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和“想要的”
2022-07-06师正伟
师正伟
日前,在微信中看到一段话:“时下,不少人感觉活得累,是因为总是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需要的不多,而想要的很多。”读了之后,深有同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现实需要和内心欲望永远达不到平衡,也就始终感觉不到幸福。
需要的是起码的,必不可少的,是一种生活必需;想要的是多余的,可有可无的,是一种心理奢望。需要的和想要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是统一的也是对立的。如今,不少人追求高档次的物質生活,其实这本身也没错,向往幸福美好生活是人之本能,只要承受得起就无可厚非。据说,苏格拉底有一天在市场上看到很多待售货物,发出惊叹:“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啊!”但世界毕竟多由凡夫俗子组成,不可能像大哲学家那样,内在丰厚到外物都成了多余,也没必要自苦,何况人的物质欲求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呢。所以,人有妄想不可怕,有能力买大牌并没错,可怕的是你在攀比、功利、欲望的诱惑驱使下迷失了方向,把本来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当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不切实际地去追求、冥思、妄想,从而被绑架。任何东西过则为灾,一过那个度,超过了你的消化能力,就会成为累赘,带来痛苦,造成灾难。
古语言:凡有所求,皆是痛苦。膨胀的欲念,让人永不满足,这是痛苦的源头。叔本华也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啊,得不到便痛苦,得到了便无聊。”前几年,我有个同学先富起来了,买了房子,装了空调。有一次,我俩聊天,他感慨地说,女人太难琢磨了。我给我们家新装修的房子花了不少钱,安了三部空调,一部接近万元。我老婆连句话都没说,丝毫没有感激之情。有一天停电了,我们俩在屋里待着,很热,然后我就拿起扇子给老婆扇了扇风,结果我老婆感动得差点涕泪交加。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后面的举动带有情感,不一样。最后,他也颇有感慨地得出结论:本来,我们用最少的物质,在最小的地方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快乐。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极小处的快乐,而去追求自以为更宏伟的快乐。其实大的没得到,小的也随风而逝。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心里没有过分的贪婪和欲望,却充满对人生的激情和向往。
“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曾参加了一个问答会。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每天总是穿着同一件T恤?”他澄清自己有许多件一样的灰色T恤。然后解释说,我想尽可能让我的生活变得简单,不用为做太多决定而费神。即使是很小的决定,像是选择穿什么或是早餐吃什么这些小事儿,都会耗费精力。因为把生活变得更朴素,他才有了更多的心力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其实,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只有当你从膨胀的物欲中摆脱出来,才能把心思放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只要学会卸下身心的负累,不要让多余的人和事,扰乱你的脚步和心思,才能轻车简从,活得自在从容。
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奔忙,不管曾经拥有过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你都无法拥有全世界,谁也不能在时光流逝中将岁月读透,只要怀揣美好梦想的期许,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守护好家人,舍弃求而不得的执念,删繁就简回归本真,用心尽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努力追梦的过程中享受生活中那些不可多得的小确幸和小温暖,日子也一样会有滋有味。如此,便不会辜负时光和岁月。
(编辑 余从/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