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感谢有你的童年”
2022-07-07谭竹
谭竹
今年教师节前一天,我收到了来自上一届毕业学生卢振东的来信,心中感到欣慰又幸福,孩子最后在信中说:“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很想念,很感谢有你的童年!”这是今年教师节我收到的最好的节日礼物。
阑珊的夜色里,读着这封信,我的思绪回到了2015年秋天,我和振东的故事就从那个秋天开始。
新学期报名注册那天,卢振东同学从乡下转学来我们五(1)班就读。初次见面,孩子总是低着头,我微笑着喊他,他却躲闪着不敢看我。我心想,这是一个不自信的孩子,经过询问,才知道带他来报名的是他的姨妈。
结束了一天的注册工作,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手机响了,是卢振东的姨妈,孩子的姨妈告诉我,孩子的妈妈在他一年级时因病去世了,再婚的父亲把心思都用在了与继母所生的小弟弟身上,对他不闻不问,他因此怨恨父亲,于是便放纵自己,自暴自弃,不愿回家,迷上了上网,还经常和社会上认识的朋友在网吧熬夜,学习更是一团糟。他姨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经过再三劝说,他爸爸才给他转了学。我对孩子的遭遇很是同情,也很理解振东姨妈的疼爱和无助。怎样才能让这个缺爱的孩子重新找回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呢?我决定用师爱去抚慰他、温暖他,让他重新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
刚开学的一段时间,由于他经常在网吧熬夜,每天一到教室就趴桌子睡觉。根本无心学习,为了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班级的学习,我跟孩子约法三章,允许他适当“偷懒”:比如只要能保证在听写过关,可以不用抄写生字,也可以想抄多少抄多少;平时的作业对他来讲太难的就不用做,但是会做的必须认真做好,如果期末考试时考得90分以上,可以不用写假期作业。这样的“约定”似乎很适合振东,几次听写之后,我很欣喜发现他的学习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我多次找他父亲谈话,让他在平常的生活中多跟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多一些呵护;我抓住他学习、劳动、班级活动中闪现的亮点,激发他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他表扬、肯定和鼓励;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还经常帮他“开小灶”,进行针对性的個别辅导。有段时间,因为他晚到,错过了吃早餐的时间,为了不让他饿着,我连续给他买了4天的早餐,第5天,那孩子没有迟到,还对我说:“老师,我有早餐票,我自己去学校食堂吃早餐,你别为我费心啦!”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因为知道这孩子缺少关爱,平日里,我自然对他照顾得更细微一些,看到他头发长了,我带他去理发,看到他的衣服扣子掉落了,我细心地帮他缝上,衣服脏了,我叫他脱下来拿回家帮他洗干净。
也许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打动了他,渐渐地,我和振东的距离拉近了,我为孩子的进步感到欣喜,但意想不到的事却浇了我一盆冷水。
一天晚上,我正准备关灯睡觉,电话响了,一个陌生的号码,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接了电话,没想到竟是派出所民警打来的,让我去派出所接卢振东。听到这,我的心紧了紧,没来得及多想,换了衣服,马上往派出所赶。
民警告诉我,孩子和几个社会青年一起撬了一家小卖部的门,在里面偷了几条烟,因为丢失的烟已经找回,而且对几个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所以让家长来把孩子领走。
民警的话让我震惊,我没想到孩子那么大胆,但同时又有一丝欣蔚,因为孩子没说我是老师,而是家长。当民警把我带到振东面前,孩子脸上的表情很复杂,也许是没想到我会来,也许是感到惭愧和害怕吧,但我想,至少此刻他已经把我当成了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了。走出派出所,我没有责备他,而是对他说:“我相信你之前如果想清楚对错就不会做这件事情了,这是咱们的秘密。”振东看着我,没有说话,眼眶却红了。从那以后,振东把我当成了最亲近的人,还喜欢左一个“谭妈”,右一个“谭妈”地叫我,我也欣喜地看到孩子脸上越来越多的阳光灿烂的笑容,这才是一个儿童应有的样子。这孩子像个粘人精一样喜欢跟我倾诉心事,畅谈人生理想,不再去网吧熬夜,也能用心去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也在慢慢地进步,在毕业考试时,考取了不错的成绩。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只要用爱的春风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爱的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我相信:每一只“小鸭”最终都会变成“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