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2022-07-07王传飞

民族文汇 2022年40期
关键词:讲堂道德政治

王传飞

摘 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纷纷采用“道德讲堂”这一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研究发现,高校道德讲堂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种很好的模式。

关键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讲堂

2009年11月常州市在钟楼区试点开展“道德讲堂”试点工作,效果显著,由点及面,以点带面,由中央文明办带头,“道德讲堂”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讲堂中通过对优秀人物、优秀事迹的讲解,在潜移默化中使奋发向上、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流入群众的血液,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各高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建设高校“道德讲堂”。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成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途径,有利于对真、善、美等优良品质的弘扬,激发了学生对社会正能量的学习与传播,深受学生的欢迎。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概述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与现实生活中理想化、教条化、形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突出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融入生活。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包括,在班级中召开主题班会,开设班级文化活动、团日活动。定期召开宿舍座谈会、朋辈心理咨询等。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有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研究证明,“道德讲堂”在我国高校中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二)高校道德讲堂模式研究的意义

“道德讲堂”是一个面向全国人民的讲堂,老百姓是讲堂中的主体,在讲堂中老百姓自己站上讲台成为讲解者,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故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通俗易懂,百姓们从讲堂中的小故事汲取大道理,讲堂气氛融洽,百姓乐于参与,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道德讲堂”在我国日益普及,已成为构建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是一群尚未步入社会,沒有充足社会经验的人,作为学生,又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欲望。此时,容易出现精神贫乏、道德缺失等问题,通过“道德讲堂”,高校把优秀的传统和品德教育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此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为社会提供道德高、品质好的有用人才。

高校道德讲堂作为一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改往日老师讲、学生听的沉闷课堂模式,在讲堂中形式多样的节目与活动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要学转变为好学,讲堂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成为讲堂的主人,参与度越高,对学生自律的提升越有利,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高校道德讲堂中通过朗诵、歌唱、小品表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人道德品质、人生哲理,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们在极具感染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将榜样的行为表现内化为自身行动的动力。该研究可以总结高校道德讲堂的成功经验,为各高校道德讲堂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高校道德讲堂的开展情况

(一)具有特定的目标和宗旨

“道德讲堂”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文明素养的提高等主题展开的。要引导学生“积小善积大善”、“积小德成大德”,自觉成为德育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具体体现为:一是形成“好人好报”的共识。广泛宣传先进人物的优良事迹和高尚品格,切实从政治、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给予支持,以达到“好人好报”的目的。二是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将先进的道德观念融入到集体意识中,从“他律”走向“自律”,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通过道德讲座,让全体同学在参与中认识、领悟、接受、提高,人人都成为德育的参与者和先锋,让“讲道德、做好人”成为一种风气。

(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高校道德讲堂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具有古今结合的特征。在挖掘中国传统伦理的同时,也注重挖掘当代社会的动人故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道德需求。在内容方面,着重于强化当代价值观念,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诗歌朗诵、小品表演、红歌演唱、事迹分享等等。

二、在道德讲堂中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特色

高校道德讲堂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高校发展并壮大,讲堂的影响力正如预期般发挥效果,成效好归根结底还是内容机制好,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开展的道德讲堂中体现了自身特色,即统一与多样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价值与知识相结合。正是由于讲堂中坚持了四个结合,讲堂的效能才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引领学生前进。

(一)统一与多样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指的是教学目标的统一性、课程的整体性、教材的使用和管理的统一性,多样性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统一。

“道德讲堂”可以塑造灵魂,事关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因此,在目标设置上高校的道德讲堂必须有统一的要求,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思想政治、学理性、价值与知识相结合,坚持教学目标的统一,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道德讲堂在具体内容和展开形式上方法多样。讲堂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讲堂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现实生活、社会热点中提取,结合学校类型特点和地域的实际充分挖掘资源,将校情、校史、地域历史典故及人文精神等丰富到讲堂内容中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传达讲堂内容。在信息时代,高校思政课要做到既要加强课堂管理,又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科技结合起来,提高时代性和感染力。讲堂以感人的案例、精确的数据、真实的图像、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有的将优秀事迹编制成话剧、小品等进行表演,有的将事迹融入歌曲进行演唱。讲堂有助人为乐、学习雷锋、寸草报春晖等多种主题,充分把握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特点,深刻挖掘内容素材,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施精准教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以适应各类专业、各类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以实现其个性发展。

立德树人是“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环节,高校道德讲堂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培育出的是具有正确政治站位、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统一性,而手段、方法、渠道的多元化,更能适应个人的发展需要。

(二)主导与主体相结合

主导性是指在理论课教学中,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组织、领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体性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意识的、有情感的、有个性的、有个性的主体,除了思政课以外,目前,高校道德讲堂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道德讲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大讲堂,离不开的主讲人的主导,主讲人在价值观引导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道德讲堂中,主讲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性,真正发挥出主导作用。“道德讲堂”在素材选取上大都采用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事例,如学生代表在讲堂的发言,先进老师对自身事迹的阐述,每个事例,每场演说都与学生息息相关,让学生在讲堂中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这种平易近人的讲堂模式效果显著,将生活化与现实化事例有效结合,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启发,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价值。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和效果。“道德讲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其在高校取得的巨大成效,恰恰体现出主体性与主导性的完美结合。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对实践的升华和精炼,实践是一种积极的、客观的、具有目的性的、对客观世界进行有目的的探索与改造。

“道德讲堂”讲思想、讲政治、讲道德,从起源来讲,“道德讲堂”面向老百姓,老百姓是“道德讲堂”的主体,讲堂坚持百姓事百姓讲、百姓事百姓听,一件件道德事迹从潜移默化中感染并影响百姓。

高校开展的道德讲堂每一期道德讲堂虽主题不同,但讲堂内容会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出现在讲堂中的内容一定是经过系统化加工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是理论的终极是指导人的实践。“道德讲堂”向学生生动展示了从古至今的优秀品德,把大学生常见的思想问题引入讲堂,以全国道德模范为榜样,在大学生思想较活跃的情况下,讲堂能够从大学生的思想、爱好和困惑入手,将实践性教学与学生的特性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期望,引导学生认识先进人物的优良品格,在讲堂中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激励学生群起效仿、进行实践并转化为自身行为。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四)价值与知识相结合

知识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经验的总和,它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它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具有传播和学习价值。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正面意义和有用性。

高校道德讲堂是触动心灵的讲堂,道德讲堂是一个融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知识大讲堂”,在讲堂中要传授知识,这是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基础。但讲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铸魂育人的使命,在讲堂中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培育学生们正确的三观,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抉择。高校道德讲堂将价值观的引导寓于知识传授之中,让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校道德讲堂在坚持知识传授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们把自身的理想价值和实现社会理想价值相结合,把自身理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紧紧结合在一起。

四、结语

高校道德讲堂作为大学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牢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讲堂突出四个特色,使讲堂内容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把观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身修养,把要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认知与践行的统一。在讲堂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从而达到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升的目的,培养出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来看,高校道德讲堂受到学生们的欢迎,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在讲堂这种相对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同各种邪恶势力作斗争。各高校可以互相交流开展讲堂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相互借鉴,少走弯路,使道德讲堂在高校的开展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徐缨.办好“道德讲堂” 传扬核心价值[J].红旗文稿,2015(19):24-26.

[2]钟飞燕.“道德讲堂”传播社会正能量[J].人民论坛,2016(30):82-83.

[3]李琳.“道德讲堂”在青少年健全人格培育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6(21):46-48.

[4]王燕文.试析建立公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若干因素——以常州推进“道德讲堂”建设为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03):138-142.

[5]李琳.“道德讲堂”在青少年健全人格培育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6(21):46-48.

[6] 王春旭.用“道德讲堂”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11):75-76.

南阳师范学院校级思政专项课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与长效机制”(15217);南阳师范学院校级青年项目“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與长效机制——以道德讲堂为例”(16171)

猜你喜欢

讲堂道德政治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红领巾,好榜样!
办公室政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