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视域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关键机制

2022-07-07陈莹盈潘秋月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研学受访者培育

陈莹盈,潘秋月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前 言

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国家在推动研学旅行开展时就明确指出其有利于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融入不同类型的研学产品中,以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德育作用。不少研究也指出研学旅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路径[1-4]。但这些研究多以策略性说理论述为主,缺少扎根于经验数据的理论分析;也甚少从青少年学生的视角探讨研学旅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及其关键机制。尽管不少经典理论有助于理解研学旅行作用机制,且不少学者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对旅行中的学习体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经验学习理论[5]、情境学习理论[6-7]、具身认知理论[8-9]、体验学习理论[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1-12],但这些理论视角在解释力度与针对性上仍有待提升。如经验学习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环境、情境等客体的作用,具身认知理论则重视主体的能动作用。相对来说,体验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情境体验与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能够更全面地解释研学旅行的学习机制,但仍须将其置于研学活动中以使解释模型更有针对性[13]。本研究基于经验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研学旅行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总结其成功实现的关键机制,既完善了相关理论研究,也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方向性指导,有利于促进研学旅行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访谈调研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强调理论建构立足于实践,适合于采用深度访谈获取数据的研究以及尚缺理论解释或现有理论解释力不足的研究。本文基于福建省青少年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研学旅行体验的访谈数据、研学报告以及学生家长、研学导师的访谈记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式编码”三个步骤,对访谈数据进行逐级编码分析,剖析研学旅行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及其关键机制。

2020年2月—3月,课题组采用理论抽样的方式对福建省厦门市、福州市、龙岩市三个地区的青少年学生进行访谈,访谈人数以达到理论饱和为标准。共访谈15名厦门中学生、9名福州中学生、10名龙岩中学生,并依次编号为P1—P34。访谈问题聚焦于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以及具体体验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并非针对特定类型的研学产品。虽然诸如红色教育研学产品更能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理念以及行为规范准则,应融入各种类型的研学产品,以促进研学教育功能的实现。因此,通过分析非特定类型研学产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情况,以提出适用性更强的培育路径与关键机制。此外,基于数据三角交叉校正法,本研究采集多种来源资料相互支撑和印证,包括经个别受访学生同意采集的2份研学感想/报告、7名学生家长与5名研学导师的受访记录等。同时,研究还关注负面案例资料以提高研究信度,并且通过负面案例深入分析培育路径的限制因素。

(二)扎根理论分析过程

1. 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指将收集的资料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借助定性分析软件Nvivo12.0对资料进行逐句分析,获得455个开放编码。进一步提炼开放编码形成更高一级的概念、范畴,获取71个主要概念,包括导师引导、吸收知识、情感共鸣等。根据这些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同意关系以及相关关系进行筛选合并,实现范畴化,共提炼出12个范畴,包括培育效果、影响因素、研学动机等。表1列举了部分开放式编码的过程。

表1 开放式编码部分典型示例

续 表

2. 主轴编码。通过主轴编码能发现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关系,进一步分析提炼得出4个主范畴:培育阶段、培育机制、培育效果、影响因素,每个主范畴包含诸多副范畴,范畴内涵如表2所示。

表2 主轴编码形成主范畴示例

3. 选择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逐级提炼基础上,通过选择式编码识别能统领其他范畴的核心范畴。经过仔细分析比较,以“研学旅行对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为核心范畴,构建研学旅行视域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及其关键机制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二、培育路径与关键机制分析

(一)三阶段式培育路径与关键机制

如图1所示,研学旅行对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可分为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每一阶段有其内在的关键机制。

图1 研学旅行视域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模型

1. 研学前阶段。研学前阶段可细分为前期与临近两个阶段。在前期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渠道进入学生的域觉范围,不同个体特质的学生因不同的宣传教育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不同的认知初始状态。如受访学生P1“参加过相关讲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会产生较深的认同,但不全面”。学生P2 “通过政治课上的学习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辩论赛、主题班会等,对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理解,如爱国,但大部分相对流于表面,感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大街小巷的宣传标语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平时大街小巷也有看到很多相关的宣传标语,我觉得这种密集的消息传播给人印象十分深刻,但是如果要细问我具体的含义我可能只能解释字面意思,没什么深入的理解。”(P4)

在临近阶段,学习者对初始印象的临近唤醒有利于研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学生P2在教师的督促下开始接触并了解研学内容,“在出发前一周左右,老师要求我们查找相关资料”,唤起或加深学习者对特定知识的印象与记忆,从而对研学活动所欲达成的意义建构有更清晰的认识。临近唤醒是研学前阶段的关键机制,但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采取这一措施,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这样的临近唤醒,学生的个体认知或兴趣会影响接受程度。如有学生认为“高二的人了,研学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没必要交代了吧”(P20)。受访者P1希望“研学活动组织者能提供多条课程路线,由学生进行选择,增强学生的主动性。避免学生在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时,老师强行要求而产生畏难情绪”。尽管受教师、学生、研学内容的多方面因素影响,临近唤醒的效果有所区别。但总体而言,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借助他者来唤醒或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始印象,并进入研学中阶段。

2.研学中阶段。在研学中阶段,学生带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始印象进入研学情境,通过亲身体验、观察他人做法等方式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体验研学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意义构建或再构建。研学过程中的具身实践、榜样示范、情感催化与社会互动是关键作用机制。

具身实践机制指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亲身参与、融入研学情境中。具身实践的关键作用与研学场景的“从抽象到具体”“从表面到深刻”两大特征密切相关。比起传统课堂教育,研学旅行将学生带入一个更加具体生动的实践场景里,促使学生从 “跃然纸上”进入“生活场域”,让学生的“身”“心”“意”沉浸其中,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与意义的再建构。如受访者P2表示:“研学活动让自己实际接触到了一些更具体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例如在嘉庚纪念馆的活动中,通过事前的调查和听到的讲解对嘉庚精神有了更详细的认知,通过他的事迹理解了爱国、敬业的意义,实际的体验比课堂上干巴巴的文字更有说服力。”受访者P27在重走红军路的具身实践中深刻感受到爱国之情:“红军长征时,红军扛着伤员爬山,路又崎岖。我们重走的时候,后无追兵前没拦截,走得都老费劲。更能深刻感受到爱国的含义。”

榜样示范机制指在研学青少年学生观察包括研学导师、工作人员等在内的他者行为,有所触动并自觉学习的过程。如受访者P13在被问及研学活动中是否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时,回答:“有感受到,比如参观实验室时,感受到里面的老师做实验的那种敬业精神。”受访者P10也表示:“他们都很敬业,对事情的看法很严谨,对学生们都很友善。”榜样示范的作用可用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予以解释。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记录以得到强化的过程。人们在积累知识时,要把观察到的东西储存在记忆中,以便把这些信息用于指导今后自己的行为。要充分发挥研学中的榜样示范作用,需关注学生是如何注意并知觉到榜样情景的各方面,以在设计研学产品、组织研学旅行时有针对性地予以加强。

情感催化机制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在特定的氛围或情绪中得到强化或升华的过程。根据Fredrickson的拓展—构建理论,高兴、兴趣等积极情绪有利于拓展并构建个体即时思想和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到积极情绪时,个体会更加专注,而专注对旅行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具有积极作用。在研学旅行情境下,情感催化作用得益于研学旅行体验的氛围营造,或轻松愉悦或庄严肃穆等。如受访者P5表示:“比起干巴巴地讲事例和老师单向授予知识,我更喜欢外出学习这种感觉,在外面我感觉很轻松,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P30表示:“我的性格属于比较活泼的类型,比较爱玩,所以我蛮喜欢研学这种活动,既可以在玩中学,又可以在学中玩。”庄严的氛围则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家国情怀。如受访者P11表示:“给革命烈士扫墓那种氛围让你感到很庄严,让你对国家有着不一样的情怀。学校会向我们传递爱国,但有一定的氛围才能激发我们这样的情怀。以前可能只是在课本上感受到革命烈士情怀,但经过这次体验更深入了解了他们背后的故事,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容易使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社会互动机制指在研学情境下,学习发生于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学习者在体验式的互动过程中建构意义,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目标。其中,主体指参与研学旅行的青少年学生,客体则是不同类型研学产品所体现的研学实践情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指不同主体在对话交流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并通过表达观点、吸收观点来完成意义建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种主体间的互动能提高积极情绪,从而促进情感催化机制的发生。受访者P26表示:“我觉得都挺好的,劳逸结合,该玩的时候玩得挺多,该好好学习的时候,就会有挺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大家一起嘛,彼此监督。”受访者P6表示:“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同时在共同努力下完成一项任务,让我很开心。”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则体现了研学情境、研学内容的重要性,如受访者P4表示:“从观察航天科技的过程中体会到我们的国家很强大,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互动机制对研学中学习体验的促进作用也被学生所认可,受访学生P31表示:“希望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的活动时间多一点。”

3.研学后阶段。研学后阶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通过反思和反馈来保持或深化研学过程中的意义建构,转变初始印象,从而进一步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目标。研学后,多数学生会进行主动反思。而研学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学校也多会要求学生就研学经历给予一定的反馈。如受访者P34表示:“会反思自己的表现,并且思考这次活动带给自己的宝贵经验,也会将自己学到的东西与其他人分享。”更具体地说,是在反思与反馈过程中,通过关联、类比的方式,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体会移情到实际行为中,从而达成情感、认知、行为三个层面的认同、深化与转变。

在情感层面,受访者P24将航天领域的成就与国家的强大关联起来,增强了对国家的自豪感:“看见了许多航天领域的成就,亲自体验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使我对国家的自豪感更加强烈。”受访者P20将自己与烈士们关联起来,增进了爱国情感:“在去研学之前,我对于怎样爱国还不是很有体会。去研学之后,在看完电影的那个晚上,突然觉得自己应该为祖国为烈士们做点有意义的事来回报他们的付出。”在认知层面,受访者P26通过将研学经历与现在的生活进行类比、关联,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建构:“我以前想东西特别天真,觉得一切都特别简单就好。但是,我参加研学体会到了一些红军的生活,就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真的很不容易,很多东西都需要靠自己的艰苦奋斗才能得到。”受访学生P20也表示,自己“了解到了很多中国革命的历史,觉得现在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在行为层面,关联、类比的作用同样能促进研学经历对学习者的实际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受访者P4表示:“游览一些革命基地让我对国家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这使我在理解一些国家政策和国家问题上能站在多方面的角度去思考。”受访者P2表示:“研学活动会对自己在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学习嘉庚精神中的敬业精神就会督促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努力。”

(二)关键作用机制内在联系与制约因素

上述培育路径的各个阶段包含着临近唤醒、具身实践、榜样示范、情感催化、社会互动、反思反馈等关键机制,各个关键机制的关系如图2所示。临近唤醒作用于研学中的具身实践与研学后的反思反馈,具身实践情况则影响学习者的反思反馈。当次的研学活动又会作用于下一次研学旅行的临近唤醒。其中,研学过程中的榜样示范、情感催化与社会互动可视为具身实践这一机制的衍生机制,关联与类比则是反思反馈机制的衍生。在这些研学关键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图2 研学旅行关键机制关系图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关键机制的作用发挥受研学动机、个体兴趣/特质、研学内容与他者促进的影响。如受访学生P28表示,其研学动机是放松,因此研学对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并不大。受访者P4则表达了研学内容、他者促进与个体兴趣的影响:“总的来说,比较大格局的内容像爱国、民主这方面,在参观红色革命基地时讲解员都有明确指出,我也能感受到;像友善、诚信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明显感觉到,差不多能在事后回想小组合作的时候后知后觉吧。但是我也发现有很多同行的朋友对这块内容没什么兴趣,见仁见智吧。”受访者P23的回答则体现了个体特质的影响:“我接受这些会比较被动一点,老师只能悄悄灌输,如果我发现老师是明摆着一定要让我学会这种精神那我估计就不听了。”包括研学导师、带队教师等在内的他者有意识地促进有利于提升培育效果。“像我们在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老师都会让我们和其他不是很熟的同学一起相处,要我们友善对待彼此。”(P11)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关注,有利于提升研学旅行对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三、结 语

研学旅行是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研学旅行培育路径及其关键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培育效果,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本文的分析表明,研学旅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关键机制发挥作用,并构建了培育路径与关键机制的理论模型。研学前阶段,内嵌于一定经验背景且具有个体特质的学习者在临近唤醒机制的作用下,带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始印象进入由特定研学内容构成的研学场域,开展研学活动。研学活动过程中,由具身实践机制及其衍生的榜样示范、情感催化、社会互动机制促使学习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表面到深刻。研学后,学习者通过关联与类比的方式对研学经历进行反思反馈,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有了新的意义建构,进而在情感、认知与行为层面达成了认同、深化与转变的培育效果。同时,研学作用机制的发挥受研学动机、个体兴趣/特质、研学内容、他者促进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论有利于在实践中充分挖掘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培育青少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研学前阶段,带队老师需要充分做好辅助支持引导的工作,激发学生的研学动机,促进临近唤醒机制发挥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以强胜快”的国家治理体系建构[14],共同富裕道路的经验探索[15]等都是鲜活的现实教材。学校或研学机构则要做好研学内容的设计,根据学生特质显性或隐性地在研学产品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在研学中或明显或隐晦地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有些学生需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培育,有些学生则需要给予适当提醒。这对研学导师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呼应了下一个阶段榜样示范机制对言传身教者的要求。在研学中阶段,塑造恰当的研学氛围与情境,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旅游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愉悦体验的社会互动中吸收知识,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建构。在研学后阶段,反思反馈的学习机制不仅要借助带队老师或研学导师的辅助支持,同时也要激发学生自主通过关联、类比等方式培育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研学受访者培育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