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22-07-07吴辉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评分

吴辉

【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我院就诊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探究,其中,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急救治疗,观察组(n=40)给予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对比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院前急救;急诊;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4--01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主要是形成急性血栓与血栓转移导致血管内存在闭塞现象,严重威胁着我国公民的生命安全[1]。同时该疾病具有发病急、发展进程快的特点,因此基本是通过急诊就诊。但是对于凌晨夜间发病的家属可能并未及时发觉,未能及时就诊,这主要是因为患者认知度较低,并未形成时间窗救治意识。为了进一步控制疾病,使患者及时就诊,得到最佳的救治,本研究中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探究,研究该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例数:80例;研究对象: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组别:2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45岁,平均(58.93±5.39)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4岁,平均(59.27±5.69)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的欧洲治疗指南》[2]标准;(2)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精神疾病患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急救方式,患者入院后,进行CT检查,确诊后,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积极进行溶栓、血管介于等治疗,时刻注意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相关干预。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院前急救:在120急救电话接通后,除询问患者症状外,应主动询问患者疾病史,并进行核查,同时指导患者现场人员进行急救,当医护人员到达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进行体格检查,给予内分泌物清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将患者具体情况告知急救组,并申请绿色通道,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表明患者疾病危险程度,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救护车到达医院之前,严格做好心电图监护、提前抽好血液标本。

(2)急诊介入一体化: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入绿色通道,急救组成员开展抢救,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进一步评估,安排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利用专用平车转移至将患者转入急救室,由急救组成员进行溶栓治疗,做好术前准备,采用颅内血管造影术、动脉溶栓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密切关注患者术后是否存在脑出血,利用CT检查关注患者疾病进展。注意术后进行抗血小板凝聚、清除自由基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3检查指标

(1)疗效标准:干预后,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水平将患者分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评分下降>90%)、显效(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在46%-90%)、好转(神经功能评分下降在18%-45%)、无效(神经功能评分下降<18%),总有效率=1-无效率。

(2)神经功能: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共8项,分别为面瘫、感觉、失语、凝视、意识、语言障碍、上下肢肌力,共42分。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损失越轻。

(3)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定,主要对患者上厕所、穿衣、行走、上下楼梯,大小便,洗澡等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共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疗效

干预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迅速,因此患者救治时间十分重要。但由于在急诊就诊时,需要办理诸多手续,进行各项检查,方可明确疾病类型,进而延长融栓的最佳时间。为了进一步保证患者就诊后及时救治,我院将常规院内急救进行优化,形成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并探究其应用价值,本研究就此展开。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智如等[3]学者研究中,在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选择7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疗效确切,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方式疗效确切。这主要是因为:可以第一时间诊断高度怀疑急性脑梗死,并在转运途中进行急救,缓解脑血流中断状态。同时院内对于相关抢救药品、物品准备完善,且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在一体化中心进行检查、介入治療等,快速恢复脑部血流供应,缩小梗死面积,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本研究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萍等[4]学者研究中,2018年2月-2019年2月选择69例患者进行分组探究,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提示,与常规院内急救方式对比,该方法有利于减少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这主要是因为:电话指导患者进行急救,并在120急救到达后,进行针对性急救,与其同时安排好院内就诊、治疗事宜,利用减少排队,节省急救时间,及时进行溶栓与介入治疗,从而降低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尽快完成再灌注,抑制缺血半暗区病变速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疗效较佳,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温慧.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护理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00-101.

[2]王桂红,王拥军.急性脑梗死的欧洲治疗指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1,9(2):101-103.

[3]张智如,董玉君,王献勇.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133-134.

[4]游萍,孙明,姚成洲.院前急救与急诊介入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41.4527E859-265B-4656-90BC-D441ECB1BAB3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怎样治疗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