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妙论
2022-07-07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守住耕地红线,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在一块块耕地迸发的潜力中,在一粒粒种子创造的奇迹中,我们一定能把國家粮食安全防线筑得更牢,把大国粮仓的根基夯得更实。
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9名个人和1个集体入选。他们扎根基层和生产一线,充分展现了工人阶级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时代风采,自觉践行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每位劳动者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奏响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劳动者之歌。
小事情因为不起眼,容易被忽略和遗忘;大事情因为不好办,容易被拖延和推诿。然而,小事连着民心,大事连着民生。让群众回家的路更宽敞、更平坦,让群众的各种证明顺利、顺心地拿到手……唯有做好一件件看似平凡的“暖心小事”,才能绘制出民生“大幸福”。群众的事再小也不容忽视,再难也不容懈怠,再多也不容推诿。只有切实将关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小事抓实、抓细,将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让群众在点点滴滴中积累起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其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华大地上的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的生动教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从中汲取思想智慧、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青少年思想认知中,必将助力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