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舞来塑造幼儿的良好品质
2022-07-07吴惠纯
吴惠纯
摘 要:对于幼儿来说,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发展方面,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品质教育都能促进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歌舞在塑造孩子良好品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也能陶冶孩子的情绪和品格,培养创造力,从而使其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歌舞;幼儿;品质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4~6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主动性,因为这阶段的儿童还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主动表现的欲望,强调在这阶段设计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活动,达到儿童的人格中形成良好品质的目的[1]。如今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幼儿歌舞通常是表现性和创造性的,它能够使幼儿在歌舞活动中受到熏陶,从而加强情感的丰富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品质。
一、歌舞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一)生理发展方面
歌舞对幼儿生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中班幼儿来说,由于儿童本身具有较强的活力,他们的肢体动作也会更加灵活和协调,通过歌舞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骨骼的生长,也能使他们通过歌舞活动训练促进肌肉的发育,提高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此外,歌舞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喉部的发育,帮助幼儿保护嗓音,例如当幼儿在唱跳歌舞《我们一起学猫叫》时,孩子可以边跳舞边学习小猫叫,在此过程中幼儿能逐渐意识到大喊大叫对嗓子的损害,从而下意识的学会保护自己的嗓音。另外,歌舞活动是科学的、规范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活动,它通过一定运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有意识的锻炼肺活量,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里促进肺部发育[2]。最后,歌舞训练也有助于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促进消化。在进行唱、跳的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排汗、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内的毒素,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生长和发育。
(二)心理发展方面
幼儿歌舞通常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其中包括民族歌舞、反映儿童生活的歌舞、有表現小动物的歌舞、有学解放军的歌舞等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歌舞形式,可以使幼儿在区别颜色的差异和功能时,不断增强视听觉的发展,使儿童对所看到的事物有更加深刻的敏感度,也可以使幼儿在观察和注意的过程中体会歌舞活动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幼儿发展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意识。此外,歌舞活动能够加深幼儿的注意力,逐渐养成一心不可二用的良好习惯。最后,歌舞活动对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的开发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当幼儿在参加歌舞活动中进行跑、跳、走的练习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取丰富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在适当的环境中学习多元化的语言和词汇,学会与主动与别人交流,在促进幼儿良好沟通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在多元化的歌舞形式当中树立开朗、大方的性格。
二、以歌舞活动塑造儿童良好品质的具体策略
(一)以人为本,以情感人
教师本身所具备的情感对培养幼儿品质和深入儿童内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在歌舞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儿童感知到自身的热爱和情感,将歌舞所要表达的情感充分传递给幼儿,将课堂渲染成热闹、积极,活泼的氛围。例如,在学习舞蹈《小星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教学中根据歌曲表现出“小星星闪闪发光和宁静”的特点,是幼儿能深切感知教师身上的特质和所抒发的情感,从而更深刻的了解舞蹈中的基础动作,学习手臂伸展和控制动作。在分解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展示出高兴、愉悦的情绪,在进行动作讲授的过程中,要清晰有力度,各个方向动作要明确,其中要伴随着一定的停顿感,使幼儿能在学习小星星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星星能飞到天上去的心情。
此外,在开展歌舞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幼儿时常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幼儿,或者以妈妈、大姐姐的身份去感染幼儿,使他们能够无拘无束的展开唱跳活动,表现自己,塑造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例如,在中班开展《小拜年》歌曲和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能充分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教师要在歌曲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幼儿,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在“秧歌十字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手部动作和脚步动作进行指导,对部分肢体不协调的幼儿,教师要充分鼓励他们,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自信心,或者也可以在表演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相互欣赏和分享经验,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二)陶冶品性,滋润心灵
对于4~6岁的幼儿来说,歌舞教育能够在增强他们身体发展的同时促进道德品质的培养,一个良好的歌舞教学素材,能够使学生清楚的认知对与错,分清真、善、美。例如,在中班幼儿进行《森林舞会》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幼儿观看森林舞会画面,通过音乐及画面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激发幼儿对森林中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使他们能快速融入到活动中。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发声,对小青蛙、小鸡、小猫咪,熊等的叫声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幼儿形成对森林动物的保护意识,使幼儿在培养音乐节奏感的同时进入音乐世界,用心感受音乐内容。
在开展歌舞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要正确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并不断创造美。因为歌舞活动中包括了众多的思维阶段,如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这些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思想品质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时,要让他们以轻松自然的方式走进歌舞世界,在艺术的环境中塑造幼儿的良好品质。例如,在中班开展《小雨点跳舞》的歌舞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感受乐曲中欢快且富有律动的情绪创编故事,根据教师所出示的图片以及随乐演唱的方式,示意幼儿用象声词展现小雨点跳舞的声音,想象小雨点跳舞的方式、地点、声音和体态,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其讲述或者演唱出来,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培养思想和情感,加深对大自然的感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歌舞教学在促进幼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需求,为其创设丰富多样的歌舞形式,使他们在参与歌舞活动的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的生长和发育,使其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中塑造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滑玉荣. 幼儿歌舞教育功能浅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146.
[2]张静. 谈幼儿歌舞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7):2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