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Advanced网络的位置服务与关键技术

2022-07-07艾明侯云静周润泽蔡茂

电信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位置服务信令时延

艾明,侯云静,周润泽,蔡茂

研究与开发

5G-Advanced网络的位置服务与关键技术

艾明1,2,侯云静1,2,周润泽3,蔡茂4

(1.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2.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1206;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213)

3GPP制定的5G标准Release 15(Rel-15)版本仅支持紧急业务的位置服务需求,在Rel-16完成了5G位置服务网络架构、网元功能、端到端流程设计、定位参考信号、测量量、测量流程等的标准化后,成为了支持商业场景位置服务的完整版本。Rel-17则进一步缩短了定位服务时延、提升了定位精度到米级。3GPP在2022年开始Rel-18位置服务和定位研究项目,主要包含进一步提升定位性能指标(如更低时延、更高精度和更低能耗),以及进一步扩展定位功能(如支持Sidelink定位、用户面定位和卫星接入场景的终端位置验证等)。在介绍Rel-15/Rel-16/Rel-17位置服务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分析了实现Rel-18定位的部分潜在关键技术,指出了6G网络的定位需求是更高的精度、支持更高速度场景的定位、支持更多的垂直行业和场景,人工智能、太赫兹通信将成为实现6G更高精度定位的潜在关键技术。

5G位置服务;低时延定位;低功耗高精度定位;Sidelink定位;用户面定位;6G定位需求

0 引言

5G网络的位置服务指将接入5G网络的终端的位置提供给请求方,如连接到5G网络的来自各行业的客户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Release 15(Rel-15))开始支持位置业务[1],优先完成了满足紧急服务和监管业务的位置需求的标准制定,例如,终端进行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紧急呼叫时,网络将主动发起针对主叫终端的定位流程,及时将获得的终端位置信息提供给被叫方(如警察局、消防站等),解决了主叫人可能无法提供其当前位置的问题。从Rel-16开始,5G位置服务扩宽到可支持商业(移动宽带、物联网等)场景,引入了位置服务能力开放、支持非3GPP接入技术的终端定位、用户定位隐私保护等特性,以提升5G网络的盈利能力。3GPP SA2工作组牵头完成了基于服务化的5G位置服务网络架构设计、相关网络功能的定义、端到端流程设计[2],RAN1工作组牵头完成了5G新空口(new radio,NR)定位参考信号和定位测量等内容的定义。在Rel-17阶段,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支持高精度、低时延位置服务的方法,在标准中了引入了预定时间的位置服务[3]、提前存储终端定位能力[4]等方法,并对无线资源控制去激活(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active,RRC_inactive)状态下的定位机制[5]、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请求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6]、定位参考单元(positioning reference unit,PRU)[7]等机制展开了研究。经过Rel-16和Rel-17两个版本的演进,5G位置服务标准已经覆盖toC业务(如对智能终端的定位)和toB业务(如工厂中生产设备的定位),定位精度也可以达到亚米级(如文献[8]所述某些特定的条件)。

垂直行业用户对于5G位置服务和定位能力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如何在企业园区中提供经济、可靠、高效、安全的定位系统,这必将要求5G位置服务系统进行持续增强和优化;另一方面,需要支持定位的新的场景不断出现,3GPP SA1工作组在Rel-18的相关课题[9-10]中提出了新需求和性能指标,如5G系统要同时支持终端的“低功耗和高精度定位”和支持对通过车载移动基站接入的终端进行定位等[11]。

Rel-18是5G-Advanced时期的第一版本,2021年年底在3GPP SA和RAN全会分别通过了新的定位课题的立项,将进一步提升位置服务[12]和定位能力[13],主要研究更低时延、更低功耗、更高精度的定位,用户面位置服务的增强,如何满足卫星接入场景位置服务需求等,与系统架构相关的工作已于2022年1月开始,将于2023年年初完成端到端流程设计[14],预计2023年年底可以完成协议详细设计。

本文在介绍5G网络位置服务的基础上,重点介绍Rel-18阶段(即5G-Advanced网络)的研究内容和部分潜在关键技术,最后对6G定位技术进行了展望。

1 5G网络的位置服务

1.1 5G网络的位置服务架构

基于服务化的5G系统的位置服务架构如图1所示[2]。其中控制面网络功能提供的服务化接口的名称按照Nxxx方式表示,xxx为对应网络功能的英文名称缩写,如:Nnef为网络开放功能提供的服务化接口。Le、N2分别为对应网元之间的接口。

图1 基于服务化的5G系统的位置服务架构[2]

基于该架构,位置服务的请求方可以是UE、LCS client或者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LCS client或AF可以请求单个目标设备或者一组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当收到来自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或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GMLC)的位置服务请求时,5G系统首先确定为目标设备的服务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并由AMF确定为目标设备服务的位置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LMF),由LMF根据请求给出定位精度、时延要求,选择定位方法后,触发具体的定位流程。如果选择的定位方法是基于网络(network based)的方法,LMF负责进行定位计算(涉及从接入网和终端获取定位计算需要的测量信息等过程)、反馈计算得到的位置信息等;基于UE(UE based)的方法,则由终端反馈位置信息。

1.2 基于控制面的5G位置服务

如第1.1节所述,基于5G网络的控制面功能的信令交互的位置服务端到端流程,属于控制面位置服务,主要涉及LMF、无线电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UE、AMF、GMLC、NEF等网元。LMF到UE信令的协议栈如图2所示[15],LTE定位协议(LTE positioning protocol,LPP)主要实现UE和LMF之间关于位置测量量、位置计算结果的交互[16]。新空口定位协议A(NR positioning protocol A,NRPPa)[17]用于NG-RAN和LMF之间传输与定位相关的消息。

基于5G控制面的位置过程包括移动被叫位置请求过程、移动主叫位置请求过程、推迟的移动被叫位置请求过程、位置业务开放过程、UE位置隐私设置过程和辅助数据广播等过程[2]。其中,移动被叫位置请求过程指LCS客户端或AF请求目标UE当前的位置或未来某个时刻的位置的过程;移动主叫位置请求过程是终端请求系统对其自主进行定位的过程,定位结果还可以发送给终端指定的接收方;推迟的移动被叫位置请求过程,可以实现在检测到相关的事件发生(如UE进入或移出目标区域)或在给定的时间到达时,对目标终端进行定位;位置业务开放过程,定义了NEF收到网络内的网元或外部AF的位置服务请求后的处理;UE位置隐私设置过程,允许用户通过终端告知网络,自己是否愿意被定位,如果不愿意,针对该目标终端的定位过程将无法进行(监管类业务的位置请求除外);通过辅助数据广播等过程,终端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辅助数据,以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如果辅助数据是加密的,UE可以使用从网络获得的密钥进行解密。

图2 LMF到UE信令的协议栈[15]

1.3 基于用户面的位置服务

基于用户面位置(user plane location)指由定位服务器和用户设备直接通信即通过用户面的通信完成的位置服务过程,与具体的网络承载无关,基于用户面定位的协议和使用示意图如图3所示[18]。目前,终端设备和业务平台提供商的定位服务一般都通过用户面实现,如谷歌的紧急位置服务(emergency location service,ELS),通过安卓设备和谷歌的定位服务器直接通信实现。

图3 基于用户面定位的协议和使用示意图[18]

安全用户面位置(secure user plane location,SUPL)[18]规范由开放移动联盟(Open Mobile Alliance)制定。SUPL 1.0版本用在2G/3G网络,SUPL 2.0.6版本开始支持5G,最新的版本是SUPL 3.0。

在Rel-16和Rel-17时间窗,3GPP没有深入研究用户面定位。随着5G网络的部署,定位业务面临新的挑战:更快的定位回应、更高的安全性、同时支持海量终端的定位等,Rel-18阶段即将深入研究5G网络的用户面定位[12]。

2 面向5G-Advanced网络的位置服务需求和潜在关键技术

2.1 更高的性能指标要求

2.1.1 更低时延

定位时延对于toB的业务场景非常重要,对于移动速度很快的终端(如快速移动的物流小车),获取其位置的时延过长可能导致所获得的位置已经不是终端当前的实际位置了。根据SA1定义的定位时延要求[11],最严格的情况下时延要求小于10 ms,普遍的定位时延需求在秒级。降低信令面时延的常用方法是缩减信令交互次数、减少定位请求方和被定位方之间的信令传输节点个数等。工业园区场景,特别是LMF设置在园区时,工业园区定位架构部署示意图如图4所示[19],上述减少信令节点个数的方法将是缩短时延方案设计的重要技术方向。

图4 工业园区定位架构部署示意图[19]

基于现有位置服务架构,位于园区本地的LMF(记为Local LMF)和本地园区RAN节点之间的定位信令消息必须经过位于运营商网络中的AMF,这种必须经由运营商核心网AMF的迂回信令路由,大幅增加了定位时延。

基于现有的位置服务架构,可以在工业园区内部署本地AMF,由本地AMF在RAN节点和本地LMF之间转发定位信令。如果对现有架构进行修改,可在RAN节点和本地LMF之间引入新的界面,用于两者之间直接传递定位信令。在具体过程中,RAN节点和本地LMF之间直接传递定位信令,如图5所示,Local LMF可直接和RAN交互定位信令(图5中第2步、第6步),RAN基于已有的过程从UE处获得相关定位测量(第3步~第5步)后,直接反馈给Local LMF进行位置计算。

2.1.2 更低功耗

企业园区等toB场景通常部署了大量定位终端,如定位标签、定位传感器,因此降低定位终端的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这些终端的能力往往很有限,如不具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能力、电池容量有限甚至不支持充电。降低单次定位过程中电量消耗,可以提高这些终端的使用寿命,如果同时能够保证定位的精度,将更好地满足垂直行业用户的需求。

为此,Rel-18专门提出了“低功耗高精度”定位的需求,例如,对于物料跟踪,要求同时达到定位精度小于1 m、定位频率15 s/次、电池寿命达到12~18个月(需求具体描述,请参考文献[20])。

降低终端的功耗,一方面依赖无线空口的优化设计,如已经引入的RRC-inactive状态,一方面也需要核心网方面的优化来避免不必要的信令交互。针对物联网终端,Rel-16已经定义了针对蜂窝物联网的节能技术方案[1],也定义了利用数据提早传输(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机制的低功耗位置服务流程(参见文献[2]第6.7节),这些方法的思想可供参考。一种RRC_inactive状态下UE降低功耗的方案如图6所示[21]。网络首先通过推迟的位置服务过程,指示UE监测到相关事件时需进行与定位相关操作(第1步)。当UE在RRC_inactive状态下检测到事件时,不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态,而是将测量得到PRS信号或者自己计算得出的当前位置,通过NAS信令消息发送给AMF(第2步~第4步),由于避免进入RRC连接态,从而减少了信令开销和功耗。LMF收到PRS信号完成UE位置计算(或直接收到UE上报的位置信息)后(第5步和第6步),将UE的位置信息发送给NEF或AF(第9步)。

2.1.3 更高精度

在基于NR等无线接入定位过程中,当发射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向UE发送下行定位参考信息(downlink-PRS,DL-PRS)时,发送和接收DL-PRS的时延如图7所示[22]。

图5 RAN节点和本地LMF之间直接传递定位信令

图6 一种RRC_inactive状态下UE降低功耗的方案

图7 发送和接收DL-PRS的时延

从图7可知,UE使用DL-PRS测得的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包括3部分:(1)TRP1的基带(baseband,BB)到天线(antenna,Ant)的传输时延,即TDTRP,Tx1;(2)TRP1的天线到UE的天线的传输时延,即PropTRP1-UE;(3)UE的天线到基带的传输时延即TDUE,Rxm。因为与时间相关的测量的参考点是Tx/Rx天线,所以TRP1和UE之间的实际TOA应为上述(2),上述(1)和(3)是TOA的定时误差。定时误差包括时钟偏差和UE/基站(即TRP)的收/发定时误差,经过设备校准之后,UE/基站的收/发定时误差约为10 ns量级。考虑1 ns的时延误差将导致30 cm的定位误差,因此,消除上述定时误差可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3GPP RAN1讨论[22]并确定了[13]在接入网引入定位参考单元(PRU)来消除上述误差。当PRU是一种特殊的终端时,可以扩展UE入网过程,将其注册到网络中,也可以配置到LMF供定位过程使用,网络获知终端类PRU信息的3种方法及比较见表1。当PRU作为基站功能的一部分时,网络如何获知此类PRU的存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中,当LMF决定需要从已注册的PRU获取位置测量信息时,LMF通过发起LPP或NRPPa过程获得。随后,LMF使用已知的PRU位置以及PRU测量信息确定校正项,并用于校正定位目标UE的测量信息。

表1 网络获知终端类PRU信息的3种方法及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方案三对系统影响最小,但方案三需要在LMF内预配置PRU的信息,有一定的配置开销,且不够灵活。此外,LMF充当LCS客户端的角色获取PRU的信息时,需要执行完整的定位流程,存在信令迂回和信令开销大等问题。方案一要求AMF为每个PRU静态分配LCS关联ID,当同时有多个定位过程使用相同PRU时,LMF使用同一LCS关联ID标识不同的定位过程,因此LMF无法区分属于不同定位过程的消息。方案二要求LMF也支持分配LCS关联ID的功能,导致AMF和LMF均支持LCS关联ID分配功能,存在功能冗余的问题。

这3个方案均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利用PRU提升定位精度,将是Rel-18的研究热点之一。此外,利用LMF播发GNSS参考信号的方式,既可以提升定位精度,也可以降低功耗[25]。

2.2 功能增强的定位技术

2.2.1 sidelink定位

sidelink定位指通过在两个邻近UE之间的接口(即PC5接口)传递定位参考信号,确定UE的绝对位置或相对位置。sidelink定位的使用场景是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和公共安全场景(包括终端在网和脱网场景),具体请参见文献[26]。

以V2X场景为例,有3种基于sidelink的定位模式,包括sidelink绝对定位、sidelink相对定位、sidelink辅助定位[27]。3种sidelink定位模式示意图如图8所示。

sidelink绝对定位指根据目标UE(如图8中的车载单元(on-board unit))和其他UE之间的PC5接口的测量信息、其他UE的绝对位置及计算目标UE的绝对位置(即经度、纬度等信息)计算目标UE的位置。sidelink相对定位指根据邻近UE的PC5接口的测量信息计算邻近UE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对距离和角度等信息),即图8中弱势道路使用者(vulnerable road user,VRU)之间的相对位置。sidelink辅助定位指核心网内的LMF计算目标UE的绝对位置时,参考目标UE(图8右侧中间的车辆)的PC5接口的测量信息。

图8 3种sidelink定位模式示意图

由于上述3种模式均要求在PC5界面测量定位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基于尽可能重用现有PC5接口的功能的思路,例如,通过增强现有的PC5发现[28]过程,实现在发现过程中完成定位测量和位置计算;也在现有的PC5通信[28]过程之后,通过用户面传递定位信令,完成定位测量和位置计算。此外,也可以在PC5接口引入新的控制协议,一种支持sidelink定位的协议栈如图9所示[29]。其中,sidelink定位控制协议(sidelink positioning control protocol,SPCP)专门用于配置、协调定位参考信号,传递相对定位结果。

图9 一种支持sidelink定位的协议栈

2.2.2 用户面定位技术

从移动通信网络角度出发,用户面定位技术仅利用5G网络用户面及相关特性(如MEC等),即可实现更灵活的部署、更小的时延及支持更大的位置服务并发请求。

(1)基于用户面定位支持突发大量定位请求

在灾害或者事故发生时,网络可能需要处理大量突发定位请求。如果采用控制面的方案,不但需要多层信令传输,还需要经过RRC、NG-AP、HTTP2的协议转换,将对5G控制面带来较大的信令冲击。基于用户面的方法,由于5G网络对于高并发数据业务的支持,基于用户面的定位方法(如使用SLP)可以很好地支持突发大量定位请求。

基于用户面的方法不受控制面无线RRC消息负荷大小的限制,用户面的一次交互往往可以传递多条消息。例如,一条用户面位置协议(userplane location protocol,ULP)消息可以同时传递LTE定位协议[16]的设备能力报告和辅助数据请求。这减少了信令交互次数,通过并发降低了时延。

(2)用户面定位对于增强的安全性支持

对于安全敏感的场景,如面向商务(toB)的部署,需要定位信令和数据不出园区的本地定位架构。对于大的园区,部署一个SNPN可以满足要求,但是成本比较高。用户面定位则可以经济、灵活地满足这个需求。SLP和设备直接通过用户面通信,可以在多种安全方案中选用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案,如将SLP作为一种边缘应用服务器(edge application server,EAS)集成到园区部署的边缘数据网络中,则各种定位数据都可以留在园区内部。用户面的数据保护也比控制面要更加直接。

在更多的时候,园区的数据并不是全部敏感的,如大区域的TAC信息,或多卡终端和公共网络的连接等信息。SUPL 2.1和SUPL 3.0支持发现SUPL定位平台(discovered-SLP location platform,D-SLP)。公共网络的归属SUPL定位平台(home-SUPL location platform,H-SLP)可以使用用户设备的非敏感信息完成粗精度定位请求,在需要更多信息完成更高要求的场景中,H-SLP可以让园区内部的D-SLP利用更多的信息实现。这样既可以保证一般性的公共定位业务,同时,对于toB业务的数据,也可以实现更强的安全性。

(3)用户面定位的局限性

用户面定位虽然简单直接,不依赖具体电信网络。但正是对网络的独立性,用户面的定位技术不能利用上行(uplink)信号的测量结果。与3GPP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相关的定位方法中,往返传播时间(round trip time,RTT)和增强小区标识(enhanced cell identity,ECID)需要gNodeB对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在用户面定位中无法得到使用。

对于园区定位,由于区域大小有限,信号同步难度不大,可以实现下行信号的到达时间差定位(downlink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DL-TDOA对于PRS信号同步的要求。从这个角度看,用户面定位在边缘计算领域,优势比较明显。

图10 SLP部署示例[15]

另外,SLP直接与用户设备通信,对于网络的安全,用户认证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SLP的请求,设备的回应也可能有多种选择。

最后,SLP和用户设备通信的通道也有不同的选择。对于紧急呼叫(emergency call)场景,SLP需要通过专有网络和用户设备通信;在其他场景,SLP也可能使用IMS网络或Internet。

总的看来,在3GPP网络中,SLP有各种灵活性,既可以按照应用功能(AF)或边缘应用服务器部署,也可以和现有GMLC或LMF一起部署,SLP部署示例如图10所示[15],支持园区用户的各种场景。

2.2.3 5G卫星接入的位置服务

5G非地面网(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在一些要求广域覆盖的工业应用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3GPP SA2工作组已经开展了支持卫星接入网的5G网络架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增强和移动性管理增强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卫星接入网络的部署示意图如图11所示[30]。

图11 卫星接入网络的部署示意图[30]

单个卫星的无线覆盖可以跨越几个国家,此时需要根据UE所处的国家选择接入对应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UE可以通过GNSS/辅助的GNSS(assisted-GNSS,A-GNSS)等方式获取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提供给网络用于PLMN选择。由于网络认为终端上报的GNSS/A-GNSS的位置信息是不可信的,因此,仅依赖UE上报的位置信息执行网络选择将是不可靠的,特别是无法满足合法监听等要求终端准确位置的场景。AMF根据gNB提供的UE所选的PLMN标识和用户位置信息(user location information,ULI)(在NG-AP消息中携带,包含UE当前接入社区的标识等信息)决定是否允许UE在当前的位置接入该PLMN,如果出现ULI的精度不足以让AMF完成判断,则网络会发起定位过程来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UE位置信息。网络发起的定位过程会给UE入网过程带来额外开销,如果网络依据该定位过程获得的UE位置判定该UE不能接入当前PLMN,则网络会指示UE重新选网,这对用户体验影响较大。同时,该过程也增加了监管机构获得UE位置的时延。在卫星接入场景,如何可靠高效地验证UE位置,以满足监管类业务的需求,是Rel-18要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多种原因,基于卫星接入技术实现对终端定位即基于网络的定位没能进入Rel-18的研究范围[31],这不但给验证通过卫星接入的终端的位置的研究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也将给通过卫星接入的不具备GNSS能力的终端(如低成本物联网终端)的位置服务应用带来巨大挑战。

3 结束语

本文在介绍3GPP定义的5G位置服务架构、相关网络功能和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Rel-18位置服务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潜在的关键技术:一类是提升定位性能指标的内容,如进一步降低定位时延、降低定位功耗、提升定位精度等,并简单分析、比较了网络支持引入PRU的3个潜在方案如何提升精度;一类是功能增强方面的内容,如sidelink场景定位的3种模式和定位实现方法,利用用户面定位方法来支撑大量突发定位请求、园区场景的位置服务、卫星接入场景如何验证终端的位置等。

6G时代,位置服务将应用到更多垂直行业[32-33]、新媒体[33],甚至超高速场景[34],如在智能工厂、智慧物联网等需要实时精确地确定人员、车辆、资产、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装置以及智能机器臂的位置,定位精度通常需要达到1~5 cm[32,35],有些场景甚至需要达到毫米级;在超能交通场景下,飞机、磁悬浮列车等承载的终端的移动速度将超过1 000 km/h等场景,对6G在超高移速下支持实时通信业务和高精度定位业务提出挑战[34]。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定位精度的进一步提升,将有赖于载波相位定位[34]、人工智能技术[32]、通信和定位融合[32,36]、超高载波频率[36]、大规模天线阵列[33,35]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the 5G system; stage 2:TS23.501[S]. 2021.

[2] 3GPP. 5G system (5GS) location services (LCS); stage 2:TS23.273[S]. 2021.

[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dition of a scheduled location time: S2-2109106[R]. 2021.

[4] CATT. UE positioning capability storage: S2-2105123[R]. 2021.

[5] Ericsson. Summary of AI 8.11.3 RRC_INACTIVE: R2-2201068[R]. 2022.

[6] Ericsson. Report on procedures and signaling for on-demand PRS: R2-2200047[R]. 2022.

[7] CATT. [AT115-e][610][POS] PRUs: R2-2108940[R]. 2021

[8] 3GPP. Study on NR positioning enhancements, Version 17.0.0: TR 38.857[S]. 2021.

[9] Huawei. New WID on low power high accuracy positioning for industrial IoT scenarios (LPHAP): S1-210365[R]. 2021.

[10] Qualcomm. New WID on requirements on vehicle-mounted relays (VMR): S1-213262[R]. 2021.

[11] 3GPP.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next generation new services and markets; stage 1: TS 22.261[S]. 2022.

[12] CATT, Huawei. New SID on enhancement to the 5GC location services phase 3: SP-211637[R]. 2021.

[13] Intel Corporation, CATT, Ericsson. Revised SID on study on expanded and improved NR positioning: RP-213588[R]. 2021.

[14] CATT. Work plan for eLCS_Ph3: S2-2200369[R]. 2022.

[15] 3GPP. Stage 2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of user equipment (UE) positioning in NG-RAN, Version 16.0.0: TS 38.305[S]. 2019.

[16] 3GPP. LTE Positioning Protocol (LPP): TS 36.355[S]. 2020.

[17] 3GPP. NR Positioning Protocol A (NRPPa): TS 38.455[S]. 2020.

[18] Open Mobile Alliance, OMA AD SUPL. Secure user plane location architecture[S]. 2012.

[19] Huawei, HiSilicon. Key issue proposal on enhanced positioning architecture for vertical use case: S2-2200781[R]. 2022.

[20] 3GPP.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cyber-physical control applications in vertical domains: TS 22.104[S]. 2020.

[21] CATT, Ericsson CATT. Impact on SA2 with DL NR positioning in RRC_INACTIVE: R2-2200295[R]. 2022.

[22] CATT. Discussion on accuracy improvements by mitigating UE Rx/Tx and/or gNB Rx/Tx timing delays: R1-2100385[R]. 2021.

[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and procedures for supporting positioning reference units: R2-2108386[R]. 2021.

[24] CATT, ZTE Corporation, Intel Corporation. Discussion on positioning reference units (PRUs): R2-2109489[R]. 2021.

[25] Huawei, HiSilicon. Key issue for supporting low power high accuracy positioning of GNSS: S2-2200792.23.700-71[R]. 2022.

[26] 3GPP. Study 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 of in-coverage, partial coverage, and out-of-coverage NR positioning use cases: TR 38.845[S]. 2020.

[27] Nokia. Sideling positioning for Rel-18: RWS-210073[R]. 2021.

[28] 3GPP.Proximity based Services (ProSe) in the 5G System (5GS):TS23.304[S]. 2020.

[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w key issue on RAT independent control signaling: S2-2201158. TR 23.700-86[R]. 2022.

[30] Huawei, Thales, Ericsson, et al. Support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R3-220071[R]. 2022.

[31] N Vice-Chair (AT&T), Thales. New WI: NR NT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enhancements: RP-213522[R]. 2021.

[32] 中信科移动. 全域覆盖场景智联-6G场景、能力与技术引擎白皮书[R]. 2021.

CICT Mobile. Full domain coverage scenariointelligentconnected-6G scenario, capability and technology engine whitepaper[R]. 2021.

[33] LATVA-AHO M, LEPPÄNEN K. Key drivers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for 6G ubiquitous wireless intelligence[R]. 2019.

[34] 刘光毅, 金婧, 王启星, 等. 6G愿景与需求: 数字孪生、智能泛在[J]. 移动通信, 2020, 44(6): 3-9.

LIU G Y, JIN J, WANG Q X, et al. Vision and requirements of 6G: digital twin and ubiquitous intelligence. [J]. Mobile Communications, 2020, 44(6): 3-9.

[35] NAKAMURA T. 5G evolution and 6G[C]//Proceedings of ICDCN’2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2021.2021: 2.

[36] 赵军辉, 李一博, 王海明, 等. 6G定位的潜力与挑战[J]. 移动通信, 2020, 44(6): 75-81.

ZHAO J H, LI Y B, WANG H M, et al. 6G localization: potentials and challenges[J]. Mobile Communications, 2020, 44(6): 75-81.

Location services and technologies of 5G-Advanced network

AI Ming1,2, HOU Yunjing1,2, ZHOU Runze3, CAI Mao4

1.CICT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83,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Beijing 100191, China 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anghai 201206, China 4. Shanghai Nokia Bell Co., Ltd., Chengdu 610213,China

The Release15 (Rel-15) of the 5G standard developed by 3GPP only supports the location service requirements of emergency service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5G location service network architecture, network element functions, end-to-end process design,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 measurement quantities, measurement processes, etc, has been completed in Rel-16, which is the complete version of location services that supporting business scenarios. In Rel-17, further reduction of the location service delay and improving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are achieved. The 3GPP will start Rel-18 location service and positioning study in 2022, which mainly includes further improving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index, such as lower delay, and lower power and higher accuracy positioning, and further expanding positioning functions, such as supporting sidelink positioning, user plane positioning and UE (user equipment) location verification optimization of satellite access scenario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tus of Rel-15/Rel-16/Rel-17 location services, some potential key technologies for realizing Rel-18 location services were put forward and analyzed. Then, the summary that the positioning requirements of 6G network are higher accuracy support the positioning of higher speed scenarios and support more vertical industries and scenarios was pointed ou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erahertz communication will become potential key technologies to realize 6G higher accuracy location services.

5G location service, low delay positioning, low-power high-accuracy positioning, sidelink positioning, user plane positioning, 6G positioning requirement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61931005)

TP393

A

10.11959/j.issn.1000−0801.2022042

2022−01−30;

2022−03−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931005)

艾明(1974− ),男,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架构、位置服务、定位、智能化等。

侯云静(1985− ),女,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3GPP SA2标准代表,主要研究方向为定位、网络切片等。

周润泽(1988− ),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3GPP SA2标准代表,主要研究方向为定位、授时、5G LAN等。

蔡茂(1973− ),男,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标准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LCS、V2X、Ranging等。

猜你喜欢

位置服务信令时延
星站差分与PPP技术在深远海调查中的位置服务精度分析
5G承载网部署满足uRLLC业务时延要求的研究
SLS字段在七号信令中的运用
移动信令在交通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基于信令分析的TD-LTE无线网络应用研究
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首届卫星应用国际博览会
智能车辆专利技术综述
简化的基于时延线性拟合的宽带测向算法
LTE网络信令采集数据的分析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