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眼泪与爱的旅行
2022-07-07汤可
汤可
詹丽娜是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一个独特的存在,她是病人心上的白衣天使,她的作品能让读者透过纸缝感受到心灵的温暖与治愈的力量。她如同少女趴在闺蜜肩上,用温柔的声音娓娓地讲着一个个关于青春的故事。这些故事不回避伤痛,细细体会后,你会发现从书中的世故、现实、感伤背后,萌生出单纯的美好和灿烂的晨曦。对于更小的读者,作家像一个满怀童心、正向青春期过渡的小女孩,向你倾诉困惑、伤痛和顿悟,又牵着你的手,一脚踏进新的向往。
婚姻:孩子眼中的围城之惑
如果说《围城》是成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么詹丽娜的代表作《天蓝色的旅行》就是讲述少年成长的围城。有关情感,孩子们暂时不懂,却总想“求懂”“装懂”,早恋就是他们急于参与的方式。而成年人呢?我看也未必懂得,不然他们怎么会苦心建立一个家庭,然后又亲手毁掉它?
比起写那些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的孩子,詹丽娜将温柔的目光更多投注在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身上。如《当时光流逝》中的洋洋、《妈妈是个结婚狂》中的嘉涵都生活在离异家庭,都缺失父爱;《半个苹果》中的余数、《天蓝色的旅行》中的楠楠都在幼小的年纪成为了孤儿,失去了有父母陪伴自己长大的“权利”。作家在书中描述那些带有些许苦难的生活场景时,笔触沉重而又轻松。沉重,是因为涉及到离婚、再婚等社会性话题以及与之相伴的少年烦恼;但作家又以一种轻快的叙述方式,让字里行间时时充满了情趣,从而冲淡了伤痛文学中那股浓重的忧郁色彩。主人公的成长是曲折的,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发现和困惑,但他们的烦恼总能够得到清理,就像天空偶尔有乌云飘过,但终究还是朗然,让人生出期待和欢喜。
创伤:心理的自我疗治与完善
身体的伤病会有人想方设法疗治,但很少有人去关注孩子心灵的孤寂和残缺。父母婚姻的失败,带给大人的或许是解脱、是成全,但带给孩子的却是家庭天空坍塌的震惊和伴之一生的伤痛。尽管儿童文学常主张游戏和快乐的原则,但并非代表儿童文学是排斥悲伤和泪水的。快乐的结局和激动人心的起伏固然能吸引孩子,但淡淡忧伤的艺术氛围和深沉而永恒的心境,却能更长久地回荡在孩子们心中,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甚至能慰藉他们的人生。
《风中的叹息》里,一个稚气尚存的青春少女故作深沉又充满智慧地说出 “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没有永恒的东西。”当孩子对死亡的认识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我们是否会在惊讶、忍俊不禁的同时,听到心灵的破碎声响,以及弥漫的凄凉和哀伤?《蝶计划》中十字路口捡水瓶、灿烂微笑的少年和小蝶身边忧郁的少年,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却因父亲的意外离世,经历着不一样的人生。夕阳下散发着金属颜色的少年,选择用那样单纯的方式自我疗伤。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温暖的目光和人道主义的大爱和悲悯,关照着这样的一群少年。
另一边,作者又尝试着告诉孩子们——死亡并不可怕,而是一场旅行。《天蓝色的旅行》中的楠楠,先后失去父母,成为孤儿。生活的重创,命运的不幸,并没有让她陷入黑暗。深沉的母爱护佑她,相信童话,相信希望,健康地成长。楠楠始终相信深蓝色的夜空中,爸爸妈妈会永远陪伴着自己。整篇文章用蓝色渲染着妈妈最深沉的母爱,让人几近泪下的同时,又收获感动与坚强的勇气,营造一种痛而不伤的情感共鸣,传递着充满希望的生活智慧。
詹丽娜多以第一视角讲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迷茫、流泪,伴随着伤痛负重前行,有着强烈的个性和大胆的探索。无论过程多么艰辛,无论经历多少疼痛,走过来的孩子们总是对未来充满更多的憧憬和期望。
成长:正在经历的人生裂变
孩子不能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当家长赞同并实施这个观点之时,孩子们的身上就被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与责任。这种拔苗助长的模式,贯穿了众多幼小心灵的求学之路。《当时光流逝》中,洋洋的妈妈花掉所有工资,为女儿报名参加了各种学习班,把自己的梦想和女儿的梦想折叠到一起,“我们忙碌得像失去控制的车轮,不停地旋转、旋转,向未来疾驶而去”。这样的场景成为现在多少孩子的日常,又将成为多少下一代的未来?
如果家庭贫困,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要经历更多人生的窘迫:《半个苹果》中余树妈妈在车站卖水果,常常用刀削去那些被挑剩的苹果的伤疤,吃掉那些尚好的部位。但余树并不在乎,她真诚地捧着自己的梦想仰头回道:“真的很甜哪,要不要来半个?”这种苦中作乐还体现在对父亲送自己礼物的期盼上,那些可以勾画未来的画笔,描绘着有关心灵与天空的旅行,将完整的苹果奉献给读者。《蝶计划》中的小鱼,因父亲病故,家道中落,被同学嘲笑嫌弃;尽管最后和小蝶同样考上了市一高中的自费线,却因为高昂的学费放弃与好友相约的梦想。
生活的挫折、家庭的不幸没有让他们自甘堕落,反而让他们过早地成熟,这不免让人心疼。詹丽娜的儿童文学不是幼稚文学,不是小孩子摆家家,说幼稚话、做幼稚事,而是关注孩子内心健康、关于爱与成长的文学。詹丽娜用天真的笔触,揭示了这个时代的少男少女绝不是生活在一尘不染的真实中,而是在跌撞与疼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没有选择逃避和抵制,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勇敢而从容。作者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用其人生特有的阅历,描摹出成长中的无限可能,带着孩子们飞越眼泪,飞越青春的迷雾。
梦境:幻想照进成长之路
詹丽娜的儿童文学充满了生命力,因而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她从文学、医学中汲取养分,从护士、作家、母亲、妻子等具有跨度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实践与顿悟,让她的作品总是带有神秘又活泼的魔力,给予儿童成长的力量,又赋予成人温暖的治愈,让读者开卷有益、爱不释手。
她的《夜钓》《贝壳里的海》《绿眼睛》《冰雪王子》《野玫瑰等信》等作品,均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的小主人公,因机缘巧合走进了与现实相似的幻想世界。在这个梦一般的世界里,松树可以飞、鲤鱼可以开口说话、扇贝和海鸟开口唱歌、玫瑰花有和人一样的思维……作者以童话故事映射现实生活,孩子们成为童话的主角,和花鸟鱼虫一起走出困境,最终获得了成长和救赎。尽管在成人世界里,“幻想”“梦”这样的词多少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但幻想的能量是巨大的,它不仅是孩子,也是人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之一,对于心智的成长大有裨益。
每一個幻想的背后,都有一个孩子的需要,詹丽娜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梦境和幻想后孩子们迫切的希望,并使得这些愿望在梦境里得以实现,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是这样呢?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明,而是留给了读者遐想的园地—— “这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好的故事总是敞开的,不会只有一种读法和结局。詹丽娜的高明之处正是在于,以这样的方式带给每位读者不一样的视角与体验,从而走出懵懂,收获幸福。
希望: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就像少女的腿在变得颀长笔直的同时,伴随着生长痛一般,生命之痛也会纷至沓来。但当我们开始理解它的时候,这种痛楚反而会开始减弱、消失,到那时,我们也就长大了。在詹丽娜的笔下,希望是美好的,是人间至善,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希望永远存在。
纵观詹丽娜的小说,每一个故事讲得都是那么深沉、哀婉,甚至是凄苦的,很难找到能令人高兴的故事。这或许是由于现实给她的感受所致,又或许是她的职业生涯中的所见所感,但即使读得令人鼻子发酸,内心滴血,也仍会让你泪中带笑。
三十余年的医院工作,给了她丰厚独特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多年手术室的工作让她的体能和性格都得到历练,具备了医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而生活中的磨砺与波折,让她看到了更深刻的人性。她的作品很多以医护工作者为原型,如小说《当时光流逝》《妈妈是个结婚狂》《雾里的眼睛》《天蓝色的旅行》中主人公的妈妈。她了解她们,成为她们,书写她们,当你读到这些文字,不需要鼻子,就能从那些只言片语中感受到医院消毒水的味道。时光如流,冲刷后沉淀下来的是她的光彩,文字是她对生活和这个世界最温柔的倾诉。她一路走着,思考着,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星光,并且汇聚成一条闪闪发光的天蓝色河流。
儿童文学是写给儿童的文学,但并非专属于儿童的文学。詹丽娜作品的特殊之处,就是让读者感受她所构造的艺术世界,充满了玫瑰的芳香,淡化了读者的年龄界限。如果你是一位小朋友,那么恭喜你,你将会在她的世界里长大;假如你是一个陪孩子阅读的成年人,心底沉淀了当下世界的茫然和麻木,那就会找到春天和希望,跟随作家的脚步,来一场天蓝色的旅行。你会在惊喜之后,慨叹,儿童文学原来也可以写得这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