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现状及高质量发展策略

2022-07-08吴国欣何彦然张先来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储备广西国家

吴国欣,何彦然,张 伟,张先来

(1.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11;2.广西林业局速丰站,广西南宁 530022)

木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储备林建设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全面保护天然林的重要举措,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2013、2015 和2017年中央1 号文件先后提出“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和“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及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4]。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首批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试点省(自治区)之一,在国家储备林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文深入剖析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现状,全面总结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促进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和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1 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概况1本部分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

广西作为全国人工林面积最大和木材生产最多的省(自治区),在国家储备林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2年,原国家林业局根据广西水热条件好、林木生长快和木材产量高的优势,将广西列为首批国家储备林建设的7 个试点省(自治区)之一,重点支持,迈出构建长效稳定的国家立木储备的第一步。2015年,广西率先与开发性金融合作,成为全国首个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的省(自治区),开启利用政策性银行及社会资本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序幕。国家开发银行授信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贷款总额300 亿元,其中,国家储备林一期100 亿元、二期200 亿元,已累计发放贷款75 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也相继为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信贷产品服务,打开林业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注重中大径材、珍贵乡土树种与速生丰产林的科学搭配,既能“以短养长、还贷无忧”,又能“为国储材、高效持续”。国家储备林项目启动以来,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相关投资已超百亿元,建设面积超66.7 万hm2,居全国首位,储备木材约48 000 万m3,产出木材价值约5 000 亿元,有力助推全区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多次被作为典型在全国会议上分享。先后有河北、河南和江西等10多个省(市)来广西考察学习。

2 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基本思路

2.1 定位

结合优越的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及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广西以打造全国最大的国家储备林核心基地为目标,形成树种搭配基本合理、结构相对优化的森林资源战略储备体系,为建立高产、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国家木材安全保障体系作出贡献。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3 —2035年)(2018年修编)》要求,进一步衔接《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 — 2020年)》和《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 — 2035年)》,广西将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187.16 万hm2;其中,集约人工林栽培93.71 万hm2,现有林改培45.52 万hm2,抚育及补植补造47.63万hm2。

2.2 树种选择

根据广西的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及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适种源,长、中和短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目的和要求,优先选择效益好的本土乡土树种和经过引种试验的外来优良树种。

中长期用材林树种主要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细叶云南松(P. yunnanensisvar.tenuifoli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及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大花序桉(E.cloeziana)等针叶及阔叶树种。

珍贵及乡土用材林树种主要有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香椿(Toona sinensis)、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观光木(Michelia odor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闽楠(Phoebe bournei)、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樟(Cinnamomum camphora)、柚木(Tectona grandis)、任豆(Zenia insignis)、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银杏(Ginkgo bilob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红椿(Toona ciliata)、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木荷(Schima superba)、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和大叶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等。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树种主要有桉树(Eucalyptusspp.)、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和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等。

木本油料树种主要有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核桃(Juglans regi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八角(Illicium verum)、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油桐(Vernicia fordii)等。

竹类主要有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

2.3 建设范围和主体

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共涉及全区14 个市的81 个县(市、区)及14 个区(中)直林场和两个国有林业龙头企业,共97 个建设单位(表1)。建设主体为国有林场和大型国有企业等,涉及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农。项目区内各县级行政单位林业主管部门或区(中)直林场组织实施和监管;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国控林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国有林业企业在项目区范围内均可参与建设。

2.4 建设布局

按照国家对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以现有广西森林资源典型分布为基础,结合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主要树种的产区分布及区划,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布局单元,充分考虑各县(市、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传统林业种植习惯及林地利用情况等,将广西国家储备林划分为东部、南部、中部、西部和北部5个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表1)。

表1 建设范围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construction scopes

2.4.1 东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主要布局在梧州市的岑溪市、苍梧县、蒙山县和藤县,桂林市的荔浦市、阳朔县、平乐县和恭城县,贺州市的八步区、平桂区、昭平县、钟山县和富川县等3 市13 个县(市、区)。该区雨热条件充沛,树木生长周期较短,现有的森林资源主要为松树、杉木、桉树、大叶栎和火力楠等人工用材林,是储备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重要基地,也是广西木材加工产业集聚的区域。

发展重点为在低山、丘陵地区培育以桉树、松树、杉木和大叶栎等为主的中、短周期林浆纸产业发展基地;注重木材原料林高效培育,推广以优质木材原料供应自有化、高得率木浆、高档纸及纸制品为主要特征的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广西林浆纸原料的核心市场地位;兼顾建设红锥、香合欢和闽楠等乡土及珍贵树种用材林储备基地。

2.4.2 南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主要布局在南宁市的邕宁区、青秀区、武鸣区、宾阳县和横州市,北海市的合浦县,防城港市的防城区和上思县,钦州市的钦南区、灵山县和浦北县,贵港市的港南区、港北区、覃塘区、桂平市和平南县,玉林市的福绵区、陆川县、博白县、北流市、兴业县和容县,崇左市的江州区、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龙州县、宁明县和凭祥市等7 市29 个县(市、区)。该区濒临北部湾,海洋性气候明显,降水量较大,地带性森林原生植被为桂南丘陵台地季节性雨林,现已被大面积的桉树人工林替代。该区是以桉树工业原料林为主的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示范区,位于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是面向东盟“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生态和经济影响力较大。

发展重点为建设林地节约型、效益提升型、资源增长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生态木材原料储备基地,推进林浆纸原料林基地健康持续发展;建设多功能经营的高品质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营林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和经营规范化的人造板和林浆纸原料林;大力发展红锥、香椿、香合欢、观光木、蚬木、望天树和紫荆木等乡土及珍贵树种用材林储备基地。

2.4.3 中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主要布局在柳州市的鹿寨县,河池市的宜州区,来宾市的兴宾区、合山市、象州县、忻城县、武宣县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等3市8个县(市、区)。该区位于弧形山脉的内侧,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了桂中盆地,年降水量偏低,是广西主要的干旱区域。现有森林资源以桉树和马尾松等人工林为主,天然群落逐步演替,是广西人造板及家具木材的主要产区。

发展重点为在丘陵、低山地区发展以马尾松、桉树和毛竹为主的中小径材工业原料林储备基地;兼顾培育杉木、西南桦、木荷和枫香树等中大径级用材林储备基地;在岩溶石山区建设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和南酸枣等大径级用材林储备基地。

2.4.4 西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主要布局在百色市的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平果市、靖西市、德保县、那坡县、乐业县、凌云县、田林县、隆林县和西林县,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2 市20 个县(市、区)。该区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整体地貌以低山和中山等高海拔为主,树种资源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和栎类等,主要为限制开发生态区和农业区,资源环境及生态承载能力一般,水土流失是本区的主要生态问题。

发展重点为在低山、丘陵地区发展以杉木、米老排、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和云南松等为主的中大径级用材林储备基地;兼顾发展松树和桉树等中、短周期林板、林浆纸木材原料储备基地;在岩溶山区,建设以顶果树(Acrocarpus fraxinifolius)和黄连木等为主的大径级用材林储备基地。

2.4.5 北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主要布局在柳州市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桂林市的临桂区、龙胜县、永福县、灵川县、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和资源县,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3市13个县(区)。该区降雨量相对偏少,四季分明,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群落保持较好,地形地貌以山地高海拔区为主,天然林资源较多、人工林资源较少,人工林树种主要以杉木为主,桉树次之,是广西杉木最适栽培区、主产区;资源开发的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主要为典型的生态红线划定区域。

发展重点为在低丘、高丘等区域培育以杉木、马尾松、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刨花润楠等为主的中大径级用材林;兼顾发展大叶榉树、南酸枣、青檀和红椿等乡土及珍贵用材林储备基地;在岩溶石山区,培育任豆和香椿等大径级用材林储备基地。

2.5 经营措施

2.5.1 集约人工林栽培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上,选用良种壮苗、大苗,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长、中和短结合发展的原则,采取集约化经营措施,运用最新林业科技和现有成熟的技术手段营造人工林。积极营造混交林,定向培育珍贵树种和中大径级活立木,营造生态稳定、健康持续、结构优良、长中短结合和高效集约的人工林。

2.5.2 现有林改培

朱芳圃先生从天文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解释:商星,又名大火、大辰、心星,是殷人崇拜奉祀之星。按照朱芳圃先生的启示,下面我们不妨进一步阐述一下殷人与商星的关系。

依据《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5]的规定执行。对现有林中立地条件较好、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林分,结构简单且生长已呈下降趋势的林分,目的树种不明确、林分结构简单及错过抚育经营时机的人工林或利用价值较高的林分,通过间伐、林冠下造林、套种和补植补造等综合经营措施[6],改善林木生长条件,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生长量和生态功能。

2.5.3 中、幼龄林抚育

根据立地条件、整地方式和目标树种,选用相应的抚育方法,依据《森林抚育规程》[7]的有关规定执行。采取间伐、修枝、割灌除草、施肥和间种等措施,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水分循环与光照条件,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高效的多功能森林。

3 广西开展储备林建设成效

3.1 顶层推进,筑牢组织管理架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及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储备林建设。2017年,出台《关于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实施金山银山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国家储备林;201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实施金山银山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并将国家储备林项目列入2018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2021年,出台《广西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力开展国家储备林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管理现代化进程,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项目工作,经自治区政府同意,建立国开行贷款国家储备林建设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协商,共同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自治区林业局于2015年成立国开行贷款项目领导小组,将中央基建投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项目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重点工作内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落实人员,明确责任,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2 科学规划,着力长远发展、持续经营

逐步推进森林经营从短周期向中长周期转型、从小径材向中大径材转变及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寻求开发与保护、生存与发展的平衡。树种搭配方面,短、中和长周期结合,大、中和小径级搭配,统筹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生态红利;以还款稳定为底线,充分发挥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稳定现金流的抗风险作用,回笼资金,滚动发展;培育中周期的松树、杉木等中大径级人工林和价值更高、周期更长的格木、大叶榉树和闽楠等乡土珍贵树种人工林。经营策略上,以短养长,以长辅短,着力提高单位产量,合理进行短、中和长周期树种异林混交和林相改造,既能“以短养长、还贷无忧”,又能“为国储材、高效持续”。坚持“良种、良地、良法、良肥”,积极推广林业沃土技术,重点在桉树林地采取免炼山整地、增施有机肥和禁用除草剂等措施提升地力,有效推进“地下可持续经营、地上高质量发展”,应用最新营林科技成果建设国家储备林。“十三五”期间,争取到自治区林业改革发展资金2 400 万元,开展林业化肥减量增效和测土配方试点工作,打造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国家储备林精品示范林,推动国家储备林地力提升与可持续经营。

3.3 高效监管,推动管理能力现代化

先后出台国开行贷款一期、二期国家储备林项目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建立采伐通报制度,强化项目抵押物管控监督;出台贷款项目管理费收取指导意见,充分利用风险准备金增值收益,为项目开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配合审计结果,建立专账管理、定期检查的长效机制。全国首创林权流转合同鉴证凭证贷款试点工作,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和范围[8];出台项目收购收储管理办法,加速国家储备林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进程。严把林权抵押和资金支付审核关,严控林木采伐管理及交易,确保林权真实有效、国家储备林资金专款专用。及时启动国家储备林落界工作,纳入最新林地“一张图”管理,解决“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的根本问题。搭建国家储备林综合监管平台,构建从申报到采伐的全流程动态监控体系。

3.4 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为国家储备林高标准、高投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中,营造林每亩投入较一般营造林提高30%,项目林分质量和生长比一般营造林高。广西以开发性政策金融资金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为契机[9],积极推动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部分国有林场在国家储备林基地里进行新造乡土珍贵树种、现有林改培及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建设,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成为森林公园。结合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大力营造混交林,如在桉树纯林中套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逐步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树种结构。将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调整为中长周期树种人工林,增加森林多样性,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森林碳汇储备能力。深度结合景观改造、树种结构调整和环首府生态旅游圈建设,将国家储备林建设在干道旁、市郊边,美化、彩化城市及乡村,让人们出门就能看得见大树、望得到森林,增加乡村振兴的“美丽”效益。

3.5 初心不改,稳固拓展林业生态扶贫主线

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雇佣林农参与营造林活动,将总投入的40%以上转化为劳务收入,提供2 万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大约5 万户林农脱贫,并安排约16亿元在林区周边贫困村修建水、电和路等基础设施(近10 000 km),持续改善林区周边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全区13 家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及广西国控林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架构,铸牢参与主体的利益链条,并不断延伸。一方面,通过“大场带小场、区直带县市”,以固定地租和利润分成反哺县(市、区)财政,区直国有林场通过集中高效的森林经营,大幅提高林分效益,缓解县(市、区)国有林场改革后县(市、区)财政负担加重及集体等林区森林经营质量不高的困境,实现国有和集体等多方共建共赢。另一方面,以“林场(公司)+ 村集体(合作社)+ 农户”为基本模式,综合应用“林地入股”“保底分成”和“托管分红”等多元合作方式,定期获取林地租金及劳务报酬,远期约定采伐超产收益分成,带动当地林农就业,帮助林农持续、稳定地增收;村集体以参与维稳和管护等方式获得工作协调费,共享政策红利。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紧密结合当地林业禀赋和产业特性,因地制宜地开展油茶、核桃、竹材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联合物流运输等相关行业,推进县域林业全产业链发展,有效破解地方财政压力过大、资源利用率低的瓶颈,进一步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

4 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国家层面缺乏奖励和补助政策

广西生产全国近50%的木材,国家储备林建设面积居全国首位,为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但国家层面尚未建立明确的奖励机制。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要求,广西将承担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任务约180.44万hm2,平均每年需投入资金20亿元以上。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用工贵、用工难和用工荒的情况导致营林成本不断上涨,但中央造林及抚育每年贷款贴息不足2 亿元,不到现有国家储备林贷款余额的2%,存在较大的资金投入缺口,对国家储备林高标准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4.2 融资模式缺少创新

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主要贷款模式为林权抵押、保证担保和PPP(政府+社会资本方合作)融资模式。林权抵押方面,建设主体为区直国有林场和县域国有平台公司,抵押率最高为80%,通过推进收购和收储,落实林地林木抵押物,获取新增放款;但集体林地碎片化和分散化,导致收储效率低,放款和用款速度较慢。保证担保方面,一般采用区直林场互保或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但区直林场自身担保额度有限,面临担保额度不足的困境;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需缴纳约2%的担保费,提高了项目单位融资成本。PPP 融资模式方面,目前全区首个成功引入社会资本的国家储备林PPP项目落户上林县,全区陆续有县(市)启动国家储备林PPP 项目;但整体PPP 模式相关审批程序多且复杂,涉及部门较多,办理周期较长,实施县域意愿不强,推动乏力,需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4.3 建设范围有待拓展

广西林业经过40多年的改革创新发展,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宜林荒山和荒地越来越少。目前,国家储备林建设主要以国有林地为主,而全区国有林地面积(约149.8 万hm2)仅占全区林地面积(约1 602.0 万hm2)的10%左右,制约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集约化经营的全面推广,国家储备林建设对林地的刚性需求与可用林地面积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现阶段,集体林权主要以合作共建或收购和收储模式参与项目建设,缺乏当地政府有力的推动,仅以区直林场深入各乡镇宣传为主,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集体林地发展国家储备林的进度缓慢,推进效率较低,制约国家储备林纵深方面的拓展。

4.4 建设质量有待提高

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林业发展水平的体现,机械化也是林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由于缺乏相应补贴激励措施,林区道路、防火线(林带)及林业机械化等均依靠单位自筹开展建设,投入资金有限,效果不理想。珍贵树种及大径材培育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且投资回收慢,建设质量需长期经营才有保证;珍贵树种发展起步晚,其良种选育、丰产造林配套技术和栽培模式研究等滞后,良种和优良种苗较缺乏,造林效果不理想,各经营主体发展珍贵树种及大径材人工林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部分国家储备林建设过程中,因施肥不当导致的林地地力下降、土壤酸化及面源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桉树人工林。广西开展国家储备林地力提升工程,要求各区直林场开展增施有机肥等地力维护措施,但由于工程资金以自筹为主,未能全面推广。各项因素制约了广西国家储备林的高质量发展。

5 广西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建议

为加快高质量、高标准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2021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广西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桂政办发〔2021〕33 号)文件,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区国家储备林贷款余额达到1 000 亿元,新建国家储备林1 000 万亩,将广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储备林核心基地”的目标。为全力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5.1 探索创新模式,不断挖掘潜力

切实督促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统筹推进。促进各市(县)加大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财政投入,大力推广“县级人民政府+区直林场(国有林业企业)”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引导的作用及区直林场和国有林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优势和融资渠道优势,以政府引导方式鼓励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合作共建参与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储备林由国有林地向集体林地纵深化发展,确保国有林地规范参与、集体林地有序参与,实现全区林地高度集约化经营,进一步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和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央企”“湾企”和“民企”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不断探索新型建设模式[10]。

5.2 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

与各银行深度合作,多方面完善项目融资模式和机制,争取大额授信,探索基金、信托和债券等多元融资方式[11],支持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PPP 模式开展项目建设[12]。借鉴贵州省毕节市采用的模式,即市级统筹,采用“1(市)+8(县)”的PPP融资新模式,多元化拓宽国家储备林融资途径和渠道。广西林业主管部门继续深度创新,与银行、担保机构共同探索,优化信用结构和融资机制,为建设主体提供优质融资服务,为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争取落实国家储备林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加快落实国家储备林自治区级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和科研技术配套经费,完善林业机械购置补贴方案,全面保障国家储备林建设。

5.3 强化科技支撑,打造精品示范

推广实施国家储备林地力提升工程,增施有机质含量大于15%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替代纯化肥,改善土壤肥力和自肥能力;推广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积极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提高国家储备林生态效益;不再大面积营造桉树纯林,推行块状、环状等混交模式,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和抗性,延长桉树采伐周期,培育桉树中大径材,建立稳定的桉树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推进林区现代化进程,推动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及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业多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利用、良种壮苗研发等科技攻关,强化良地、良种、良法和良肥的应用。推广人工林高产、高效经营技术,持续提升生产经营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在主要建设单位因地制宜地打造精品示范工程,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储备林示范县,提供更多可复制并可推广的特色样板,着力打造集产量高、生态好、效益佳和功能多于一体的国家储备林先锋示范样板。

5.4 强化管理体系,确保建设成效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重大工程,不仅要建得多、建得好,更要管得住、管得好。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和“非农化”是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原则底线和红线。林业主管部门需强化对辖区内国家储备林建设林地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广西国家储备林综合监管平台科技体系建设,构建多方共享的动态监管体系,结合林地“一张图”建设,确保建设林地合法合规。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范围广、资金量大,需结合广西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制定国家储备林建设成效监测和林地林木抵押物管理办法,切实强化项目管理。各建设主体也要建立完善的国家储备林建设质量管理、抵押物管理、资金监管及档案材料收集等内部制度。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管理人才,提高建设管理队伍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储备广西国家
广西贵港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把国家“租”出去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