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几点思考
——以临海市为例

2022-07-06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朱崇锋

浙江国土资源 2022年6期
关键词:矿山生态工程

□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朱崇锋

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是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应有之义。废弃矿山往往存在水土流失、地表裸露、地质安全隐患等问题,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对矿山生态环境开展修复治理,既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也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围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展开探索,进一步分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现状,并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优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主要措施,为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思考路径和参考依据。

一、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概述

中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历经诸多发展阶段,随着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矿施治,不断完善修复标准、提高修复质量。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视觉污染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近年来,政府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越来越重视,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与矿山生态修复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监管体系等也越来越完善,例如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浙江省出台《浙江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等。

因此,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可定义为,结合土地经济学、环境科学以及矿山生态学等理论,秉持“山水林田湖草属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组织能力,或依靠人工措施等外界力量,使因矿产开发而受损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的过程与行为。

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现状、问题

(一)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现状

为全面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规划先行、落实责任、示范推进、科技支撑等措施,浙江省相继部署了“百矿示范、千矿整治”活动、全省“四边三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行动和全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年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全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省废弃矿山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浙江省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领域不断探索,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一系列工作稳步推进。但也存在缺少规范性文件和标准化的治理模式,部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效果未达到要求等问题。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理念属于近几年才提出和着重强调的新生事物,其修复技术、方案设计、施工技术、项目验收等标准都还在摸索及规范中,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修复方式不科学、修复范围不合理、安全隐患消除不到位、复绿效果不理想等。究其原因:一是修复难度大,很多历史矿山没有按照规范开采,这些矿山往往都存在高、陡、险边坡等客观原因,很难修复;二是修复内容和治理措施相对单一,仅仅聚焦于安全隐患层面,未能兼顾生态效益、空间利用、产业导向等多重因素;三是新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应用少,生态修复从业人员技术力量较弱,生态修复统筹观念不强。

(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解决。主要有五方面问题。一是工程资金保障压力大。随着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治理难度小、资金需求少的废弃矿山逐步完成了治理,遗留下来的都是治理难度大、资金需求多的废弃矿山,废弃矿山治理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治理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二是工作目标缺乏科学性。由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目标相对单调,忽略了综合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导致难以高效地恢复成自然生态景观,与社会目标以及经济目标脱轨,不符合公众观念以及审美观点。三是工作缺乏分类管理意识。有些地方工作中采取“一刀切”的修复方式,针对不同区域的情况缺乏考虑,统一修复方式不仅无法使工程达到预计效果,也会导致修复工程投资超过预期,无法真正提高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质量。四是工程全过程监管有待提高。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时监督工作明显不足,设计方案编报审查不到位,方案编制流止于形式,在审查时存在众多遗漏问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随意变更设计、施工方案,导致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无法达到设计标准。五是部门工作合力尚待形成。政府有关部门间的配合意识不强,未形成“合力”,无法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带来强有力支持。

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优化对策

(一)解决资金瓶颈

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各方投入,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符合相关规定和立项条件的废弃矿山,支持其转变为建设用地或垦造为农用地,从废弃土地转变为土地资源,增加土地财政的收入;对历史矿山生态修复,因削坡减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等修复工程新产生的土石料确有剩余的,对外进行销售,增加财政收入;严格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工程的标准,既要做到应治尽治,也要做到不过度治理,一方面避免矿山因治理效果不达标而翻工,浪费治理资金,另一方面防止过度治理,节约治理资金。以浙江省临海市沿江镇下湾废弃岩仓为例,项目治理总面积346 亩,工程总投资3300 万元,通过矿地综合开发,整治后形成250 亩工业用地,产生190 万吨建筑石料资源,经测算,土地加矿产的价值达2.95 亿元,远远超过治理成本,极好解决了治理资金不足的问题。

▲临海市沿江镇下湾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与矿地综合利用项目。

(二)明确修复目标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绝不仅仅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还需要考虑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不可盲目追求特定修复目标,而是要在考虑矿山位置、面积、开采方式、生态适宜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来明确生态修复目标。近年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发展迅速,但是为避免破坏矿山与周边环境的景观和谐,应结合矿山的自然环境特点来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同时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修复目标一旦确定,后期不可随意变更目标;二是评估生态修复后能否形成优良的生态结构;三是实现优良的生态功能,恢复生物多样性。针对生态系统来讲,生态恢复主要指恢复生物多样性,涉及种群以及物种的恢复。

(三)实行分类管理

现阶段,中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快速发展,按照修复方式,可分为自然修复和工程修复。部分矿山废弃后,自然植被生长良好,此时无需运用人为干预的手段,即可自然修复;而部分矿山因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则需要削坡卸载,并进行土方开挖、回填、压实等修复工作,同时增加坡面复绿和宕底植株栽植,才能实现最终修复目标。应依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该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治理手段,不可盲目照搬其它废弃矿山的治理方案进行治理,做到一矿一策、分类管理。

对自然复绿一般但基本没有安全隐患的废弃矿山,其生态修复相对较为简单,简单增加绿化就可以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可增加地表有效土层厚度,以保障土壤质地足够优良,同时在周边设置防水排水设施,避免汇流冲刷,保障修复区初植水源,提高植株成活率。

对自然复绿效果较差、有一定安全隐患的矿山,要加强边坡治理,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针对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如不适合削坡治理的,可在岩质裂隙高陡边坡采取主动防护网进行加固,同时加强绿化恢复,实行坡面绿化、宕底绿化,其主要修复目标应是消除安全隐患,修复受损绿地。

对存在高陡坡、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废弃矿山,要采取综合治理手段,通过爆破、开挖等方式降低边坡坡度,对坡面上的松动岩块、不良结构面、危石、浮石、浮渣及坡顶局部坡面进行全部清除,或采用SNS 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锚杆、格构等方式,彻底消除地质安全隐患;也可采用分级台阶法等技术,形成种植面,再采用挂网喷播、植生袋、植生槽藤蔓植物攀爬、挡土翼等复绿方法,扩大植被覆盖范围,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为保证各种植被恢复技术在应用后能够达到预期复绿效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后,还应进行1 至2 年包括浇水、施肥、补种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养护工作。

(四)完善监管体系

一是要积极做好修复方案编制和审查工作。成立涵盖地质、环保、水利、林业等各领域专家的修复方案编制审查专家组。由专家组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的隐患消除、植被恢复、生态环保、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审查,严格把控方案质量,从而在根源之处提高管控质量和效率。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工程实施监管。切实落实监理制度,要求监理人员按规定到岗,并定期召开监理工作例会,确保工程质量,并最终实现修复设计效果;加强在采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按要求落实并及时收取矿山生态修复资金;完善年度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制度,将其作为下一年度矿山企业生产前置条件,提高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履行修复矿山生态环境义务的自觉性。

三是要不断完善优化监督管理机制。要对现有监管体系加以完善,优化管理机制、责任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好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的规范化、常态化、信息化监测,保证各环节得以有效执行,确保生态修复工程质量达标。例如浙江省通过建设“浙江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监管系统”,引入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新模式,结合指标管理、规则引擎及业务协同技术,综合各类自然生态系统调查监测成果等各类数据资源和应用功能的支撑,实现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立项、初验、验收各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管。

(五)提高部门协作

废弃矿山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时,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对当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开展实地督查,并监督、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建立情况和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废弃矿山施工现场情况,掌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现状,提出具体注意事项和要求,并向在采矿山企业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障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顺利落地。同时,由政府职能部门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使用遥感图斑核查历史遗留矿山,进一步优化生态修复管理信息,结合数据库建设相关要求,依据“一矿一档”方式,创建清晰且精准的历史遗留矿山信息数据库,为后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和可靠的支持。另外,矿山企业要明确修复主体责任,而政府管理部门要肩负起监督重任,坚持“谁开采、谁治理”和“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保障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行业标准发展。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乡镇属地等多部门配合下各自发挥职能,针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困难及问题进行协商,提出解决建议,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六)强化科技支撑

在当前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是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极大提高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便利度。可以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展开综合整治,配合遥感信息技术,在保障治理工作稳定、可靠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价值,全面恢复植被及山体,减少裸露地面,并扩大绿地面积。因此,无论是矿山修复企业,还是委托的第三方中介机构,都需要积极研究和创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提高其应用的实效性,政府也要大力支持新技术的推广活动,来保障矿山企业有高超的技术能力,独立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以浙江临海为例,从2021 年开始,所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在勘测设计阶段都采用了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完全可视化,不但能直观反映矿山的现场状况,为设计提供精准测绘支撑,而且在今后施工及监管工作中带来极大便利。

猜你喜欢

矿山生态工程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生态养生”娱晚年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子午工程
工程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