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组诗)

2022-07-07李章斌

青春 2022年7期

我们喜欢在熙熙攘攘的地方出租

自己的热情,从不挂上牌子

我们经常被注射兴奋剂,猛然抖动一阵

然后艰难地度过几个酒醒后的早晨

我们常常,在回忆中遗忘自己的年龄

习惯于定期走进褪色的风景之中,我们

倾向于让自己凝固成风景

我们迷恋过期的月亮,宁愿

把已被看过的天空再多看几遍

宁愿悬挂在风中观看,也不愿

看到我们只是拥挤地站在地上

关于星际空间的饥饿

以及它曾经投在地上的阴影

我又能再说点什么感伤的套话?

一个迟到者望着一无所有的天空

一床一床的谎言被我们当作梦境

每一只眼睛都比任何眼睛更怯懦

更善于欺骗自己的另一只眼睛——

这是一个被英雄所遗弃的夜晚

所有的路灯全都迷路了,我只知道

我的语词是一亩渴望被收割的稻子

我的工作便是整夜整夜磨我的镰刀

随时准备再一次痛苦地收获自己

或许一切事情的目的在于把一切项目化

向数字调情。从单位代码的窗口向钱看:

一头又一头疲乏的老鼠,向洞口挪回

自己的影子,并把经手人的手啃得越来

越短。在枕着增值税发票失眠的床上

連半裸的图书资料与工具器材也无法提供

些许安慰,只能眼睁睁看着公共的夜晚

由固定资产变成非固定资产,并和

黎明的知更鸟一起,做成一个单子报销

如果你想知道在签字与盖章的活塞运动中

能否摩擦出灵感所必需的非收费性项目

或者找回被履历表所漏掉的那些年龄

那就让财务的鱼膘眼告诉你一点事实吧:

猫和老鼠的游戏必须从天黑玩到天亮

或从天亮玩到天黑,且不损害丝毫尊严

除了定期流失几条愚蠢的身体,无事发生

不管你是否生长在

一个错位的墙角或者国度

请在天空关闭的时刻,努力抑制那种

在阴阳怪气中获得愉悦的冲动,去寻找一个

你并不在其中游荡或忧伤的地方

别再祈求一个错误的位置

一包迟到的无烟火药,或裂开一半的石头

如果你无法在微型颗粒中浮起,那也不要

在空气中辨别那些没有眼睛的面孔

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无家可归的地点

请即刻扔掉手中那些尚未失去的东西

把自己关在一个不上锁的房间

坐在没有角度的阴暗中,请

务必安安静静地接受一座沙漠

要偷走那个回声,布罗茨基说,

偷走 压迫者与受害者那种单调的

多重反馈——多曼妙的一次偷窃!

就好像偷走一朵云,或者从天空怀里

偷走一对乌鸦的翅膀,又或者

偷走一滴眼泪,一根睫毛

仅仅活在这个世界是我们的

全部命运。不可能逃得更远

无所不在的利维坦与巨灵神

机械与零件与螺丝钉和螺丝钉

期望与失望与绝望和绝望

必须选择一个牢笼安顿下来

就像被判终身监禁的囚犯那样

背对着窗户,在墙上涂抹一些

毫无意义的精致图案——

布罗茨基说,要偷走那个回声

我们相遇在错误的十三月

如同兔子与狼相遇在实验室

抑或剪刀与书相遇在焚化炉

我们拥抱,如同书忘记了剪刀

兔子逃出了焚化炉。我们接吻

如同狼越过了白雪覆盖的山丘

我们相遇在错误的十三月

用撕碎的纸片拼出完整的地图

我们一边拼凑,一边撕碎

我们拥抱在十三月的雪夜,做梦

等待梦醒时玻璃划破肌肤的瞬刻

等待那雪粒一般清晰的,时间的悲剧

像寄居蟹一样,我们把它视作

唯一能让我们感到安全的外壳

我们不介意它是从谁那里抢来的

并且,换壳是一件比换伴侣更紧要

也更危险的事:与抢劫一样

悄无声息地进行,迅速地决断

满意地占有,直到下次机会来临

鸟。一群飞翔的孩子在空中打闹

它们的翅膀在发亮的空气中滑翔

啾啁之中或许已经在对人说话

有关我的气味和动作——可惜无法听懂

有太多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

无法相互说清楚

当一只喜鹊失足跌落枝头

几万人也在瘟疫中默默死去

我对着夕阳写下的几行文字

和它们在枝柯间擦落的羽毛

究竟孰轻孰重——这是一个

人和鸟都无法说清楚的问题

和所有的沉默一样,我的沉默

具有同等的重量

哪怕此刻风吹树叶的声响

正如午夜萨克斯管嘶哑的独奏

搬家翻出许多未完成的事物

比如,一本未学完的德语课本

(其实,只学完一章就草草扔掉)

未看完的一批古代大师

未完成的宏大研究计划

未写完的情诗,情书,以及

未做完的填词游戏

(和未处完的一段关系)

似乎每一件都在背面写着遗憾

却不再带来太多的愧疚

仿佛一本小时候从书店偷来的书

保存的唯一价值就是把一地鸡毛

记录为一地鸡毛,并提醒我

所有未完成的事物,只能

留待灰尘去继续完成

双臂夹紧意义,口唇瞬间生疮

舌头奋力攀爬,摸索一个定义

拼杀一整句复杂语法四顾迷茫

吞吐零散字句整理成一副同花顺——

博中有弈,精密计算的机会主义

憋词,如同对着空气反复扣篮

人惶惶奔走,文章千古呢呢喃喃

与其摹临,毋宁以凌乱与人世对称

零度沸腾,也是精确的一种内分泌

作者简介

李章斌,1983年生于广东乐昌。南京市第三期“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评论家。

诗人、学者。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2012),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美国格林奈尔学院访问教授。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南京大学首批“仲英青年学者”,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研究兴趣以新诗为主,著有学术专著《在语言之内航行:论新诗韵律及其他》《“九叶”诗人的诗学策略与历史关联(1937-1949)》诗集《像石头一样工作》等,并在海内外以中英文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曾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台湾第三届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首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紫金山文學奖,亚太华文文学评论奖等。

责任编辑 陆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