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那些事儿
2022-07-09陈明梅
陈明梅
下面这些场景,是否在你的生活中常常出现呢?
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要拖到很晚才匆匆完成。事后又感到后悔,觉得应该像有的同学那样在学校就完成作业。但到了下次,还是一如既往。
叫早的闹钟已经反复响起,父母也已经敲门数次,可还是不到时间紧迫至极绝不起床。迟到后又在心里暗下决心,明天一定要早起。
下定决心开始锻炼,计划是做好了,却没有行动。又或者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到锻炼时间就想一拖再拖。
……
这些其实都是拖延症的表现。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有8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
所谓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拖延症虽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但这种行为却可以折射出具体的心理问题。
1.时间管理问题。做事缺少规划,凡事总要拖到最后一刻,在压力下被迫匆忙完成。对于最重要以及最紧迫的事情没能很好地认知和处理,可能经常是只做了最紧急的事情,却忽略了重要的事情。
2.逃避心理。当感到事情难度太大时,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因而畏难、逃避,迟迟不肯行动。比起事情本身的成功与否,“拖延症患者”更在乎别人的看法。担心一旦失败,会给别人留下自己能力、水平低下或禀赋较弱的印象。
3.完美主义。总是高标准要求自己,凡事都想追求完美,想在做好所有准备的情况下再去行动,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耽误了事情完成的期限,徒增压力。
既然拖延症连疾病都算不上,那么克服它也并不是难事。归纳起来,战胜拖延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会时间管理。列出要完成的任务清单,按照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整理出既紧急又重要、重要而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又不重要四个任务类别,进行“金字塔”式的记录,如当日急需完成的3件事情、本周要完成的10件事情,以及当月要完成的所有事情。制订计划,把最重要和最紧急完成的事情列在计划的最前面。计划一旦做好就要强制自己去完成,一件事一件事做下来,任务的紧急程度越来越低。
2.优化性格品质。对于枯燥无味、困难重重的任务,为避免自己产生畏难情绪,可以先从相对容易的事开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能使人在成就感的获得中增添自信。性格比较要强的人,可以从“最不想做的事情开始”,挑战自我,在越挫越勇中培养坚持、坚毅的品格。同时还要不断增强责任心,杜绝找借口拖延。
3.即刻采取行动。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拖延症会给我们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阻碍,学生时期要培养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日后步入社会也会有所裨益,所以,从现在开始行动,每天完成一点点。与此同时,也要告诉自己,尽心尽力完成就好,不必刻意追求完美的结果。端正心态,完成了就是胜利,取得完美的结果,是锦上添花。
当然,想要克服拖延症还可以请朋友来监督自己,甚至还可以请朋友倾听自己对事情处理过程的陈述。在陈述中,要对自己的思维、行为和情绪反应进行客观的观照和反思。最后,要学会屏蔽诱惑,尤其要避免沉溺在网络的诱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