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竿驱虎如驱牛
2022-07-06孙开元
孙开元
我早就听说过王阳明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一位明朝大儒,但是一直没太关注过。看王阳明画像,精瘦的脸庞,不苟言笑的样子,觉得不够亲切。
后来,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王阳明写的一首诗《啾啾吟》,前两句是:“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王阳明是怎么做到无忧无惧的?下面两句诗写道:“信步行來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大胆往前走,会有平坦道路。至于前面是顺境还是逆境,上天说了算,自己不必多虑。
前两句诗就打动了我,而最触动人心的是后面几句:“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见多识广的成年人怕虎防虎,却被虎所伤;小孩子不知老虎厉害,拿个竹竿驱赶老虎,却如同赶牛一样,安然无事。对一些事情,你怕它,它就存在;你不怕它,它就不存在,这是多么深刻的哲理。
这句诗让我想起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故事:日本有个茶师,闲得无聊,把自己装扮成武士,没想到在路上碰到一个真正的武士,武士要和茶师决斗。茶师不会武,只好推说改日再战。决斗是不可避免的了,茶师就向一个剑道高手请教,怎样有尊严地死去。剑道高手对他说:“你和武士决斗时,秉持着平时沏茶时的心境就行了。”决斗那天,茶师如同享用茶道时一样,心无杂念。他平静地整理好衣服,拿起了从未用过的武士刀。他的无所畏惧很有威慑力,武士从未见过如此气度之人,竟然吓得弃刀而逃。
现代武术家李小龙写过一首诗,前几句是这样的:“神游任自逍遥,无思无欲。虽猛虎之利爪,难扰此境。”据说李小龙精通搏击武术,在美国开武馆,对挑战者来者不拒,未有败绩。《道德经》中有几句话:“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李小龙深究道家哲学,或许对《道德经》中的这几句话有一些领悟,否则难有泰山崩于前而不乱的气概。茶师和李小龙的心境,也许都达到了“执竿驱虎”的无心之境。
王阳明龙场悟道,学问精深,后来收徒众多。一次,王阳明奉皇上之命,去山中剿匪,途中在一封信里写下了一句话告诫他的弟子:“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时,匪患猖獗多年,一直没有被剿灭,然而在王阳明看来:“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外在的强匪不难对付,最难对付的反而是人的内心之“贼”。王阳明所说的内心之“贼”是什么呢?也许就是人的各种恐惧、忧虑、私欲。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些内心之“贼”,这些“贼”无影无形,我们即使无法清除,也不应为其所困。
既然恐惧如此为贤士达人所不耻,那么我们是不是永远无所畏惧呢?非也!人应该时刻有一颗畏惧之心。儒家要求人做到“戒、慎、恐、惧”,也就是慎独,即使一个人独处,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恐”是人的七情之一,既然是人之常情,坦然接受就好。学生对师长心存敬畏,才会成长为国家栋梁;为官者对王法民声心存敬畏,才会成为清正廉洁之官。
至于说万一遇到老虎,该防还是防着,不要拿着竹竿赶老虎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