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
——基于专利视角的分析
2022-07-07刘保留李雨珊
刘保留,张 莹,李雨珊
(1. 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北京 100124;2.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3.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北京 100710)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发展,ICT 领域的成果和技术得到不断提升,因此衍生出来的互联网技术发展逐渐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实现新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确保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 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互联网基础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关键期,产业结构亟须调整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互联网提升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是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增强地区创新水平,破除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提高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强化地区创新效率水平,也能够帮助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绿色发展转变。因此,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厘清互联网发展与城市绿色创新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对于更好地释放互联网发展产生的红利效应,实现城市层面的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互联网发展的相关进程展开了有益的讨论,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主要包括从互联网发展的内涵、测度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及影响作用等。一是互联网的内涵发展。自1987 年Solow[1]在研究信息技术对生产率的影响时,提出“生产率悖论”的理论,姜建强等[2]对信息技术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论证,Choi 等[3]和Chu 等[4]则认为长期来看,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仍对生产率、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二是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有单一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施炳展等[5]利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衡量省级工业企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指标,指出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工水平。郭家堂等[6]将互联网资源作为反映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证明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李晓钟等[7]通过构建四个一级和七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差异性。韩先锋等[8]则从与互联网发展相关的五个维度构建互联网综合发展指数,研究互联网和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互联网发展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互联网发展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作用。关于互联网发展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活动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如经济增长[9-11]。杨德明等[12]和王金杰等[13]通过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推广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如技术进步[12-13],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技术要素的快速流动,进而提高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高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如具体相关部门,施炳展等[14-17]相关学者通过分析互联网发展和服务业、银行业以及企业出口贸易等之间的相关关系,证实了互联网发展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还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是互联网发展对区域或者微观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杨水利等[18]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论述了互联网发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韩先锋等[8]则从区域角度入手,证实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既有从宏观层面来分析互联网发展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作用,也有从微观层面来分析对某一特定行业的作用效果。而对于绿色创新的研究,相关学者从概念界定[19]、方法测度[20-21]、空间格局发展[22]以及影响因素[23]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完善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有部分学者[24]从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城市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作用来研究,指出互联网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来提高创新效率,但鲜有文献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为此,文章以2005—2019 年中国285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来评估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文章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包括:①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将绿色发展纳入研究范畴,从绿色专利的角度入手,重点考虑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作用,将反映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绿色专利分为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深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联系。②深入梳理互联网发展影响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并从交易成本、技术研发和外部监督这三个角度来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影响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途径,厘清不同因素间的作用效果差异。③进一步地,考察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下,互联网发展影响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差异,分析异质性作用对于实证结果的影响大小。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居民生活、企业运营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包括生产总值的快速增加,还体现在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生产率水平提高方面,这也是实现绿色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因此,针对互联网发展如何影响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 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效果
互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技术的重要产物,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解决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以及知识资本无法快速流动等问题[25]。因此,互联网发展在对城市绿色创新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加强区域间合作,提高沟通效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大大缩短了不同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增加了交流的便利性,也降低了不同主体的沟通成本,提升了区域创新主体的沟通频率。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也有助于减少不同区域信息交流的不对称,避免信息摩擦,使得不同创新主体的信息、想法能够充分碰撞、融合。不同创新主体间也能够形成跨区合作,以实现城市创新效率的快速提升。
二是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优化创新结构。首先,互联网发展能够实现信息的跨界交流,更有助于创新要素的流动,不同地区能够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创新资源分配的过程中会带来地区创新结构的改变。其次,不同区域创新要素和其他要素的融合发展,能够帮助创新主体明确自己的分工,从而提高研发的使用效率。最后,互联网具有的通用、便利等特点能够提高信息搜寻和甄别效率,大幅提高了各经济体中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力度,提高了整体创新能力。
三是优化创新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相关研究[26]表明不同地区创新资源相近时,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良好的创新环境不仅有助于地区经济的平稳运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激发市场活跃度,也能够提高创新投入和产出效率,为各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便利。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破除时空约束的壁垒,在相关价值信息扩散分享的过程中,确保地区创新资本能够有效积累,从而有助于全社会绿色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这也是实现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以上分析,该研究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强化。
2.2 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间接作用机制
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互联网可能会通过以下渠道影响城市绿色创新的水平。
第一,互联网发展有利于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各创新主体参与专业化分工。基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新型商业模式,可以有效减少中间多余环节产生的交易成本,交易市场涉及商品[27]、金融[28]、劳动力[29]、房屋租赁[30]以及国际贸易市场[31]等,通过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传递,能够降低各供应方的交易成本。同时,互联网发展将不同个体连接到同一平台,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各产业收入,为地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从而为各创新主体提供技术保障。一方面,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能够加速全社会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大大激发生产和研发部门的创新潜力,提高实质性和突破式创新的技术能力,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互联网具备的连接、共享以及协作等特征,能够有效推动资源的整合,促进创新要素间的协同交流,从而提高了地区创新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三,互联网发展有助于加强外部监督水平,从而提高各创新主体的环境信息治理能力。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了环境信息监管和治理的渠道,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可以对环保信息进行宣传,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公众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信息,加快不同信息的流动速度,有效打破信息间不对称壁垒。这也能够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强化监督环境治理的成效,进而促进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分析,该研究提出假设2、假设3 和假设4。
假设2:互联网发展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
假设3:互联网发展可以通过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
假设4:互联网发展可以通过加强外部监督水平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
2.3 互联网发展促进城市绿色创新的异质性
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于空间上的地理事物主要分为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异质性。而空间异质性作为能够比较直接反映不同事物的差异化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不同城市所处位置不同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存在差异,如东部地区,由于交通设施更加完善、制度和创新环境更加健全以及人力资本更加充裕等地理位置优势,相反可能会弱化互联网发展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即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对地区创新的促进作用可能会弱于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增长的促进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从城市规模上来看,城市规模的大小也能够反映地区专业化分工、公共服务供给以及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弱,相对于中小规模城市,大型城市的市场需求更加多样性,互联网发展的潜力也会更大,对于互联网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也会更高,更有助于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以上分析,该研究提出假设5。
假设5: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下,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也存在差异。
3 模型建立与数据说明
3.1 固定效应模型的建立
首先,为了深入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文章构建如下的计量模型:
其中:i和t分别表示城市和年份;Greenit表示城市绿色创新水平;Interit表示的是互联网发展水平;controlit代表的是一系列控制变量;μi为地区固定效应,用来反映不同城市不随时间变化的特点;γ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3.2.1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城市绿色创新(Green)。专利技术水平提升是体现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此,文章借鉴齐绍洲等[32]人针对绿色专利的处理思路,参考国际专利委员会对于环境友好型专利技术的分类,并将其归纳总结为绿色专利数,收集地级市相关绿色专利数据,以此来衡量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同时,为了更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绿色专利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将绿色专利细分为绿色发明专利(Green-in)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Green-ut)来进行回归研究。
(2)核心解释变量: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关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相关衡量指标也比较多,主要有采用互联网普及率[33]、网站或者网民数据[34]以及建立互联网评价指标[8]等方式来开展研究,文章在借鉴前人[35-36]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从互联网发展环境、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知识投入和互联网相关产出这四个方面来衡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互联网发展指数来表征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其中,互联网发展环境采用各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互联网普及率采用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来衡量,互联网知识投入采用各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互联网相关产出采用各地区人均电信业务量来衡量。
(3)为了更加准确反映互联网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作用,避免由于变量遗漏带来的结果误差,该研究还控制了以下变量:①经济发展水平(pgdp),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小会影响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故文章采用城市当年生产总值和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来衡量;②城镇化水平(urban),采用当年城镇人口和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③对外开放水平(fdi),采用城市当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年末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④政府干预水平(gov),采用各地区当年财政支出占总GDP 的比重来表征;⑤人力资本水平(hr),采用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学学生总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⑥交通基础设施水平(tra),采用各地区人均道路覆盖面积来表示。
3.2.2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删除数据严重缺失的城市,部分缺失的数据采用插值法来进行处理,最终选取2005—2019 年中国285 个地级市(未包括海东市、吐鲁番市、哈密市、毕节市、铜仁市、三沙市、儋州市、拉萨市,未涉及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行政区划代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和官方网站等。同时,在进行实证回归之前,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以消除量纲误差的影响,涉及价格影响的数据,均以2005 年为基期进行不变价处理。各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基准回归结果
在对基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对模型中的主要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IF)远小于经验法则中的零界值10,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其次需要考虑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实证结果的差异性,根据Wooldridge[37]的解释,随机效应模型中被忽略变量和相关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在实际情况中,被忽略变量和相关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相关关系。因此,该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表2显示的是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结果,总体来看,互联网发展对于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其中,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发明专利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对城市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则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这也与前面预期的假设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了互联网发展的逐步普及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创新要素的正常流动,为地区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渠道和动力,从而在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方面有重要的促进影响。
表2 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基准回归结果
对于控制变量来说,人均GDP 对地区绿色创新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更有助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增强研发投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这可能是因为地区在引进外资投入的过程中,容易加重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负担,不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政府干预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绿色创新水平,说明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改善城市的创新发展环境,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无论是对绿色发明专利还是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可能是因为现有的交通设施发展无法有效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潜力,导致不同地区间创新要素的交流不够紧密。
4.2 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
前文针对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为保证基准结果的准确性,下面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
4.2.1 内生性检验
在研究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影响时,除了考虑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正向作用,还需要考虑不同城市的创新发展可能会作用于互联网发展水平,导致实证结果的不准确。同时,在进行变量选择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遗漏变量的问题,从而引起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因此,该研究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来对模型的内生性进行验证,借鉴Nunn 等[38]和黄群慧等[39]的思路,选择1984 年以来各城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数量与电信投资量的交互项作为城市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工具变量(IV)来进行研究,回归的结果见表3 中的(1)列—(4)列,可以看到,工具变量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互联网对地区绿色专利、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也显著为正,证实了模型结果不存在内生性问题。
4.2.2 稳健性检验
(1)替换被解释变量。文章采用绿色专利数来代表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发展情况,可能更多是考虑专利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作用,为了更加全面反映不同变量产生的效果差异,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 模型来表征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其中,投入变量包括资本、劳动力和资源投入,分别用各地区R&D 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和单位万元GDP 能耗来表示,产出变量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期望产出包括各地区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非期望产出包括各地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排放总量。
(2)滞后一期处理。实现城市的创新发展,需要一定时间的投入和产出,因此也需要考虑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时间滞后性影响,故采用滞后一期的互联网发展指数来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3 中的(5)列—(8)列,可以发现,采用固定效应和2SLS模型来进行回归,互联网发展水平仍然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证实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表3 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
4.3 中间机制检验分析
上述研究回归全面揭示了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但是并没有针对互联网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做出回答。因此,根据该研究既有的一些分析和假设,在这一部分主要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加强外部监督水平这三个渠道来验证互联网发展作用于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途径。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上三个指标的选取和数据处理如下。
4.3.1 交易成本度量
交易成本的测算通过借鉴Parsley 等[40]和张昊[41]的研究方法,采用相对价格法来计算,这是因为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采用相对价格法来计算不同地区平均的市场分割程度,该指标越大说明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越大,市场分割程度越严重,计算所需的商品价格数据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价格信息网上获得。
4.3.2 技术研发能力度量
城市层面的技术研发能力采用人均授权专利数量来表征,来反映地区研发能力的强弱。
4.3.3 外部监督水平度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公众监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有助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因此,文章参考Pargal等[42]的测量方法,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人口密度和年龄结构这四项指标,合并成一个指标,以此来反映不同地区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强度,并采用非正式环境规制来表征外部监督水平的大小。
因此,文章进一步从交易成本、技术研发能力和外部监督水平这三个维度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具体的模型构建如下所示:
式中:Med代表中介变量,分别代表交易成本(cost)、技术研发能力(tec)和外部监督水平(ier),模型(2)、模型(3)和模型(4)中其余变量字母代表的含义和模型(1)中的保持一致,影响机制作用的回归结果见表4。
表4显示的是影响机制作用的回归分析结果,对于中介变量交易成本来说,表4中列(2)的回归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将互联网发展指数和交易成本同时加入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列(3)中互联网发展指数的回归系数(0.357)小于列(1)中互联网发展指数的回归系数(0.508),交易成本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证实了交易成本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互联网发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而对于技术研发能力和外部监督水平来说,互联网发展指数的回归系数均小于列(1)中基准回归的系数,说明了技术研发和外部监督水平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互联网发展可以通过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加强外部监督水平来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也证实了前文研究假设的正确性。
表4 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回归结果
4.4 异质性分析
由于地方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实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会导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不同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存在差异。因此,文章进一步考察不同地区差异下互联网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作用。通过借鉴孙林等[43]和兰梓睿[44]的研究思路,文章主要从区域和城市规模异质性这两个方面来考察。具体做法是,一是按照地理位置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三个子样本;二是考虑到城市规模的不同,根据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将城市分为中等城市、大型城市、Ⅱ型大城市、Ⅰ型大城市、特大型以及以上的城市等五类,并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5。
表5显示的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下,互联网发展对不同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作用效果差异。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互联网发展更能够促进地区绿色创新水平,而对东部地区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这说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知识溢出红利更有助于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同时,互联网发展对规模较大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这种促进作用呈现递减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当城市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相应的人口数量也会出现急剧增加,造成城市资源使用量紧张,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会更高,从而导致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受到影响。
表5 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异质性回归结果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角色,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基于中国2005—2019 年285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来测算各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并将绿色发展纳入研究范畴,从专利的角度入手来深入探讨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互联网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细分来看,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对城市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促进作用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②从影响机制上来看,互联网发展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加强外部监督水平这三个途径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③从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的异质性分析上看,互联网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东部地区相对较弱;大型城市中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中小型城市,但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互联网的促进作用逐步减弱。
5.2 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该研究有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因地制宜,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推动互联网向社会经济各领域渗透,以各产业融合促进创新发展。根据文章的相关研究,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互联网在不同地区的有效发展和应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不同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中西部地区应该继续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充分发挥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和知识溢出红利,东部地区则应该逐渐摆脱以往依靠研发经费投入驱动创新的局面,加快互联网与社会经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二,要提高互联网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既要重视创新资源的投入,又要提高创新产出的质量,加大对核心互联网技术的投入力度。同时,推进“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调整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合理分配,来降低研发成本,加快不同产业的绿色创新技术市场转化效率,从而有助于形成清洁、低碳和循环的产业发展体系。
第三,要重视提高创新环境质量,明确不同创新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定位。一方面政府应该明确提高区域创新环境质量的目标和方向,这对激发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潜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大环境信息监督力度,确保污染信息的实时公开,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监督能力,以促进地区绿色、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