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言不发的书院

2022-07-06李晓

知识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南坪先人家谱

李晓

一棵饱读诗书的古垂杨柳,矗立于书院正中,俨如老僧入定。在古树的浓荫匝地里,我恍然看见一个衣袂飘飘的先人,从树荫里悠然而出。那人面容清矍,眉开目澈,他怀抱书卷,走向书院里的房间,开始晨诵。

200多年前的诵读声,再次从天幕里袅袅传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望一望天上的云卷云舒,那多像被风打开的一册册古籍。

夏日,我去云雾缭绕的山中,拜访苍松翠柏掩映下的一座古书院——如膏书院。如膏书院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镇,它依坡而建,木石砖瓦结构,硬山式房顶,分为前楼、大殿、后厅,共三进一院两天井,占地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

在如膏书院附近村子里居住的徐大爷,常来书院走走看看,有时绕着书院已被虫蛀的巨大柱子走上几圈,眼神怔怔,一头陷入光阴里。徐大爷家有一本发黄的家谱,竖排繁体文字,纸页已变得薄脆,摩挲之中似有粉尘簌簌而落。

去如膏书院那日,徐大爷把家谱捧到我面前,他手指着家谱中对先人的记叙告知我,他的一位先人在1826年中了秀才。那年,书院已投入使用了34年。这个书院是主政当地的一名外乡官员承头修建的,修成后第5年,书院遭遇过一场烈火洗劫,该官员毅然决定重建,这成为书院沧桑身世的一部分。

我把目光投向莽莽群山深处,当年一位赤足少年走在山路荆棘中,他用木棒拨开草丛上的霜露,霜露滚落于地,地气在早晨蒸腾。深山里的中秋时节,这海拔1800多米的大地之上早已是霜色深重了,少年要赶往的地方,正是如膏书院。在书院授课的老先生,也是山里的读书人,据说老先生节衣缩食,购置了一些良田,靠田地收租,尽力支撑着书院运转。如果遇到一场大雪,学生不回家,就靠书院里燃起的熊熊篝火取暖,火光映红了师生的脸。那时候的师生情谊像土和稻子一样的淳朴饱满。

如膏书院里的往事,没有照片与现代纪录片的传承,但我被自己这样想象的场景感动了。

1905年,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如膏书院随之被改名为学堂,嗷嗷待哺的大山学子来到这里求学。后来,一位姓陈的先生辗转来到这里创办新学,书院定名为南坪小学。一个甲子在岁月里翻身而过,南坪小学与当地镇上学校合并,如膏书院名称得以恢复,并成为一处被保护的文物古迹。

叩响在如膏书院里的戒尺声,还回响在书院上空。垂柳下,松柏里,还有墨香漫溢出来。村子里的农人,依然以书院里的古训教育子弟。

我去拜访的那天,正巧遇到来如膏书院溜达的刘大哥,他曾在这里从教30多年,从黑发如墨到鬓发染霜,走过了教坛之“春蚕”时光。刘大哥告诉我,在这里送眼睛噙泪的乡里孩子走出大山去远方求学,是他最荣耀的时刻。

离开如膏书院时,凉风习习,院子里的玉兰树送来芬芳香气。我在书院大门外,深深地鞠了一躬。200多岁的如膏书院,在高天流云下,在山色空蒙中,對我一言不发。

猜你喜欢

南坪先人家谱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校园穿新衣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庄浪县南坪学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纪实
将英烈记心间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从门缝掬接月光
大南坪核桃楸母树林种子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先 人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