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清热和胃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34例
2022-07-07毕德青
毕德青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120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亚型,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中年人居多,吸烟饮酒者、精神压力大者、肥胖者好发,虽可治愈,但复发率高[1]。RE的发生,与抗反流屏障削弱、食管清除作用减弱、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常因进食辛辣、咖啡等食物,或口服茶碱类、黄体酮等药物,或因反复呕吐致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入食管而诱发,最终引起食管黏膜屏障受损和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下降,出现嘈杂泛酸、进食不畅、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2]。西医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制酸药物为主,可联合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等促胃动力剂,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明显缓解,但仍有少部分患者疗效不甚理想,且停药后复发率高达 80%[3-4]。中医药与常规西药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作[5-6]。笔者自拟疏肝清热和胃方,用于治疗肝胃郁热证RE患者34例,疗效颇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RE(肝胃郁热证)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34 例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3.96±8.27)岁;病程2~35个月,平均病程(15.34±6.73)月;内镜下洛杉矶分级[7]:A级7例,B级12例,C级10例,D级5例。观察组34 例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3.89±8.31)岁;病程3~36个月,平均病程(15.29±6.79)月;内镜下洛杉矶分级:A级7例,B级13例,C级9例,D级5例。2 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8]中“反流性食管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及“肝胃郁热证”的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肝胃郁热型”RE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22~71岁;3)就诊前2个月内未服用过胃肠动力药及制酸药物;4)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合并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者;2)合并胃溃疡、贲门失弛缓症、霉菌性食管炎等其他消化道疾病;3)既往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史者;4)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92),20 mg/次,2次/日;多潘立酮片(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058),10 mg/次,3次/日,两者均餐前15~30 min服用,连服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疏肝清热和胃方(炒黄连6 g、吴茱萸3 g、半夏9 g、秫米30 g、旋覆花9 g、竹茹12 g、蒲公英15 g、海螵蛸12 g、郁金10 g、青皮10 g、香附10 g、川楝子6 g、栀子10 g、延胡索12 g)治疗,每天1剂,水煎取300 mL药汁,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共服用8周。
2.2 疗效标准 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9]中疗效判定标准评定,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2.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反酸、嘈杂、胸骨后灼痛、两胁胀满等症状积分变化,按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2)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应用SF-36量表[10]进行评价,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佳。
3 结果
3.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3.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该病的检出率明显上升。该病在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受损,若失治误治,易引起食管溃疡、出血,甚至发展为食管癌,亦可引发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吸入性肺炎等相关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1]。西药虽然能快速改善症状,但难以根治,一旦停药,病情易复发加重,且制酸药和促胃动力药,均不宜长期服用,这给临床治愈该病,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困难,也是难以根治该病的问题所在。本研究采用的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属于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常见的制酸药,该药为脂溶性弱碱性药物,易浓集于酸性环境中,通过抑制H+、K+-ATP酶的活性,阻断胃酸分泌,作用较强且持久,可有效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烧心和反酸,但只适合短期服用,若长时间服用,可出现呕吐、便秘、腹胀和头痛等不良反应,甚至引发肝功能不全[12]。多潘立酮片是常见的促胃肠动力药,临床应用广泛,通过作用于胃肠壁,增加胃肠道蠕动和张力,促进胃肠道排空,此外,亦能加快食道的蠕动,增加食道下端括约肌的张力,从而缓解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因该药可增加胃肠动力,存在引发胃肠道出血、穿孔等风险,同时亦可出现头晕、嗜睡、口干等副作用,临床若用治RE,一般需与制酸药合用,方能快速缓解症状[13]。
RE归属于中医学“吐酸”“食管瘅”等范畴,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患者饮食不节,食滞于生,或偏嗜辛辣肥甘之品,嗜烟喜酒,湿热中阻;素体禀赋不足,误治滥用药物,或久病劳倦伤及脾胃;或因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职,胃失和降[14]。笔者多年临床实践发现,RE患者“肝胃郁热”之证型较为常见。盖因患者长期忧思焦虑,肝气不疏,木郁化火,横逆犯胃,则胸骨后、胃脘部灼痛,嘈杂泛酸,兼见两胁胀满、心烦易怒;肝胆相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熏,迫灼津液,则口干口苦,舌红苔黄。笔者自拟疏肝清热和胃方,用于治疗RE肝胃郁热证34例。方中黄连、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作用;半夏燥脾湿,和中止呕,秫米甘温入脾,益中和胃,顾护中气,两药配伍,具有调中焦、和阴阳之效;旋覆花味辛咸,降气止呕,消痰行水,善治呕吐噫气、胸痞胁痛、喘咳痰多;竹茹清热除烦,化痰止呕,主治烦热呕吐、痰热咳嗽;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海螵蛸味咸性温,为制酸之佳品,常用治胃痛吞酸;郁金为苦寒之品,行气解郁,凉血活血,清心除烦;青皮消积化滞,疏肝破气,《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香附辛散香窜,甘和苦降,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川楝子清肝火,除湿热,行气止痛,主治脘腹胁肋疼痛;栀子入心、肺、三焦经,苦寒清降,泻火除烦,清热凉血;延胡索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和胃降逆之功效。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疏肝清热和胃方可提高RE证属肝胃郁热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反酸嘈杂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