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2-07-07杨凤程
杨凤程
摘 要: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是按照“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行为的发展严重依赖于教师,很少有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会在学习能力的发展上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和倦怠心理,更会错误地将数学学习的价值理解为对考试的“应付”。由此可见,采取具体手段切实落实高效课堂的长期建设,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不断指引学生完成学习,帮助学生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基于有效的形式论述,转变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态度。教师通过不同角度指引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综合优化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无限潜力,让其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更加注重思维意识能力的形成。结合不同的教学经验,教师尝试有效的策略会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取得的成果经得起综合考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实效性得到显著的增强。
一、分层完成教学,在个性化培养中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呈现出了参差不齐的效果。为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转变形式,注重个性化教学方案的预设,让学生能够在针对性的培养中提升学习的综合实践成效。优化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让其补充原有思维状态下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学习成果的优化创新。
例如,教师针对“混合运算”或者是“乘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分层体系。即将能力较强、兴趣较高的学生分为第一层次,让其不仅探索乘法的计算规律,同时探索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在混合运算中有效运用上述两种计算类型完成带括号或者是不带括号的加减法乘法混合运算练习。随后,第二层次学生基础能力较弱,学习兴趣可能会相对较差。此时,教师指引其要完成基础知识的练习,背诵乘法口诀,完成乘法信息的简单论述。同时,制作比拼活动让第二层次之间的学生相互比拼乘法口诀的背诵情况,帮助其奠定基础。课堂教学分层设置,调动学生激情,有助于高效课堂构建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能够构建出高效高质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带入到学生视角,探析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是什么,难题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改善。对于小学学生而言,他们很容易对鲜明而新奇的事物生发出兴致和探知欲,在自由度相对缺失的课堂中,虽然教材的内容和编排已经充分考虑了趣味性,但面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仍会感到一定的晦涩,难以集中全部的精神投入课堂学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好奇好玩的特点加以利用,将生动丰富的生活情境引至课堂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会更容易窥见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增强自己的数学思维敏捷度,提高自身对数学原理的探究动力,进而推动高效高质课堂的构建。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教师在讲解《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统计的概念。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问学生都喜欢做什么体育活动,并在黑板上制作多个表格,沿X轴列出各个体育活动的名称,在Y轴上可以依照学生的性别、身高或运动的类别等要素来进行统计。在制作好表格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并对照学生名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统计环节。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后,就可以明确班上喜欢踢足球的男生有多少个,喜欢打羽毛球的女生有多少个,喜欢做有氧运动的学生有多少个,处于不同身高和体重区间的喜欢跑步的学生有多少个等,并在统计过后计算相应类目的平均数,让学生根据表格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通过将学生平时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引入课堂教学,既可以将课堂上的氛围调动起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深切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使得学生能以更充足的热情投入统计的学习当中去,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法,拉近师生距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为依赖的就是教材以及黑板。教师利用教材和黑板来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解答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在目前创新理念的号召之下,教学手段的创新已经逐渐成为教学创新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手段创新的方法很多,比如多媒体教学法,也可以利用微信等相关软件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教师利用新型的教育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打破时间以及空间所带来的束缚。手段的创新并不是目的,更好地服务学生才是。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解决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并且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知识。
比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引導学生对不同的内角进行编号,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深入探索,了解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点。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并且会产生一些错误认知。面对这些错误认知,教师可以统一给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这时候,如果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能让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点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法展现出来。在学习完相关的知识点之后,学生进行第二次自主探索,就可以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结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有效地运行不同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所需,针对数学学科教学特色践行不同的形式,能够带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综合全面发展。以切实有效的形式,推动学生的进步。优化学生的思维态度之后,课堂中的现实教学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解决实践中相关矛盾,加速运行不同的手段能够合理优化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和发展中了解重点。现实教学问题的解决,会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借此,彰显出实效性,展现综合魅力,让数学课堂的现实教学问题得到优化、解决,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马正功.优化教学策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写算,2020(05):41.
[2]吴文静.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06):100.
[3]顾歆.浅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