格要求他们。1968年,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去了内蒙古牧区大草原插队落户。

1970年12月,周秉建在牧区应征入伍,所在部队地处北京市郊区。周恩来知道后,劝侄女脱下军装,继续回去当牧民。他语重心长地对周秉建说:“你参军虽然合乎手续,但是在内蒙古这么多人里挑上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一点儿也不能搞。你要回到草原去,回到牧民身边,继续接受教育。”

于是,周秉建又回到了草原,和牧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且她回到内蒙古后又几次放弃了上大学和去工厂的机会。后来,周秉建刻苦自学蒙古语,于1975年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语专业。毕业后,她遵从周恩来的教诲,又一次回到大草原,为内蒙古的发展贡献力量。

后来,周秉建回忆在内蒙古生活和工作的27个春秋时深情地说:“我对大草原和对西花厅的感情一样,结下了终生的缘分。”

朱德的儿子朱琦1937年到达延安,不久就被送到部队基层去锻炼。1943年,他在战争中右脚负伤而致残疾,伤好后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工作。当时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一边学习还要一边生产。朱德没有因心疼而把儿子留在身边,更不因朱琦受了伤就安排他到机关工作,而是教育儿子要服从党的需要,鼓励他到群众中去锻炼和学习。

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在这方面对亲人的要求就更严格了。在父亲的勉励下,原先在部队中层领导岗位上的朱琦,转业到铁路机务段当起了学员,学当火车司机。1965年,朱德致信朱琦,勉励他要经常下基层,“向群众看齐,同吃、同住、同劳动”。

1969年,朱德的大外孙刘建初中毕业以后,想与同学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当刘建去征求朱德的意见时,朱德非常支持外孫的选择,他说:“中国是个农业大国,7亿人口中,6亿是农民,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就不懂得革命。”

结果,年仅16岁的刘建被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农场去养猪。由于力气不够,挑不动泔水,刘建常常一不小心就被猪食洒了一身,搞得很狼狈;特别是冬天很冷,一大早就要起来给猪喂食,还要打扫猪舍,艰苦的生活条件加之远离亲人,令刘建产生动摇,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委屈地诉苦,要求调回北京。

朱德知道后,立马回信对外孙进行了严肃的教育:“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想打退堂鼓,正说明你非常需要艰苦生活的磨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朱德的教育下,刘建克服了怕脏怕苦怕累的思想,努力工作,积极劳动,在政治上和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邱宝珊荐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清风》)

猜你喜欢

毛岸英刘少奇朱德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卖梦店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
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
彭德怀脱险与毛岸英遇难
毛岸英曾被授予苏军中尉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