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中山:以热忱之心绘就光明地图
2022-07-08余璇通讯员谢莉蓉常秉玉编辑王睿佳
■本刊记者 余璇 通讯员 谢莉蓉 常秉玉/ 编辑 王睿佳
10 年,他扎根在青藏高原,从一名电网技术“小白”逐步蜕变为掌握多项专业技能的运检尖兵。
45 天,他面对疫情期间急难险重任务,选择逆行坚守,一个人完成11座变电站的特巡和消缺。
他就是谢中山,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变电检修中心二次运检四班班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悉心守护高原电网,将管辖变电站年度总异常次数减少了50%,用无私奉献铸就无悔青春,为保障青海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作出卓越贡献,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高原电网人的初心和使命。
无怨无悔 光明梦想从此生根
2012 年夏天,大学刚毕业的谢中山进入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从事变电检修工作。“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这是上班第一天师傅教给他的。10 年来,他一直将这句话牢记在心。
初次参加变电站检修,师傅安排给他的工作是拿抹布将脏污的瓷瓶绝缘子逐片擦干净,他在烈日下晒了一天;第二次,他的任务是钻进狭窄阴暗的电缆沟拉电缆,蜘蛛网灰尘沾满了全身;第三次,他负责清理变压器上的油污,工作服上沾了大片的油和土;第四次,他学着师傅的样子,一起给设备喷防污闪涂料,衣服上的涂料后来一直都没洗掉。
又脏又累的工作与谢中山想象中的电网运检天差地别,但谢中山也慢慢发现,在一次次检修中,他越来越靠近变电站的核心设备。他明白,自己从事的是一份光明的事业,他内心向往着,能尽快像师傅一样轻松熟练地检修设备,所以每次检修,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同时,他总是主动凑到师傅跟前,仔细观察师傅的一举一动。
2012 年11 月的一天,位于海东市的阿兰330 千伏变电站突发故障,谢中山跟随师傅们一起参与到抢修工作中。故障点位于十几米高的110千伏线路门型架上,他们爬上高高的门型架,对故障瓷瓶进行更换,又对所有相关设备进行探伤检测,他小心地给师傅打“下手”。他们在严冬的寒风中连续忙碌了3个多小时,终于成功处理了故障,电网恢复正常运行,大家的手脚都快冻僵了。
那是谢中山第一次参加电网抢修,他深深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老百姓的安全可靠用电离不开电网人的悉心守护,而要干好变电检修工作,必须要有精湛的技术。
从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不管是寒冬还是炎夏,不论是计划内的任务还是深夜突发的应急抢修,去现场他总是最积极的那一个。
成功“跨界”做勇敢“闯关”的战士
2014 年初,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变电二次检修班,开始从事继电保护专业工作。
如果把变电站比作一个人,变电一次设备相当于“肌肉”和“血管”,变电二次设备便是控制各项动作的“神经中枢”。
两个专业的设备截然不同,跨入一个新的专业领域,意味着要重新开始。谢中山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学起,白天在变电站熟悉设备,晚上一个人在办公室“啃”书本和图纸。在检修和验收现场,他每次都找技术水平最高的那个人,虚心请教。
困难永远不会是他的绊脚石,谢中山把困难当作是一次次的“游戏闯关”。
第一次参加变电二次设备改造验收,细心严谨的他对成百上千条回路和信号逐条细致核查,遇上拿捏不准的问题,他就记到本子上,晚上回去查阅资料、请教前辈,完全弄明白了他才肯下定论。
2017 年国庆节值班保电期间的一次抢修经历,谢中山至今记忆犹新。2017年9月30日22时,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的330 千伏杏园变电站保护装置出现严重异常,330 千伏母线失去了保护,情况非常紧急,谢中山带着一名同事即刻赶往变电站。现场情况复杂,异常状况彼落此起,两人奋战了4夜3天,敷设光缆1500 多米,处理链路中断20 多次,直到异常完全消除,一切恢复平静,他们才回去休息。最终,电网有惊无险,未影响正常供电。
“持续工作了80个小时,期间都没感觉到累,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妖魔鬼怪’灭掉。”谢中山说,“最后胜利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就是一名战士。”
管理有方 设备异常率降低70%
2019 年7 月起,谢中山开始担任变电检修中心二次运检四班班长。他始终保持“空杯”心态,潜心学习、钻研技术、率先垂范、用心管理。
2020年春节,作为班长的谢中山身先士卒留在单位值班。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他连续坚守岗位45天。期间,他独自一个人走遍9座超高压变电站,完成1000多套二次设备的特巡及异常处置。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排清楚所有设备,他争分夺秒抢时间,加班加点赶进度,于是,出工的路便成了他休息的路、出工的车变成了他移动的床,夜晚缺失的睡眠时间就在路上补。对于无法到站进行特巡的2座偏远变电站,他主动联系站内运维人员,利用微信视频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总共发现并解决问题、处理异常20余个。
就这样,他一个人用10 天时间,完成了正常情况下全班10 个人一周的工作量。经过排雷式的特巡和异常处理,班组所辖变电站在疫情期间未出现一次影响设备运行的异常和故障。
性格低调内敛的谢中山做事有思路,管理有方法。青年员工的成长,是他最重视的事。他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一直着力培养青年员工的学习、思考能力和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品格。哪怕班组任务再繁重,他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让班组员工出去培训、锻炼的机会。对于导师带徒,他倡导并形成了“多师一徒、一师多徒、亦师亦徒”的交叉式培养模式,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他带领大家立足实际积极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省公司科技进步奖、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奖、QC小组活动成果奖。
一米见方的白板,是班组的三尺讲台。“日有微课堂、周有小课堂、月有大讲堂”,每当青年员工有疑惑,总会有人主动站上前来进行细致讲解,有时候是谢中山,有时候是其他技术骨干。遇到“疑难杂症”,那块白板总会画满回路和公式,大家深入分析、热烈探讨。他督促新员工养成记工作笔记的习惯,不定期检查,询问工作心得,与大家共同进步。
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限的。每天8 时,他都会准时组织大家一起汇报、探讨现场工作,引导大家对异常、缺陷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总结归类,制定整改计划。17 时,他会向现场负责人询问工作进度、有没有困难。后来,大家都会定时向班长主动汇报,从一开始的班长定时跟踪,变为后来班员主动反馈,工作习惯的改变也促进了检修质效的提升。
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形成了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创造了连续3年零违章、零事故的佳绩,变电站设备异常由3年前的年均60多个降至30个左右。
工作10 年,谢中山始终坚持手机24 小时开机,节假日期间也保持随时待命状态。他的足迹,东至青甘交界,西至海西边陲,北至海北草原,南至玉树果洛,先后参加了多项重大工程投运验收,走过了青海主电网40 多座变电站。他年复一年用一颗热忱的心,在这片高原大地上绘制着他的光明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