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图画新闻》中气象记录的分析与验证

2022-07-07司红君孙大兵何冬燕付伟王亚玲张丽邓学良

关键词:序号画报时事

司红君 孙大兵 何冬燕 付伟 王亚玲 张丽 邓学良

(1 无为市气象局,无为 238300;2 芜湖市气象局,芜湖 241000;3 安徽省气候中心,合肥 230061;4 合肥市气象局,合肥 230041)

0 引言

历史气象记录是人类的文化和科学遗产,17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将近代气象仪器传入我国[1],此后器测气象观测记录陆续在我国出现。清朝末年,中国内忧外患,科学技术发展步履维艰,气象工作不健全、气象记录不系统。当今,我们所见的清末气象记录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西方列强为侵华目的服务而在海关、教会等地点进行的气象观测;二是国内在各种史料中,包括史书、年报、年表、公文、信件、航海日志、报刊记载、私人日记等,可以提取出各种与历史气候有关的信息[2];三是中外探险家、科考团等开展的气象观测[3-6]。目前,关于海关气象和教会气象的研究较多,诸如:吴增祥[7]、杨萍等[8]、宋建萍等[9]对于中国近代海关气象观测有深刻的研究;吴燕[10-11]对徐家汇观象台的科学工作及特点、气象工作以及气象台网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何溪澄等[12]从《海关医报》中挖掘相关资料,对1877—1894年广州的气象观测记录展开研究。而对于清末新闻报刊气象记录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开展的较少。对清末上海滩最著名的三大时事新闻画报之一的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中的气象记录,还尚未发现有学者进行研究。

因此,本文选择《图画新闻》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中记录的气象相关事件,对这些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其模糊时间进行推断,确定详细时间。以期进一步完善和增补现有的气象记录,为了解清末我国气象和气候情况提供了真实的佐证,也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1 资料来源及研究对象背景

1.1 资料来源和方法

本文使用的《图画新闻》资料来自芜湖市气象局组织的网络搜集和文物购买,以及当代出版物转载。网络搜集、文物购买获取的资料,刊行时间为:光绪三十四年三月至宣统二年十一月。其中纸质原件42张,电子版64件,与气象相关的画报共计36张。当代出版物为《光绪老画刊——晚晴社会的<图画新闻>》,其转载的《图画新闻》内容,刊行时间为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至三十四年二月,共计275张画报,其中有4张与气象相关。气象相关记录共计40条。

另外,为验证这些记录中所记载气象事件的真实性,将其与同期气象观测记录和现有清代气象记录集进行对比。由于年代久远,其中绝大部分事件发生地没有同期观测记录,因此,此类对比仅对发生在安徽芜湖市的一个事件进行验证。芜湖市气象观测站是安徽省近代最早的气象观测站,自1880年开始进行气象观测,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2020年该站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认定为“世界百年气象站”。其中1880年3月—1937年11月气温和降水资料摘自芜湖海关的逐日气象观测记录,该记录现存中国气象局档案馆。另一种真实性验证方法是将本文所收集的气象记录与由张德二主编的《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13]查对验证,该气象记录集所载我国历史文献气象记录跨越时间长、覆盖地域广、内容齐全、考订认真,是研究我国古代气候变化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2],为方便行文,《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在下文中均以《总集》为述。

1.2 《图画新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闻画报《图画新闻》,其内容涵盖了《时事报馆印行图画新闻》《时事报图画杂俎》《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为方便行文,文中均以《图画新闻》为述。

清末,西方石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降低了刊物成本,从而导致中国报刊出版业的兴旺[14]。当时社会大部分劳动人民目不识丁,画报的出现满足了大众了解时事、获取知识的渴望。1875—1911年全国大约出现了70种石印画报[15]。而上海出版的画报占全国一半,因此也成为全国画报业的中心。上海画报业的繁盛是《图画新闻》产生、发展的重要前提[16]。

在晚清的画报中,《图画新闻》学界鲜有关注,一方面由于其创刊时间晚,另一方面是其名号多有周折[17]。1907年12月9日,《时事报》于上海创刊[18]。随刊赠送《时事报图画旬刊》,每月出三册,同时零售[19]。1908年2月29日,上海《舆论日报》创办《图画》专刊,随大报附送。1909年3月1日,《时事报》与《舆论日报》合并为《舆论时事报》后仍每日出版画报,称《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与《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并称为上海滩最著名的三大时事新闻画报。

《图画新闻》的主要画师和撰稿人都是当时颇具名气的文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和记录了晚清时期国内外的要闻奇趣。但从根本上说,它依然是新闻,真实性是最基本要求[20]。因此可以说,《图画新闻》忠实地记录了1907—1911年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17]。

2 《图画新闻》中刊登的气象记录

2.1 气象记录内容

收集到的40份《图画新闻》气象记录的内容概要、发生地点和类别具体见表1,这些记录十分丰富,有风、雨、雪、雷电、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还有干旱、水灾等气象灾害,描述了灾害发生的范围、危害程度、灾后赈济、蠲免、饥荒、流亡等。其中,大风相关记录出现的次数最多为15次;其次是雨和水灾,分别是11次和10次;雷电和雪均出现了7次;干旱和冰雹分别出现3次和2次;龙卷1次。另外,序号11“菊蕊冬荣”篇,关注了气候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序号32“用炮致雨之难行”篇,对国外开展的人工降雨试验进行了报道。

表1 续

表1 《图画新闻》中刊登的气象记录Table 1 The meteorological records published in The Pictures News

2.2 气象记录详细时间推断

2.2.1 气象记录现有时间信息

收集到的40份《图画新闻》气象记录中,有一部分标明了刊行的日期(年、月、日均记录),在画报配文中也有气象事件发生的日期。有一部分因画报版式不同,或页面缺失,没有刊行日期,仅画报配文中有气象事件发生日期。

因新闻具有及时性属性,所述一般为当年事件,故配文中气象事件的发生日期,通常无年份信息,但会写明“本月”“上月”等月份信息,更严谨者则会写明详细月、日甚至时刻。还有一部分时间信息不全或没有时间信息可寻,具体见表2。

表2 40份《图画新闻》气象记录现有时间信息Table 2 The existing 40 meteorological records’ time information of The Pictures News

2.2.2 根据制版边框推断年份信息

目前收集到的《图画新闻》页面,共有六种不同的制版边框。制版边框不同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是在《图画新闻》合并为《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之前,市面上有《时事报馆印行图画新闻》《时事报图画杂俎》,此两种画报制版不同。第二是合并后的《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在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了不同的制版边框。笔者推断是为了新颖和美观考虑。基于已收集到的《图画新闻》,具体制版边框与发行时段详见表3。据此,可确定无年份信息的20份气象记录的具体年份。

表3 《图画新闻》制版边框与发行时段Table 3 The printed borders version and published time period of The Pictures News

2.2.3 根据其他史料推断时间信息

40条气象记录中,序号8“江宁风”中时间信息仅有配文所述气象事件发生时间为“初四午后一时”,无其他时间信息。根据画报制版边框可将该报纸刊行日期确定在宣统二年二月至七月。“江宁风”配文中提到“劝业会向帮办预知雨势过猛”,地点又在南京江宁,再结合年份信息,可推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为发生在宣统二年四月十八日至十月二十八日(1910年6月5日至11月29日),中国历史上举办的第一次“世博会”——南洋劝业会。综合来看,该气象事件发生的时间信息应为宣统二年五月初四或宣统二年六月初四。民国《首都志》卷十六大事记中记载:“宣统二年,南京市,六月,大雨雷电以风。”可以判断序号8气象事件的时间为宣统二年六月初四。

序号2“许医生无端丧生”中,无任何时间信息可寻,但根据画报制版边框可知报纸的刊行日期确定在宣统二年二月至七月;其内容见表1,气象事件发生的地点在苏垣,与宣统二年六月初八《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风灾”(内容见表1序号1)中所叙地点一致。此外,民国《吴县志》卷五十五祥异记载:“宣统二年,六月初二日,大风吹覆枣市桥河乘船,溺死杨辛生。”综合来看,两者应为同一事件,因此推断序号2气象事件的时间为宣统二年六月初二。

2.2.4 详细时间推断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将收集到的39份记录中气象事件的发生时间做出推断,部分记录精确到了时刻,甚至有起止时间。此外,序号9与序号28为赈灾相关社会活动记录,时间信息不全;序号32为记录国外人工降雨试验新闻,试验具体时间无处考证;因此仅登录其新闻刊发时间。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推断补充后《图画新闻》气象事件发生时间Table 4 The occurrence time of meteorological events in The Pictures News after inferred and complement

3 气象记录真实性验证

不同来源的气候史料,可靠程度及存在问题均不相同,但经过认真的校勘和科学处理后,用以研究各种自然灾害的变化规律,具有相当的可靠性[21]。为验证《图画新闻》所记录气象事件的真实性,选取其中序号24“芜湖苦旱”事件进行验证。该新闻刊登于宣统元年七月初四(公历1909年8月19日),据新闻记载,过去一个月芜湖经历了一场大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统计芜湖海关记录的1901—1910年7月20日至8月19日同期高温日数(≥35 ℃)、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表5),可以看到20世纪初的10年,1909年的高温日数同期最多,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同期最少,高温日数是同期的1.4倍,降水量偏少93.9%,降水日数偏少33.3%,可以称得上是苦旱,新闻记录的事件是真实存在的。

表5 1901—1910年7月20日至8月19日芜湖部分气象要素对比Table 5 The contrast of partly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Wuhu from 20 July to 19 August in 1901-1910

对比《总集》中气象记录,本文所收集的气象记录中,序号1~9(表1)在《总集》中可查询到相同天气过程的记录。其中,序号1、2为同一过程,3、4、5为同一过程,这9条记录也说明了《图画新闻》中气象事件的真实性,并且这些气象事件的过程描述与时间信息详细、地点明确,可为《总集》补充一定的信息。具体增补情况见表6,其中增补的气象灾害记录仅统计数量(同一过程的不同灾害记录),详细内容见表1。

表6 对《总集》中已有气象记录的增补情况Table 6 The supplement’s situation of existing meteorological records in China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meteorological records

序号10~40中的气象事件,《总集》中没有记载。其中序号20“奉省大雪”、序号40“天变”篇,对雪前天气状态的描述、降雪时间、雪止时间、积雪深度均有记录;序号40还更加详细地记录了降雪过程中雪的状态、降雪范围和是否受灾。这些记录可以增加对清末气象事件与灾情方面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4 小结

收集清末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中的40张气象相关画报资料,对其中记录的气象事件进行整理和分析,对记录的模糊时间进行推断,并验证其真实性。

1)《图画新闻》记录的40个气象事件中,主要为各类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其中大风出现的次数最多为15次,雨和水灾分别出现11次和10次,雷电和雪7次,干旱3次,冰雹2次,龙卷1次,另外还包括气候事件和国外人工降雨试验各1次。

2)40份气象记录中,大部分缺少详细时间信息,本文通过画报制版边框,确定部分记录的年份,根据画报中的历史事件,地方志等资料对这些气象记录的时间、地点信息进行整理、推断,确定完善其详细信息,部分记录精确到了时刻,甚至有气象事件的起止时间。记录中的“芜湖苦旱”事件与同期芜湖海关的气象观测记录相吻合,有6次天气过程的9条气象记录在《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已收录,验证了《图画新闻》中气象事件记录的真实性。

3)清末社会动荡,缺乏系统的气象灾害记录,这些新闻画报可以将精确到年、月、日,甚至精确到时刻的气象事件记录保存下来,有些还记录了整个气象事件过程的起止时间,都是十分珍贵的。通过对这些气象记录具体时间的推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时期的气象记录进行增补。另外,记录中的“电毁木偶”“六月飞雪异闻”“菊蕊冬荣”等,尝试用自然科学方法解释天气现象和自然灾害。在“江宁风”中,提到了“劝业会向帮办预知雨势过猛,会场房屋必有倒塌之虞。”也能够映现清末社会对天气的预判和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水灾类的“大家痛哭”“广东女人卖物赈灾”“难民来申”等,反映了社会各界关注灾区和灾民,进行的捐款帮助等社会活动,对于研究清末社会对天气气候的关注,自然灾害的应对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序号画报时事
时事半月谈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时事政策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技术指标选股
技术指标选股
技术指标选股
技术指标选股
春的画报
《时事联评》第一期“南海风云”评选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