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红色资源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2022-07-07孙秋红历凌霄

中国共青团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劳动红色资源

孙秋红 历凌霄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历史征程做出了总结,其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继续强调“五育并举”提升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不断强调“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劳动教育对象的获得、目标的落实、实践的路径等方面均需得到社会物质层面、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大力支持,其中红色资源可以作为重要的支持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在新时代浓厚的弘扬红色精神的教育背景下,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生、发展,将劳动教育放至當下中国社会大的历史背景和精神谱系中进行研究,有助于破解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寻求解决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方法。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它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制度形态的红色资源、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等在内的完整层次体系。外在体现为:物质层面的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红色校园景观、红色资源进课堂、红色节日氛围等;制度层面的政党制度、红色教育文件和思想教育政策等;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作品、红色宣传载体、红色价值观宣传媒介、红色精神代表等。红色资源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时代特征和新的困境,探索如何将红色资源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并更好地发挥作用,刻不容缓。

红色资源融入,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原始动力。劳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培养使命感。但是当前情况下,大学生对劳动教育重视较弱。作为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重要方式,劳动教育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够科学,教育效果较差。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于进行劳动教育的政治认同,形成核心动力,用代表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和革命先辈不屈奋斗的红色资源来加强学生对劳动的体会,增强认同感,在主观能动性上,形成开始劳动、热爱劳动的原始动力。

红色资源融入,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观念。长期以来,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较薄弱,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教育中存在重视读书轻视劳动的文化传统,学校里老师的考核指标是升学率,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另一方面,目前从家庭到学生个人都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认识和氛围。有的学生更是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成为大学生后再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效果都大打折扣。中国共产党对于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毛泽东劳动思想就包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理念”“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执政条件下干部应参加生产劳动”等。红色资源具有天然的优势,它形象、直观、亲切,长期存在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对于完善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红色资源融入,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效率效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前适应未来社会复杂的环境,塑造良好的劳动能力和习惯。将红色资源融入劳动教育,物质层面上让大学生多接触红色素材、红色产品、红色氛围,促进大学生在革命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展览、红色节日氛围中自觉地学习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精神层面上用书籍、文化作品、歌曲等熏陶大学生形成正向引导;制度层面上形成综合协同的体系促进劳动教育的开展,有效增强劳动教育的效率,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开展、由外部灌输到内部相传的良好势头。

红色资源融入,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必须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越大。”要想对大学生劳动教育产生持续的效果,适时多开展一些隐性的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资源融入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渗透到劳动教育的方方面面,发挥其道德渗透作用。构建好体系健全、内容科学、保障有力的大学生红色资源使用方式和方法,激发大学生使用红色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各部门齐抓共管,最终构建起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的大学生红色资源教育长效机制。

轻视红色资源教育,劳动教育内容比较抽象。尚有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有些只是用文件宣传或者硬性要求,不注重细化落实和后期考核,忽视发挥更好运用和把握红色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和客观影响作用;有些认为红色资源就是理论书本内容;有些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简单地开展劳动,不认为红色资源对于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本领、促进劳动教育效果有良好的主观影响和客观作用;有些即便教师进行过大量的红色文化理论教学,列举过无数的红色精神体现劳动本质的案例,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却不够具体。

缺乏有力的宏观架构,劳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环节等,但是劳动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有时候是“间歇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活动。一些高校缺乏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缺乏有力的监督保障机制和纳入教学体系的要求,劳动教育的宏观架构尚不完善。受当前大学生重学习轻劳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沉迷网络或者受到网络思潮的冲击,时间和精力多被挤占,对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习兴趣不高。

红色资源新平台新方式少,劳动教育与时俱进的时效慢。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多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或者课程实践环节,忽略了新时代以来快速涌现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同时,这些网络时代红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工具和宣传媒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各种新兴媒介的重视,并且通过劳动思政教育、劳动专业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劳动创新创业教育等手段方法,与时俱进增强劳动教育实效。

形成红色资源宣传导向,开展劳动教育的思政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表达方式、传播艺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多讲鲜活故事,多作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吸引学生主动靠近、自动连接。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利用更充分、经验更丰富的优势,对学生劳动思想进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增加劳动教育内容,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资源手段运用到劳动教育中,让接受劳动教育的大学生从内到外沉浸到红色资源中,产生更好的思政育人成效。

丰富校园红色教育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活动育人。目前大学中非常重视第二课堂,通过阐释红色精神文化讲座、英雄人物与名师所作的红色教育报告、诵读红色经典活动、红色歌曲传唱、红色戏剧表演、红色教育论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红色精神,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改变生活等,潜移默化中开展劳动教育,体现活动育人功能。

创建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平台,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必要的红色精神实践课程、社会实践学分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学校也通过与实习实践企业、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历史村庄等建立联系,长期输送大学生开展有组织、有价值、有规模的劳动教育实践,形成了良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营造红色教育整体氛围,开展劳动教育的环境育人。马克思指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中创造的。劳动教育不应当只成为学生在特定时间的学习内容,而是应当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了解红色精神的相关内容,通过学校景观建设、校史馆、红色教育文化墙、红色图书角、红色歌曲广播等形成环境氛围,引发学生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向革命前辈学习、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劳动精神的体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积攒下来的宝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不断加强大学生红色资源对劳动教育作用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新发展阶段首都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研究(编号:21KDA00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红色资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热爱劳动
追忆红色浪漫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