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管理中的价值观培养
2022-07-07丹尼尔·冯王子君许惠丽
丹尼尔·冯 王子君 许惠丽
一个表现出行为困难或者有愤怒问题的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养成了一些不受欢迎的行为模式,以至于这些都已变成孩子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教师和其他大人或许也对孩子形成了负面的认知。因此,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和价值观来建立自己积极行为的形象很重要。这些会让你的孩子积极向上,逐渐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有6个价值观可帮助孩子约束自己的情感。首先,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是善良,其次是尊重、责任、公平、信任和同情心。
好的个性不是自动形成的,是随着时间变迁,通過不断进阶的教育、学习、模仿和实践锻炼形成的。对生活技能和价值观有目的的教育如今看来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孩子面临着许多挑战。
善良
事无大小,予人积极影响。/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尊重遵守黄金法则:若要人敬己,先得己敬人。/体谅别人的情感。/容忍差异。/不打架,不威胁或伤害他人。/有礼貌,不说脏话。/冷静处理愤怒、侮辱和分歧。/尊重领导。
责任心
做好分内事。/总是尽力而为。/锻炼自控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对做出的选择负责。/行动前需要考虑结果。/为自己的学校或社区变得更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别人合作,完成任务。
公平·轮流与分享
遵守游戏规则。/心胸开阔,听取他人意见。/不占人便宜。/不轻易责备他人。
信任
诚实。/不作弊、偷窃。/诚信——说到做到。/有坚持正义的勇气。/树立良好信誉。
同情心
有爱心和同情心。/知恩图报。/原谅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善良就是对别人的积极影响。有时候,我们觉得善良是很复杂的东西,其实往往并非如此。善良有时候就是一个微笑那么简单,或是捐赠一大笔钱那样大气;要么具体得如捐血行为,要么抽象得像做一个聆听者。
如果你的孩子拒绝合作,不要惊讶。有的孩子把自己发脾气的过去看得太重,觉得自己做不了好人。因此,他们刚开始做好事时很不自在。然而,经过多次练习后是可以向别人表现善意的,你应该继续鼓励孩子。
我们能让孩子明白我们不可能喜欢碰到的每一个人,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平等的尊重,无论他是谁或做了什么。黄金法则“要想人敬己,先得己敬人”就是对尊重的很好诠释。
尊重包含了礼貌、宽容和接纳,力求避免操纵、剥削和暴力。一个尊重别人的人会想他人所想,不会威胁他人或者强迫他人,除非在特殊情况、有限的情形下,比如保卫他人、惩奸除恶、维持秩序或维护社会公正。尊重他人的人会不带偏见地容纳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和信仰差异。
作为父母,你帮助孩子认识到有责任心意味着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这一点极为重要。你能让孩子懂得,有责任心的人不会把自己看作受害者,不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也不会抢夺别人的劳动成果。责任心还意味着你开始做了某事就应坚持到底,要努力克服中途遇到的困难。有责任心的人还会自控和自制;如有必要会做出“牺牲”,也不会“为了获胜不择手段”。
此外,从长远来看,责任心包括了公民道德和责任,它规定了我们的社区角色和义务。良好市民知法、守法,还知道自己是更大社区的一部分(如家庭、学校和国家),因此,他应当做的不仅仅是让自己的社区变得更加美好的“分内事”。比如,还可参加志愿者工作,保护资源,拯救环境。
公平即平等、公正和公开。基本概念看似简单,甚至直白,然而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实践起来却不容易。在激烈的争吵中我们总感觉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但冷静下来后我们会明白,真正的公平意味着符合不偏不倚的标准,跟个人的情感和偏好无关。公平也包括不利用他人的无知和弱小。
信任感是最难培养的、核心的价值观。它是各种如诚实、正直和信赖等品质的综合体。你可帮助孩子明白,真诚地尽最大努力表达真相非常重要。真诚是真的,不半真半假,不顾左右而言他地误导、戏弄、欺骗他人。同样重要的是,不占比我们弱小或低能的人的便宜。
正直也是信任的中心理念。有正义感的人依从自己的信仰行事,而不是看当前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做。
最后一点,信任意味着守信、可靠。这样做,人们会相信我们所说和所做的。帮助孩子明白,在做承诺前,最好仔细考虑自己是否愿意或能够兑现诺言。还得考虑到将来或许有未知事件发生,会使得诺言难以实现,不可能实现,或自己不想让其实现。
我们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别人的利益也须关心。有爱心的人会在情感上对别人的痛苦和快乐做出反应。如果我们对别人缺乏关爱,有可能就是把人当作单纯的工具或物件。把人当作工具或物件就意味着我们没必要诚实、忠诚、公平或者尊重他人,除非受利益驱使,这样的人会表里不一,缺乏正义感。
仁善或利他主义、施恩不图报是关爱的真实反映。提醒孩子,只要我们真正关心他人的利益,小事情上也可体现一个人的关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