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2-07-07钱莉
钱莉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小学德育与法制课堂中,营造适当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为新知识搭建起一座桥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沉浸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
在小学德育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要使情景教学得到切实的落实,就必须要积极地利用环境素材,充实课堂的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创造情景,加强学生的情景体验;重视对课堂环境的剖析,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升华;建立多元的评估制度,以改善环境教育的效果。
一、利用多元化方法创设情境
科学的教学方法既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情境创设的任务,又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情境互动,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熏陶,最终切实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第一,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回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在提问时能够保持合理性、科学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根据情境设置的要求安排问题的数量,同时确保问题包含多个层次和维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第二,故事情境。叶圣陶先生着重强调“入境始于亲”,教师务必要科学导入课堂。儿童爱听故事,教师要善于借用故事来创设情境。通常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偏见,认为知识内容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让本来死气沉沉的课堂充满乐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体验情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提前将学生所体验的活动规则讲清楚,并适当进行示范;科学分配所有学生所要体验的角色,并鼓励和指导他们先进行练习,清楚各自职责;营造生活化氛围浓厚的体验情境,以便发挥活动体验的真正价值。
二、重视课堂情境的分析
教师应设计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诱发其学习积极性,提升情境分析的深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第一,重视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分析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切忌将知识分裂,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在情境分析环节,对学生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升华应进行综合引导,尊重学生客观情况,确保三个维度相互促进。第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教师的情境分析不得千篇一律,务必充分考量学生个性差异,坚持由具体到抽象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展开分析,切实升华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加强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学生的情境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探讨。针对此,教师应加强对情境分析过程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理解情境设计的目的,促使他们巩固学习,并主动梳理情境中所包含的知识、情感价值等,在总结学习中升华思想。
三、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结合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情境资料。第一,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开发关联度较高的情景材料。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材料,又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塑造其道德品质的有效载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包括儿童成长、交友以及亲情等多个方面,而且涉及传统文化、法治理念以及公民意识等。这些都是教师展开情景材料开发时可以依据的重要素材 ,但需确保材料的真实可靠,因为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材料,才能有效激发其深入反思,从而较为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第二,立足学生兴趣开发情境材料。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选择情境材料是课程材料开发的重要思路。学生对这类材料的内容比较喜欢,所以从心底里更愿意加入其中。基于此,教师平时要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偏好,力求基于学生主体需要开发情境教学。第三,立足环境资源,开发特色化的情境材料。校本资源包罗万象,学校制度、发展沿革、教学特色等都在其中;社会环境面广量多,地方文化民俗、特殊地理环境等都是可以“做文章”的情景资料。教师需要全面认识并充分挖掘其价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校和家乡自豪感。
四、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把控好创设情境和设置问题等关键环节,学生则围绕于此做出相关回应,教师则应当以鼓励为主予以肯定式评价。第一,教学评价目标多元化。比较而言,传统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学习结果亦即考试分数进行展开,情境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则在此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生成情况,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应当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评价体系中走出来,聚焦于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多元化评价方式逐步将学生塑造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种子。第二,教学评价方法多元化。情境教学法模式下的学生评价,要求将成绩量化与质性评价有机融合,科学实施。鉴于传统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唯分数而对学生综合发展不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也不适合单纯采用成绩量化的方法,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多元评价方法。比如,对于学生的课堂良好表现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使其获得成长的自信和决心;在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的同时,加入对学生的质性和过程性评价。第三,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每名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评价内容多元化对于因材施教无疑大有裨益。情景创设要灵活多样,以便于各类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有所选择,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五、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情境教学,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灵活设计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开发情境资料,丰富课堂教学资源;采取多元方法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情境体验;注重课堂情境分析,促进学生情感升华;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情境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锋. 基于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22(6):109-110.
[2] 毕海燕. 情境化教学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2(13):151.
[3] 楊春花.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研究[J]. 读与写,2021,18(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