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及土壤的影响

2022-07-07康专苗何凤平刘清国李向勇朱文华王代谷黄建峰党志国龚德勇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年5期
关键词:海藻钾肥可溶性

康专苗,何凤平,刘清国,黄 海,李向勇,张 燕,朱文华, 王代谷,黄建峰,党志国,龚德勇*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 兴义 562400;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 资源研究所,海南 儋州 571737;3.贵州南亚热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 兴义 562400)

杧果(Mangifera indica)为热带多年生常绿果树,因其香味独特,果肉细嫩,享有“热带果王”的美称[1-3]。全世界种植杧果的国家达80余个,而中国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4],种植面积30万hm2,广西、云南、海南、四川、贵州是我国杧果的主产区。贵州近几年在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发展力度较大,在贵州南亚热带区域种植面积达1.2万hm2,已逐步成为贵州最具代表性的热带水果[5-6]。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杧果的合理施肥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是发展热带优质水果面临的紧迫任务[7]。由于贵州杧果产业发展起步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土壤肥力相对较低,种植户在管理上重氮肥、轻钾肥及其他微肥的施用,导致杧果产量、品质相对较低。硫酸钾肥是补充钾的优质肥料,在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上应用较广。而海藻肥是从海藻中提取一定的活性物质后,经科学加工而成的生物肥料[8],对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均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海藻肥在杧果上的使用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针对贵州中晚熟杧果红玉杧的施肥管理现状,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后,探索不同施肥方案对树体生长、叶片和果实养分及品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贵州红玉杧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田间试验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进行,试验 地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田房村杧果种植基地(104°59′23.6″E,24°52′46.2″N),试验地海拔780 m,年均气温20.25℃,≥10℃积温7298℃,全年日照时数1636 h,年降水量1535.5 mm,全年无霜。土壤类型为黄壤,质地较黏,试验前土壤肥力状况为:有机质2.94%、全氮1150 mg/kg、有效磷17.32 mg/kg、速效钾12.51 mg/kg、交换性钙1093.50 mg/kg、交换性镁102.50 mg/kg、有效铁6.62 mg/kg、有效锰7.22 mg/kg、有效铜1.06 mg/kg、有效锌4.19 mg/kg、pH 4.55。供试材料为5年生红玉芒,株行距为4 m×3 m,树体生长良好,植株大小较为一致。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对照处理(CK)按照果园的常规施肥,施肥方案为复合肥(N 15%、P2O515%、K2O 15%)1200 g/株+尿素(N 46.4%)400 g/株,复合肥在采果后、开花前、谢花后50 d 3个时间段按400 g/株平均施用,尿素在采果后和开花前2个时间段按200 g/株平均施用;T1处理,在对照处理的施肥方案上增施硫酸钾肥(K2O 50%)250 g/株,硫酸钾肥施用时间为谢花后50 d随复合肥一起施用;T2处理,在对照处理上增施硫酸钾肥250 g/株和海藻肥(N 2.5%、P2O51.5%、K2O 4.5%)500 g/株,硫酸钾肥在谢花后50 d施用,海藻肥在开花前、谢花后50 d两个时间段按250 g/株 兑水稀释后灌根施用。海藻肥有机质含量40%,铁+ 锰+铜+锌≥20 g/kg。施肥方法为树体两边条状沟施,3个处理的灌溉量相同,其他管理按果园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每个处理选取长势一致的15株树,每个小区5株树,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

1.3 样品采集

果实成熟时测量每株树的茎粗、产量,同时在每株树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采集1个果实以及成熟的第一蓬(杧果叶片呈蓬次生长,第一蓬叶片指顶端一蓬叶片)和第二蓬叶(顶端一蓬叶片下方的叶片)各3片,每个小区采集1个混合样,共采集20个果实,第一蓬叶和第二蓬叶各60片。采集的果实和叶片清洗干净后用干毛巾擦干,果实先测其单果重,然后随机选取15个果实组成混合样进行杧果品质检测;另外5个果实样品用小刀切成小块,再将果实和叶片样品共同在105℃下杀青30 min,最后在65℃下恒温烘干,粉碎过1 mm筛,保存备用。试验前采集试验区土壤样品,果实采收后分小区在杧果树的施肥沟区域各采集1个土壤混合样本,风干后过1 mm筛保存备用。

1.4 各项目指标测定方法

采用游标卡尺在树干离地15 cm处测量茎粗,分别在试验前和采果时测量,计算试验期间各株的茎粗增量;每株树果实采收后称量其重量测出单株产量;随机称取20个杧果的重量,以其平均值作为果实单果重量;果实品质指标粗纤维、可溶性糖、水分、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总灰分、糖酸比、固酸比参照谢若男等[9]和康专苗等[10]分析杧果品质的试验方法;叶片和果实中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等元素含量参照严江勤等[11]分析油茶叶片养分的分析方法,土壤有机质、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等含量参照王晓荣等[12]、吴昊等[13]分析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树体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施肥处理红玉杧的茎粗增量表现为T2>T1>CK,增量分别为15.66、15.38、13.84 mm,且T1、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K处理。平均单果重最大的是T2处理,为530 g,其次是T1处理,为511 g,最小的是CK处理,为471 g,T2处理显著大于T1和CK处理,T1处理显著大于CK处理。单株产量最大的是T2处理,为18.84 kg/株,其次是T1处理,为18.29 kg/株,但T1、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最小的是CK处理,为15.82 kg/株,T1、T2处理显著大于CK处理,T1、T2处理单株产量增幅分别为15.61%、19.09%。

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茎粗增量、 单果重量、单株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果实品质的影响

施肥是决策杧果品质的主要因素,由表2可知,红玉杧粗纤维含量最高的是T1处理,为1.10%;T2处理的粗纤维含量相对较低,T1处理显著高于T2处理,但T1和T2处理均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为T2处理,为136.30 mg/g;其次是T1处理,最低的是CK处理,为91.60 mg/g;T2处理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T1处理显著高于CK处理;可溶性糖含量T1和T2处理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23.91%和48.8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是T2处理,为16.92%;T2处理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比CK处理高8.95%;但T1和CK处理差异不显著。T1处理水分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但T1和T2处理均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3个施肥处理的总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总酸含量最高的是CK处理,为3.43 g/kg;最低的是T2处理,为1.19 g/kg;CK处理显著高于T1、T2处理,但T1、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处理比CK处理分别降低了60.35%、65.31%。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固酸比最高的均是T2处理,分别为405.00、119.08、147.24;最低的是CK处理,分别为234.17、26.96、45.85;且T2处理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T1处理显著高于CK处理。T1、T2处理维生素C含量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49.25%、72.95%;糖酸比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13.72%、341.69%;固酸比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115.27%、221.13%。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处理红玉杧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3个不同施肥处理红玉杧果实的9个品质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前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100.000%(达到85%以上,符合要求),表明9个品质指标的贡献率较集中,累积方差贡献率增长非常明显,其中PC1、PC2的贡献率分别为65.775%、34.225%。由表4可以看出,原始变量与前2个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PC1主要代表杧果的甜度因子,包括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糖酸比、固酸比,其载荷值分别为0.992、0.889、-0.830、0.944、0.961、0.941;PC2主要代表杧果的营养因子,包括粗纤维、水分和总灰分,其载荷值分别为0.724、0.860和0.991。

表3 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表4 不同品质指标变量的因子载荷值

红玉杧不同施肥处理果实品质主成分综合得分见表5。可以看出,其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T2、T1、CK处理,其得分分别为1.21、1.07、-2.28,表明T2处理中红玉杧果实品质最好,主要表现在红玉杧的可溶性糖含量高,粗纤维和水分含量较低;而CK处理中红玉杧果实品质不如T1、T2处理,主要表现为总酸含量较高。

表5 不同施肥处理红玉杧果实品质主成分 分析因子分值及综合得分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叶片及果实矿质元素的影响

由表6可知,在第一蓬叶中矿质元素氮、磷、钾含量均为T2>T1>CK,T2处理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7.67、1.11、11.66 g/kg;其中氮、磷含量在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T1和T2处理钾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但T1和T2处理差异不显著。钙含量最高的是CK处理,为21.57 g/kg;CK处理显著高于T1处理,但CK和T1处理均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镁含量最高的是T1处理,为1.88 g/kg;T1显著高于CK处理,但T1、T2处理差异不显著。微量元素铁含量最高的是CK处理,为50.90 mg/kg;锰、铜、锌含量最高的均是T2处理,分别为1084.72、10.32、25.78 mg/kg;但微量元素铁、锰含量在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2处理铜、锌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

表6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果实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在第二蓬叶中氮含量最高的是T1处理,为19.41 g/kg;磷、钾含量均为T2>T1>CK,T2处理磷、钾含量分别为1.16、11.19 g/kg;其中氮含量T1和T2处理均显著高于CK处理,磷、钾含量在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钙含量最高的是CK处理,为20.32 g/kg;CK处理显著高于T1、T2处理,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镁含量最高的是T1处理,为2.25 g/kg;T1显著高于CK和T2处理,但CK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量元素铁含量最高的是T1处理,为49.04 mg/kg;微量元素锰、铜、锌含量最高的均是T2处理,分别为1105.26、9.72、26.20 mg/kg;但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含量在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果实中氮含量最高的是T2处理,为5.45 g/kg;磷、钾、钙、镁含量最高的是CK处理,分别为0.62、14.64、1.00、0.44 g/kg;但是氮、磷、钙、镁含量在3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含量最高的均是CK处理,分别为120.37、59.04、8.72、4.84 mg/kg;其中果实中铁含量表现为CK处理显著高于T1、T2处理,但T1与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果实中锰、锌含量在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果实中铜含量表现为CK处理显著高于T1处理。

2.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由表7可知,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pH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T2处理,为59.91 g/kg,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比CK处理增加106.73%,但CK和T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最高的均是T2处理,分别为1.70 g/kg、59.75 mg/kg,最低的是CK处理,分别为0.51 g/kg、18.06 mg/kg;T1、T2处理的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T1、T2处理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147.06%、233.33%;碱解氮含量表现为T1、T2处理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154.10%、230.84%。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的是CK处理,为37.02 mg/kg,最低的是T2处理,为2.67 mg/kg;CK、T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CK、T1处理均显著高于T2处理,T2处理有效磷的含量比CK处理降低了92.78%。土壤速效钾含量T1、T2处理均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789.01%、782.08%。T2处理土壤交换性钙、有效铁含量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T1处理显著高于CK处理。T1、T2处理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T2处理土壤有效锰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但T2和CK处理均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T2处理土壤有效铜含量显著高于T1和CK处理。T1、T2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显著高于CK处理。

表7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6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8可知,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后红玉杧的总产值增加比较明显,主要是由于产量的提高导致总产值和纯收益提高,其中T1、T2处理总产值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15.55%、19.08%。从肥料成本来看,T1、T2处理有所增加,肥料投入在当地属于较高水平,扣除当年的劳务、农药等成本后,增施硫酸钾和海藻肥后,T1、T2处理的每公顷纯收益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22.56%、25.37%。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VCR(vario-cost ratio,指施肥后增加农产品所得价值与施肥增加开支的比值)的计算方法,VCR>2就具有经济合理性,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后,T1、T2的VCR 值分别为12.12、5.53,从产投比而言是划算的。

表8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经济效益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合理施肥是杧果获得高产、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 kg杧果,需要N 1.74 kg、P2O50.23 kg、K2O 2.00 kg,果实对钾的需求量较高,因此在生产上杧果施肥时氮、磷、钾含量一般按1∶0.5∶(0.5~1)的配比施用[14],本研究中3个处理的施肥方案基本符合前人推荐的方法。钾是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矿质元素之一[15-16],可以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提高果实的品质,是典型的品质元素[17]。海藻肥从海藻当中提取一种活性海藻成分,富含活性因子、氨基酸、矿物质以及植物生长激素,可以增强作物的抵抗力,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18]。刘刚等[19]采用海藻肥对洋香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效果明显,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杨祥田 等[20]在蔬菜上应用海藻肥,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升。赵建锋等[21]、董华芳等[22]在草莓上施用海藻肥,对草莓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效果明显。本试验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对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均有显著的效果,T1、T2处理单株增产分别达15.61%、19.09%。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的得分最高,杧果果实品质最好。杧果的产量主要由挂果数量和单果重构成,从本试验处理来看,由于钾肥可以增强杧果的抗性,能促进树体生长,促进开花结实,提高坐果率,从而使T1、T2处理红玉杧平均单果重量和单株产量均有明显增加;同时钾元素是品质元素,对杧果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的含量的增加均具有显著效果。而海藻肥中富含大量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包括氮、磷、钾等无机元素,微量营养元素以及一定数量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脂类、甜菜碱、海藻多糖、海藻盐和植物生长激素等有机成分,这对改善果实品质和增加单株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增施钾肥和海藻肥对红玉杧产量、品质以及总产值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这与李淑平等[17]、赵建锋等[21]在其他水果上的试验研究结果类似。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树体矿质养分的影响

矿质营养是果树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提高的物质基础,对果树生理代谢、生长、结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施肥可以及时补充果树所需要的矿质营养成分,而叶片中各矿质营养成分含量是反映树体养分状况的最重要指标,通过检测叶片和果实中各养分含量状况,可以看出杧果营养的丰缺状况。本试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和海藻肥,研究结果表明,在叶片中钾、镁、铜、锌含量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显著高于CK处理;但是钙含量CK处理显著高于增施钾肥的处理,可能是增施钾肥后,钙和钾互相拮抗,抑制了树体对钙的吸收。但是在果实中除氮元素外,CK处理的养分含量均高于T1、T2处理,这可能是增施硫酸钾和海藻肥后,土壤中的钾、钙、镁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偏高,相互间产生了部分拮抗作用,导致T1、T2处理果实中各养分含量低于CK处理;也可能是金属元素吸收到叶片后,在叶片中移动性较差,导致转移到果实中的含量偏低。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土壤理化性质是反映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土壤理化性质不仅会影响土壤的供肥能力和植物的吸收效率,同时对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增施硫酸钾和海藻肥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锌含量增加效果明显,尤其是T2处理同时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后,土壤中的有机质比CK处理增加了106.73%,速效钾含量比CK处理提高了782.08%,这与臧小平等[7]在海南贵妃芒上的试验结果类似。但是T2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却比CK处理降低了92.78%,而T1处理只增加硫酸钾肥后有效磷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这可能是T2处理中海藻肥含有的钙、镁及微量元素高,造成了可溶性磷酸盐的固定,也有可能是T2处理中钾含量过高,促进了根系活力,加速了相关酶的分泌,促进了根系对磷的吸收,因而土壤中的有效磷不能及时补充而降低[23],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合理的施肥方案是提高产量、品质的重要途径,硫酸钾肥是改善果实品质的优质肥料,在果实生长发育膨大期,增施硫酸钾对果实甜度和口感均有很好的改善,前人在杧果上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而海藻肥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肥料,在果树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本研究通过灌根的方式使用在杧果上,对果实品质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很大的改善。本研究的施肥方案,投入成本虽然增加比较大,但是果实产量和品质提升均较大,从VCR来看,产投也是合理的,下一步还将对海藻肥在红玉杧上的施肥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海藻钾肥可溶性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气溶胶铁可溶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获揭示
海藻球
欧盟:海藻酸、海藻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无安全风险
化学—渗透压法温和破碎处理下大肠杆菌细胞胞内蛋白质的释放率
0.8%的硼素用量对甜瓜最有利
印尼海藻出口菲律宾可能增加
麻烦的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