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冲突后 你有“反刍思维”吗
2022-07-06
华声文萃 2022年9期
生活中,有些人在与他人发生争执后会觉得自己当时反应不够快、嘴巴笨拙、口才不够好、没人帮自己等等,还会反反复复回顾冲突发生的过程。久而久之,严重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头痛、失眠以及人际回避等问题。那么,如何理解这种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又该如何应对呢?
“反刍思维”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遇到重大应激事件后,会有一种“反刍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反复、被动地关注应激性事件可能发生的原因、后果或整个事件的过程。
进行“反刍思维”的人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地想某一件事情,不断思考问题的来由,试图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失控,思考者就会像陷入泥潭一样,无法自拔。当思考者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想中时,这种思想会反过来强化负性情绪,增加悲伤、焦虑、沮丧等感觉,更糟的是有“反刍思维”的人比较容易将其负性情绪波及无辜的旁观者。
该不该有“反刍思维”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善于总结经验,这意味着我们在经历一些事件后,如果能够主动地总结经验,便可以调整自己的看法和做出新的尝试。我们把它称为“目的性反刍沉思”,它对我们是有益的,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如果我们经常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有意識地训练自己的“目的性反刍沉思”,养成健康的思维习惯,那么在遇到重大应激事件时,我们就等于事先穿上了一件“心理防弹衣”,不容易在心理上被负性事件打倒。反之,我们就会成为生活事件的受害者,只能哀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殊不知,我们是完全可以摆脱烦恼而自救的。
(摘自《老年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