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施工质量方法设计
2022-07-07任曙光
任曙光
(安徽省无为市水务局,安徽 无为 238300)
1 堤防工程施工机械配置
将合理化配置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机械设备作为质量控制工作的前提条件,详细介绍工程在施工中所需的主要机械设备清单,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主要机械设备配备
按照上述表1配备施工现场,为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2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方法设计
2.1 明确施工管理措施
仍然以上述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项目作为实例,在开展对这一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时,为了能够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符合设计图纸以及预期施工目标,首先应当从施工管理方向入手,明确在各个施工阶段应当开展的管理措施及内容[1]。第一,在对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具体管理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有依据可循,将国家对堤防工程建设和施工相关的规范、规程以及要求作为依据,严格按照其内容实现对施工各阶段质量上的全面把控[2]。第二,针对堤防工程中涉及的各个施工工序,例如钢筋笼制作、安装、钻孔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专业负责人。若在施工中出现了操作上的失误或施工条件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则应当找出相应负责人解决,并由负责人承担相应后果[3]。第三,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施工内容进行记录,并将相关地质资料、样本以及试验后得到的数据作为重要施工资料进行采集并统一保管,确保在日后施工中发现问题时能够更加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尽可能将施工问题的影响范围缩小,以减少施工企业的损失[4]。第四,针对施工现场的试验人员,要求其完成相应测试任务,并针对各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从而便于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2 实现施工质量保障
在明确上述施工管理措施后,针对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项目当中设计的各个施工内容,针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此实现对其施工质量的保障。图1为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项目施工流程图。
图1 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项目施工流程图
结合图1中的内容,主要针对灌注桩成桩质量和堤身的填筑压实质量进行控制。首先,针对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控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确保钻机钻杆的垂直度始终符合施工方案设计要求中的数值,并且将其偏差控制在0.2%以内[5]。在进行钻孔和成桩施工中,应当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其地质条件进行记录,并核对各个桩基结构的设计勘察地质与现场实际地质情况是否吻合。若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则应当立即通知相应管理部门,并将对问题的描述内容以及解决方法汇总,生成汇报文件发送给甲方以及设计方,在协商后确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实施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在进行钻孔施工之前,还应当对孔口位置标高进行测量,在明确钻孔以及成桩深度的基础上,进行钻孔工作[6]。在对钢筋笼结构进行吊装时,应当确保焊接点位置的稳固。同时,在将钢筋笼结构固定在吊架上时,还应当确保钢筋笼没有出现扭转或弯曲的现象。
其次,针对堤身的填筑压实质量进行控制时,应当明确压实度主要回收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为了确保施工中使用的土料具备足够的压实度,需要在施工中尽可能采取最优含水量估量值作为依据[7]。同时,施工现场不均衡的含水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堤身填筑压实度。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含水量始终保持均衡分布,降低这一因素存在对堤身填筑压实度的影响,进而促进其施工质量的提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结合施工图纸在设计的位置上完成对软土基的开挖施工,以此为施工提供更高的便捷性,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图2为堤身填筑施工示意图。
图2 堤身填筑施工示意图
在对堤身填筑压实时可选用19 t规格的自行轮式振动碾,通过进退错距的方式完成碾压,并将平行游道轴线的方向作为碾压的方向,在确保其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超过0.5 m的情况下完成填筑施工[8]。针对机械设备无法压实到的位置,可采用蛙式夯实技术进行,针对填筑厚度在0.15~0.20 m范围内的位置可采用连环套打法分段完成对堤身的填筑压实处理,从而确保压实度能够符合预期施工要求,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实际。
2.3 实现材料质量保障
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材料,而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否合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针对施工现场所有涉及的材料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实现材料质量保障。针对进入到工程施工现场的钢筋材料,必须在确保其具备所有合格证明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其进行复试,并将复试结果合格的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9]。针对施工中所需的混凝土材料,必须确保其原材有相应的验证资料、商品混凝土站开盘签订等,根据施工图纸当中的规定,确定后续试验所需的样本数量。将选取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样本选择,并将样本送至有资质的试验机构当中,完成对样本的养护及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才能够将混凝土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整个施工当中严禁使用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并且针对上述检测方法检测到的施工材料存在不合格现象也应当要求其及时退场。
在工程中的堤防填筑环节当中,针对土料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实现材料质量控制的步骤。带入到施工现场的土料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渗效果,同时还应当尽可能就地取材,以达到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将施工现场原本松软的土料替换为优质土料,以避免施工中填土稳定性差造成沉降问题产生[10]。通过上述论述,从多个方面实现对施工材料的控制,确保材料质量能够满足预期施工要求。
3 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以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作为研究实例,开展下述对比实验。
实验前,对工程施工作业区域进行地层条件勘查,根据勘探揭露,综合施工现场勘查技术人员反馈的成果数据,对施工作业区域地层结构进行自上到下的描述。具体内容如下:作为勘查区域的第一层(也是施工区域首层)属于人工填土层,土层厚度为1.58~3.55 m,平均厚度为2.35 m,层底高程为6.80~8.40 m。第二层为淤泥层,仅沟塘浅部有分布,平均厚度为1.20 m,层底高程为6.22~7.32 m。第三层为重粉质壤土层,层底高程为4.97~9.87m。第四层为重粉质壤土层(淤泥质),土层厚度为1.85~20.35 m,平均厚度为12.96 m,层底高程为-14.35~2.70 m。第五层为粉细砂层,层厚为1.90~13.40 m,层底高程为-21.78~-6.14 m。第六层为夹层粉细砂(Qal4),层厚为0.80~4.00 m,层底高程为-16.06~0.40 m。第七层为粉细砂层,层厚为0.10~7.50 m,层底高程为-30.20~-13.34 m,密度在稍密~中密。在此区域内开展堤防工程施工作业,在施工作业时,将土层的第四层与四五层作为质量控制重点区域,所选的土层具有流动性较大、塑性较强等特点,且含水量较大,用于填筑需要进行晾晒或掺水泥等处理措施。
在施工中,按照施工管理、施工质量保障、材料质量保障三个方面,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为了证明此次设计方法可以起到优化施工成果质量的作用,使用传统施工方法对相同的施工区域进行同步施工,将土层压实度作为实验指标,在施工区域进行压实度测试。在施工作业区域随机选择竣工的构件,对其进行碾压处理,设计对构件的振动碾压速度保持为1.8~2.2 km/h,对每个构件进行3次碾压,记录构件的碾压时间、碾压点,根据碾压结果对土层之间的结合度进行分析。按照下述计算公式,对施工构件的压实度进行检测,将测试设备记录的结果代入公式,公式表达式如下:
(1)
式中:Y代表施工成果压实度;a代表施工试件的干密度;b代表施工试件的标准干密度。使用上述计算公式,对两种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施工成果压实度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绘制成折线图,如图3所示。
图3 压实度测试结果
参照《水利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规范》文件中内容可知,与之相关的工程项目,在竣工后,压实度需要满足>94.0%的要求。
从对比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按照本文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制作的构件,压实度都可满足>94.0%的要求,而按照传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制作的构件,存在压实度不满足>94.0%要求的问题。因此,证明本文此次研究设计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在施工中对土层进行良好的压实,保证竣工后的项目压实度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标准。
4 结束语
本文开展了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施工方法的设计研究,分别从施工管理、施工质量保障、材料质量保障三个方面,对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以无为县西河上段堤防工程作为研究实例,使用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同步施工,将施工构件的压实度作为测试方法可靠性的指标,证明了本文此次研究设计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在施工中,对土层进行良好压实,保证竣工后的项目压实度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标准。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工程标准文件可知,要想保证与之相关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在后续的工程作业中,优化对工程项目负责人的合理化分配,参照工程施工蓝图、招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地质勘察报告及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细化工程施工流程,优化进场施工管理,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或不达标的工程行为,做到对影响工程质量行为的规避、风险的处理,通过各方面质量控制工作的落实,保证施工现场作业的安全性与质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