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22-07-07肖祥国

民族文汇 2022年40期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初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肖祥国

摘 要:语文的学习是每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的重点,语文作为我国语言文化的教育学科也是其他所有学科的重要基础,语文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发展的影响显著,语文不仅能够带给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主动性。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习主动性;教学策略

引言

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注重提升的一项重要能力,当学生经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实现学习自主性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吸收的自主意识便会更加的强烈,学生便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从不同内容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加的充足,给予教师教学的反馈情况也会更加的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

1、有助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受到学生内心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知以及受到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的影响,只有学生对于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态度才会端正,只有学生真的想去做一件事,学生才会认真的对待这件事。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更加端正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的获取的吸收。

2、提升学生对知识吸收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是长期被动的吸收来自各位教师的知识,教师传递的内容无法带给学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因此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吸收是浅显的不深入的,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知识的吸收可能存在表面,容易出错,一段时间后就会遗忘,也就是对教师传递的知识进行了短效记忆,难以对学生长远的发展做出帮助。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一情况,能够将学生被动吸收获取知识的情况利用学生的主动性,转变为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获取,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学习的质量,将对知识的短效记忆转化为长时间的记忆,使得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带长效的帮助。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措施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氛围,改变课堂形式,以及从学生心理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1、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丰富课堂形式

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关键的便是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感受,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在各项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社会,教育行业中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也有更多的方向和可以利用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新的教学工具,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形式的丰富,使得不同的语文课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在新的事物的吸引下,学生的对于语文课堂上出现的知识便会有更加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便可以得到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设计一些巧妙有趣的内容,作为当堂教学内容的引入,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作为课前引入能够非常高效的吸引住学生注意力,由此推动学生内心对即将接受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该堂内容的学习的期待,由此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搜集山海经相关的内容,因为《山海经》聚集了该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最容易产生兴趣的奇闻异兽,因此以《山海经》为引,能够调动班级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便会开始想象阿长与山海经这样的标题主要会讲解什么样的内容呢?由此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推断,想要立刻进入正式的学习,从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便会得到良好的提升。

2、对学生开展鼓励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的建立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可,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才会更加的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敢于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探索,去提出问题,再去自主的探索问题,最终的得到一个自己认可的答案。这一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能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自信心。因此在對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利用鼓励式教学,首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能力方面的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学习方面的自信心的建立除了可以依靠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来建立,还可以经过教师的鼓励式教育来实现。通过教师的鼓励式教育能够使得不论处于怎样的能力现状的同学都能感到被认可被认同,从而使得学生越发敢大胆的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爱莲说》这篇短文的教学时,教师会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比如在正式进行教学前问题可能是“经过阅读这篇文章你能从中理解到什么?”这样一个笼统简单的问题,能够使得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进行作答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回答“这是一篇写莲花的短文,作者很喜爱莲花”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回答可能比较深入比如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在借写自己喜爱的话,感受到作者对莲花以及像莲花一样的人的品质的赞扬。但是不论学生的发言处于哪一个层次,是相对浅显还是相对深入,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表扬或者鼓励,对于班级中学生回答问题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师便可以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表扬和鼓励,帮助班级中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建立起思考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更加愿意去思考,去表述自己的观点,针对之后的教学内容,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各个环节的思考中,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

总结语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有更清楚的了解,并且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独自思考的动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晓艳.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J].安徽教育科研,2020(22):43-44.

[2]贾宗兴.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58.

猜你喜欢

学习主动性初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