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间谍
2022-07-06
【阅读导引】动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聪明。纪录片《荒野间谍》给我们展示了会用石头砸果实的黑纹卷尾猴;会用矿泉水瓶盖当求婚礼物的园丁鸟;偷偷推同伴下水的猕猴;在得知年迈的长辈去世时,从四面八方赶来“吊唁”的长颈鹿;还有喜欢做“鱼疗”的河马。阿拉斯加的海獭还会把沉重的石头放在胸口,挥舞着双臂来砸坚硬的贝壳。这么多动物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生活着,它们的情感看起来和人类没什么不同。
这部纪录片由John Downer 带领他的团队,在20 多位科学家和野生动物专家的指导下,花了3 年时间,行走超过20 万公里,奔赴21 个国家的31 个地区拍摄,从8000 小时的素材中剪辑而成。制作人John Downer 感慨道:“越深入到动物中间观察它们的生活就愈发有共鸣,越研究动物的行为就越能洞见自己的生活,因为从动物身上我们看到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反映。”《荒野间谍》没有试图教育我们,而是视动物与自身为平等,展示了它们和我们一样的生活百态、喜怒哀乐。每一个镜头都让我们意识到:动物的爱情、亲情、友情和人类一样,每个生命都是伟大的,都值得我们爱与尊重。
2017 年,《荒 野 间谍 (Spy in the Wild)》在BBC 开播。该片由BBC 金牌纪录片大师John Downer 和其团队出品,是“动物卧底”系列的又一次里程碑式力作。
传统的纪录片,基本由摄影师潜伏拍摄动物;而BBC 从2000 年起,另辟蹊径,在摄像机上做起文章——让间谍相机伪装成动物或者石头、虫子、雪球等动物们熟悉的事物,遥控它们埋伏在动物中间,去拍下那些人们无法亲自捕捉到的和动物亲密接触的景象。此外,团队还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放置隐藏摄像机的位置。拍摄团队与当地科学家密切合作,确定黑猩猩可能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让观众能看到它们之间的互动,摄制组一次最多可安装十台摄像机——从巨石摄像机、粪坑摄像机到白蚁丘摄像机,以及一台长镜头摄像机。
该纪录片一共五集,首集叫“爱”,这一集讲述了草原土拨鼠作为大家庭的一部分抚养它们的孩子,鳄鱼温柔地照顾它们的幼崽,以及黑猩猩和一只被遗弃的小猫交朋友,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拍摄到的跨物种饲养镜头。这些间谍相机揭示了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情感和行为——特别是爱、悲伤、欺骗、合作和发明的能力。过去科学家们不赞成赋予动物人类的情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在过去的十年中发生了变化。人们渐渐意识到:感情并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们也同样拥有。
接下来的几集分别以智慧、友情、捣蛋鬼和揭秘间谍拍摄团队为主题。纪录片从动物之间的情感着手,利用一只只“动物间谍”去记录动物最真实、最不为人知的一面。
制作动物间谍
早在16 年前,BBC 就用伪装成石块的摄像机拍摄过狮子家族的私密生活。近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BBC 纪录片团队不断改良伪装拍摄设备:他们用“鳄鱼”深入危机四伏的湖水;他们用“北极狼”照料一只与父母失散的狼崽;他们用“企鹅”窥探企鹅家族的社会秩序;他们用能潜水的“河马”发现了河马治疗皮肤病的秘方;他们用“土拨鼠”弄清楚了土拨鼠家族的预警系统……间谍动物的造价昂贵耗时,制作一只通常需要几个月,还要费尽千辛万苦才能拍到一个好镜头。
为了这部影片的拍摄,在20 多位科学家和野生动物专家的指导下,导演John Downer 制作了34 个超强的“间谍”摄影师,并把它们一一安插在全球各种动物身边。团队还请来好莱坞最专业的特效师为间谍们打造天然的气味,以避免间谍无法融入集体的情况发生。
建造“动物”是一个“工业过程”,包括机器人技术、编程和美学。这些“间谍”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需要兼具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例如,鳄鱼摄像机必须能够沿着河岸行走、爬入水中和游泳——同时能够拍摄并看起来栩栩如生,不会惊动其他鳄鱼。 它的碳纤维骨架是由瑞士的一个生物机器人实验室建造的,而它的外观则是在伦敦建造的。
34 个间谍摄影“动物”,毛茸茸的皮毛下包裹着金属四肢和骨架,右眼则是4k 高清摄像机,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由电脑系统控制着,连皮毛都是一根根人工种植的。每个模型都由世界顶尖的机械专家、模型制作专家制作而成。它们从长相、声音、动作、气味上完美地还原了真实的动物,混入不明真相的动物群体中。只为了融入不同的动物群体,近距离探索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关于动物最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这些摄像机不仅可以模仿动物的行为,还能与动物们互动。
“动物间谍”带给观众进入动物世界的第一视角,那些摇晃的、带着闯入感的镜头让观众轻松地代入了自己。这样的镜头语言为纪录片形成了互动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从荒凉峰顶到深邃的大海。制作团队前后花了3 年时间,历时800 多个拍摄日,跨越33万英里,走遍21 个国家的31 个地方,拍摄了8000 多小时的镜头素材,最终形成了《荒野间谍》第一季的5集纪录片。
“去世”的小猴
印度拉贾斯坦邦的一座寺庙里生活着120只印度叶猴。一天,一只间谍小猴子悄悄地出现在了猴群中。这只间谍小猴就是BBC 派出的以深入了解猴群生活的密探,它的工作是拍摄叶猴家族不为人类所知的生活细节。叶猴有着特殊的保姆机制:当一位带孩子的猴妈妈要休息了,一群“保姆”——热衷于“带娃”的年轻雌猴便会接走宝宝。这时候猴妈妈就可以进行正常社交,抓抓跳蚤,聊聊八卦。而小猴子跟着保姆开始新的冒险。猴妈妈会带着小猴子从二十米的高台一纵而下,不顾小猴的尖叫。累了就丢下小猴,反正有大把的“保姆”抢着当母亲。当然,有时保姆禁不住诱惑,照顾宝宝的时候去悬崖边玩了,小猴抓着保姆猴惨叫,它的妈妈就会赶来救援。
看到这只新来的幼猴,猴子们纷纷前来围观。开始的时候,它们对这只陌生的小猴子心存戒备。不过,经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猴群终于打消疑虑,接纳了小猴。可有一天,猴子们玩耍的时候,一只猴子不小心把间谍小猴挤落山崖,间谍小猴摔到地上,一动不动。
让人意外的画面出现了:一只雌猴抱起了摄像机猴。在发现小猴动不了之后,它焦急地抱起小猴,可依然没有发现生命的迹象。它凑近几次之后确认,它已经“死”了。心情沉痛的母猴于是向大家宣布间谍小猴的“死讯”,随即把它放在了一块空地上。猴群聚在小猴的“尸体”旁哀悼,气氛悲伤而凝重。有的猴子悲伤不已;有的猴子去摸“尸体”的心脏;有的母猴找到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中;有的猴子拥抱在一起相互安慰……它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夭折了一样,一起感受这悲伤,久久不愿离去。
粪便间谍和白鹭特工
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近距离观察大象非常困难——它块头大、头脑聪明,反侦察的破坏力很强。很多“间谍”都“丧生”于象腿下,最初摄制组派出的可怜的陆龟间谍就遭到大象的蓄意踩踏,最终不幸“殉职”。于是,BBC派出了一组间谍搭档——白鹭特工与粪便摄像机。
粪便摄像机利用了大象一般不会主动踩踏自己的粪便这一习惯,这大大提高了摄像机的“存活”概率。粪便摄像机由四个可移动的粪球轮胎和一个粪堆摄像机组成,带有变焦功能,能拍下象群的一举一动。为了更加逼真,它的表面还涂上了真的大象粪便。这个粪便摄像机还会自动排出小粪球。掉下来的粪球摄像机能够更近距离捕捉大象的一举一动,它成功拍摄到了很多珍贵的画面。而白鹭是大象熟悉的鸟类,它们与大象群体和平共处。果然,在换成白鹭摄像机之后,拍摄进程就几乎没再被干扰过。
摄像头还捕捉到了一个小象找妈妈的故事。一只贪恋玩耍的小象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所在的象群了,它焦急地四处奔走,误入了另一个象群,这里的大象对它并不友好。接下来,它们即将走过一片沼泽地。如果没有成年大象的庇护,一只小象很难突破这样危险的环境。小象焦急又后悔,它离开陌生的象群,试图沿着自己象群的痕迹追上它们。好在小象很快发现妈妈就在不远处等自己。这次可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啊。小象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乖乖地跟在妈妈身后,踏上了前进的旅程。
间谍松鼠的间谍坚果
北美洲的秋天,满地都是金黄的落叶,灰松鼠正在这里储存它们过冬的食物。就在此时,一只间谍松鼠悄悄地来到了它们身边。
每年秋天,一只灰松鼠会埋藏约一万颗坚果,等到冬天需要食物的时候再把它们挖出来。灰松鼠具有令人惊叹的记忆力,能记住其中约4000 个埋藏地点。到了冬天,它们的记忆区还会扩大15%。
而BBC 的间谍松鼠则不失时机地记录下灰松鼠的一些“卑劣”行径。间谍松鼠的手上抱着一颗硕大的“坚果”。这只看起来呆头呆脑的间谍松鼠很快被另一只松鼠盯上了。它过来试探一番,看间谍松鼠没有什么反应,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强抢“坚果”。它叼走“坚果”之后的全过程被坚果间谍上的摄像头记录了下来。
骚扰狐獴的间谍眼镜蛇
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生活着一群“讲义气”的狐獴。狐獴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有自己的母系家庭,还演化出了自己独特的哨兵机制。哨兵一旦遇到危险便发出警报,提醒其他狐獴躲起来。
在狐獴的社会中,哨兵是最危险的职业,因为哨兵很容易成为捕食者的目标。但为了保护同伴,它们愿意承担风险。
这一天,一只狐獴哨兵在“站岗”时,一条间谍眼镜蛇出现在它的面前。狐獴不顾自己的安危,首先用自己小小的身体挡住了“眼镜蛇”的去路。它反复试探,试图让这条“眼镜蛇”知难而退,但“眼镜蛇”就是不肯后退。于是,狐獴发出了叫声,它呼唤伙伴来帮忙。
接收到信号的狐獴们纷纷赶来,它们在凶狠的“眼镜蛇”面前毫不畏惧,一次次勇敢地格斗。几番“搏斗”下来,它们几乎发现了间谍眼镜蛇的真相。
尽管机械动物们制作粗糙,观众能够一眼识破,但是它的镜头与被观察的动物是平等的,双方会互相“沟通交流”。为了让“间谍们”迅速融入集体,专家们还根据不同动物的特性,设计了不同的回应方式。在第二季中出现的大猩猩间谍,还会眨眼、耸鼻子、龇牙,还会伸出手打招呼示好,凝视或避开对方的眼神,表示友好或者臣服,从而迅速和猩猩群体建立感情。
该纪录片另一个显著的特色是非常“接地气”。不同于那些华丽、场面宏大的纪录片,这两季的画面中,摄制组不拘小节,展示的都是动物们最真实的生活细节:大猩猩放屁、挖鼻屎;红猩猩偷村民的肥皂搓澡;一只野蛮的雄企鹅抢石头还“炫富”,导致一只被它吸引的雌企鹅变心,离开了自己的丈夫;雌园丁鸟“用美色骗财骗感情”……
《荒野间谍》第一季的34 位特工让人们感受到了动物之间的许多温情时刻。三年后,《荒野间谍》第二季拍摄完成。全片共四集,摄制组使用51 个机器人,潜入了超过40 种动物的生活。第二代的“间谍”更加逼真。为了拍摄喜欢泡澡的猕猴,派出的小猴子间谍甚至能浮出水面以及潜入水底,甚至下水前还会深吸一口气。“它们不但外观酷似拍摄目标,行为也模仿得惟妙惟肖。配备上先进的摄像技术后,这些动物间谍被派到了世界各地,从烈日炎炎的热带,到遥远北方的大陆;从南部海域的岛屿,到冰雪覆盖的极地,我们的间谍深入世界动物的内部,展现了万千生物的蓬勃生机。”
显然,拍摄动物的最佳方式是让相机尽可能靠近拍摄对象,同时又不影响它们的自然行为。在距离动物几英寸的范围内安装卧底相机,可以捕捉到非常罕见的画面。机载摄像头有一个带有许多麦克风的广角镜头,观众可以获得真实的声音和广角视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们真的已经和动物进行了情感交流,而不是成为被动的观察者。遥控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互动不仅对观众具有启发意义,而且对研究这些动物的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也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