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家你可别声张

2022-07-07孙凡利

民间文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探亲典故群里

孙凡利

张万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按揭买了一套房子,娶了杜薇为妻。父母舍不得农村老家,一直不愿去城里生活。

这天,张万和杜薇商量,想回家看望二老。杜薇答应后,张万就跟父亲联系,没想到父亲却说:“回来可以,但一定要趁晚上。”

张万问父亲什么原因,父亲神秘地说:“别问了!”张万和杜薇都很纳闷,更想回家去看看了。

反正有私家车,啥时都方便。周末,张万调整了回家时间。一路奔驰,天擦黑时就快到村口了,杜薇开着免提把电话打回家,说马上就到了。没想到父亲却说:“赶紧把车停在路旁,别下车,也别开车门,九点半以后再回来!”

张万边开车边说:“现在天已经黑了呀!”“别问那么多,让你啥时来你就啥时来!”父亲的语气不容置疑,张万和杜薇只好把车停在路边。

杜薇对张万说:“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人,父亲不想让咱见啊?”张万则说:“家里除了父母,只有一条哈巴狗。”

“那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家?”杜薇实在想不通,“回趟老家像做贼似的。”张万让杜薇别多想,说到家后一切就会水落石出了。

好不容易熬到九点半,父亲的电话才打过来:“来吧!”张万这才发动汽车,向自家胡同开去。农村没有夜生活,晚上九点半街上已经没人了。张万把车开进胡同,远远地看见父亲正站在门口。张万想把车停在路旁,父亲连忙阻止:“最近治安不好,还是把车开到家里安全。”

老家的大门很窄,张万倒了好几次才把车停好。刚熄火,父亲就“哐当”一声给大门上了锁。张万惊出一声汗,这是什么情况?

待几个人进屋,母亲已经把饭做好了。还没等坐下呢,张万就忍不住问父亲:“为什么白天不能进村,非要等到晚上九点半,而且刚进家就锁大门?”

父亲看了母亲一眼,小心地说道:“要按说我们也不能信,可小心点总没有错。”原来,村里前几天出现了几起失盗案。据街坊传说,这伙盗贼是外来的,平时装作路人就在村里闲逛踩点,发现谁家富裕就下手。大白天,张万开着小轿车回家,万一被盗贼盯上,可就不好了。至于把车开进家就锁门,就是财不外露。

张万听完父亲的解释,虽然不赞同父亲的做法,但还是表示理解,自己一年难得回来两次,尽量不要节外生枝。

第二天一早,父母早早地下了地。张万和杜薇起床后吃完早饭,都快中午了。

想想自己好久没回来,张万就喊杜薇去街上转转。可两人来到大门口一看,门竟然在外面上了锁。

张万急着出去,就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告诉张万:“你等着,我去给你开门。”可这一等,就是個把小时。父母回来时,背的编织袋里装满了时令蔬菜,说让张万走时带回城。

刚开门进来,母亲转身又把门锁上了。张万吸了口气:“爸,你们这是干啥?我和杜薇都半年没回了,就想出去走走。再说,我们都是成年人,你害怕什么?”

父亲把编织袋放下,洗洗手把张万独自叫进屋里,就开了口:“你都结婚三年了,我和你妈不是想抱孙子吗?前几天,你妈找‘先生算了,说儿子和儿媳三个月之内最好别回老家。万一回来了,白天也不能出家门。你们也多替我和你妈想想吧。”

没承想除了“偷盗谜团”,这又来了个“要孩子典故”,只是没想到“先生”的方子如此无厘头。父母一直都很迷信,张万无法反驳,只能苦笑道:“好吧好吧,我和杜薇不出去了。”父亲这才喜笑颜开,立马让张万的母亲准备午饭。

整整一天,家里的大门始终上着锁,小院与世隔绝。张万和杜薇心里郁闷,嘴上还不好说,想想明天就走了,决定保持沉默。

晚饭时,张万嫌屋里太热,端着碗站在院子里凉快。想想这一出一出的,张万越发觉着奇怪,就掏出手机打给发小。发小也在城里生活,情况和自己差不多,前两天刚回家探完亲。

发小听张万讲完,说自己的经历和张万一样,偷盗谜团和要孩子典故都不是空穴来风。发小告诉张万,如果不出意外,明天凌晨,张万就会被父母叫起来,然后再以“笨鸟先飞”为由,让他们趁着天未亮赶紧回城。所谓“笨鸟先飞”,不知是受哪位“先生”点化,说只要是在城里工作的孩子,回城时都得趁半夜。

张万一边摇头一边挂了电话。半夜两点,张万和杜薇果然被父母叫醒,讲了一通“笨鸟先飞”的典故,然后催着他俩赶紧回城。

张万心里早有准备,也没多说,就和杜薇开车走了。

这一趟回老家,把张万整个人都搞蒙了。前后一回忆,这哪是探亲,分明就是上演了一出“潜伏”。不多久,张万就在省城的老乡群里把这事说了。这一说不要紧,群里十之八九的人都跟着回应,说这几次回老家,待遇和张万差不多,全是悄悄地进,悄悄地出。但也有几位老乡反映,根本没听说那些典故。回家时不仅没“潜伏”,几乎是被父母敲锣打鼓迎进村的。这可就奇怪了,一个地方咋还两种说法呢?

张万想不明白,就一个电话打给父亲,说了自己在老乡群里了解的情况,让父亲给他一个解释。父亲起先还支支吾吾,被张万问得没办法,才叹了口气说:“还不都是因为你们这帮熊孩子!”

“我们?”张万不解,连忙问道,“我们怎么了?”

父亲“哼”了一声:“你这趟回家来干啥?”

“探亲啊!”

“走时带了啥?”

“带了啥?”张万挠着后脑勺说,“带了你们给我准备的蔬菜呀……”还没说完,张万就感觉自己脸红了。

“你不好意思说是吧,我说!你们这次来,除了带菜,还带走了钱!”接下来,父亲打开了话匣子。

父亲告诉张万,偷盗谜团、要孩子典故、笨鸟先飞都是杜撰出来的。像张万这样,父母在农村、孩子在城里的家庭,在农村很常见。这样的孩子被乡亲们戏称为“吸血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孩子大多有个特点,平时农忙需要帮手时不回家,地里收成完、把庄稼换成钞票时才回家。表面上是回家探亲,实质上就是回家拿钱。为了让城里的孩子活得像个样,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把种地的全部收入悉数“上交”。农村的父母,则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一开始大家也觉着挺正常,后来随着思想的转变,越来越觉着憋屈。但给孩子给习惯了,孩子拿钱也拿习惯了,父母又怎能主动断了孩子的奶?

慢慢地,村里的这帮老乡亲,就越来越鄙视这样的孩子。谁家的孩子这时来探亲,准会被邻居笑话好几天。同时,乡亲们也越来越担心,自家孩子探亲的时机合适不合适。张万前两天回家,正赶上地里的土豆刨完卖完。乡亲们约定俗成,就编了三个典故来忽悠孩子。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悄悄地来、悄悄地走,省得让邻居们看见笑话,丢了父母的脸。

张万听父亲说完,心里压上了一块石头。停了半晌,张万才对父亲说:“什么时候给玉米打农药?”“还得一个月。”父亲说。张万语气坚定地告诉父亲:“到时我回家。”父亲停顿了一下,回了一声响亮的“好”。

张万想好了,回家时带回两万现金,顺便再捎带些城里的新鲜玩意儿。D625B413-F66A-44DE-BB27-0BE32221F6B8

猜你喜欢

探亲典故群里
通缉令
奶茶群里戏精多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金主爸爸的炫酷
(小品)探亲
一滴水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探亲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