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围场县河西村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讨论

2022-07-06贾立民

中国钼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钼矿花岗斑岩

贾立民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河北 廊坊 065000)

0 引 言

河西村钼矿位于围场县北西约100 km处的姜家店乡。2016~2019年,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对该矿床先后开展预查和普查工作,初步查明和掌握了矿体的赋存状态和成矿规律,认为该矿床浅部为热液细脉型矿床,但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钼矿的可能。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体地质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该矿床的成矿时间。

1 区域地质背景

河西村钼矿位于太行山板内造山带(岩浆活动带)的北端,上黄旗—乌龙沟断裂带紧邻工作区西侧通过;上黄旗—乌龙沟断裂带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1],该带已发现多个中—大型钼矿床[2](见图1)。成矿类型以斑岩型钼矿为主,少量为石英脉型和火山热液型矿床[3-4];主要成矿时间为晚侏罗-早白垩时期(160~130 Ma)[5-6],如: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为135±1.5 Ma[7];红山子火山热液型(铀)钼矿床结合赋矿的早白垩世粗面岩的地层年龄,推断为140 Ma[8-9]。还有一些矿床形成时间为印支期,如车户沟钼铜矿和库里吐铜钼矿[10]。车户沟钼铜矿床成矿类型为斑岩型,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250.2±7.2 Ma[10,11]。库里吐铜钼矿床成矿类型为斑岩型,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为245.0±4.3 Ma[4]。

图1 华北克拉通北缘大地构造位置及钼矿床分布图(据曾庆栋,2012,修改)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 层

河西村钼矿床位于上黄旗—乌龙沟构造岩浆岩带的东侧,由于侵入体的蚕食,前中生代地层多被掩盖或缺失,仅保留中、新生代地质体出露。工作区地层由早白垩世义县组(K1y)和中新世汉诺坝组(N1h)组成(见图2)。

图2 勘查区地质简图

工作区义县组岩性主要由粗安岩和粗安质角砾岩组成,邓绍颖2015年测得该组粗安岩U-Pb同位素年龄为129.5±0.7~130.6±0.6 Ma[12],工作区该组岩石裂隙或破碎带中富集产生裂隙状钼矿体。汉诺坝组为一套溢流相的火山熔岩,岩性为橄榄玄武岩,该层角度不整合于义县组之上,未见矿体出露。

2.2 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以浅成侵入岩为主,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依据侵入岩的物质组成、接触关系、形成时代、演化特征等,由早到晚划分为石英二长斑岩、正长花岗斑岩以及碱长花岗斑岩。其中,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于岩体裂隙之中,均发现细小辉钼矿矿体。区内发育的石英二长斑岩、正长花岗斑岩以及碱长花岗斑岩与早白垩世义县组均呈侵入接触。

石英二长斑岩:呈灰、灰黄色,斑状结构-基质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基质组成。斑晶由斜长石(15%)、钾长石(2%~3%)、黑云母(5%)及少量石英组成,其中,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宽板状外形,粒径一般0.3~3 mm不等;钾长石为正长石,半自形板状外形,粒径一般0.3~1.7 mm;黑云母呈叶片状,片径一般0.2~1.3 mm,星散状分布,局部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基质由钾长石(35%)、斜长石(40%)、石英(5%~8%)、黑云母(3%~5%)组成,粒径一般为0.02~0.1 mm,少量为0.1~0.2 mm,杂乱分布。

正长花岗斑岩:呈灰、灰黄色,斑状结构-基质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20%)、基质(80%)组成。斑晶由钾长石、黑云母组成,粒度一般为0.2~2 mm,杂乱分布,钾长石主要为正长石,呈半自形板状,高岭土化。黑云母呈片状,被白云母交代,多呈假象,少数残留。基质由长英质组成,粒度一般为0.05~0.2 mm,杂乱分布。

碱长花岗斑岩:呈暗红色,斑状结构-基质微嵌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斑晶、基质组成。斑晶由石英(5%~10%)、钾长石(10%)暗色矿物假象组成。石英呈他形粒状,粒度一般为0.2~2 mm,星散分布。钾长石呈半自形板状,主要由正长石、透长石组成,粒度一般为0.3~3 mm,星散分布。暗色矿物呈半自形柱状,粒度一般为0.3~1 mm,零星分布,被雏晶黑云母交代呈假象;基质约占80%,由长英质组成。

2.3 构 造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其中NE向F1断裂为张性深大断裂,形成于早白垩世以前,控制区内侵入岩的分布。NW向断裂F2、F3、F4为断层F1的次级断层,断层NW端均受控于断裂F1,为后期活动所形成。河西村钼矿的主要控矿断裂为F1和F3断裂,沿断裂发育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高龄土化,局部发育萤石。区内断层构造为钼元素的运移和存储提供了通道和空间。

3 矿体地质特征

Ⅰ号含矿带位于工作区的中部,沿断裂F3破碎带展布,地表控制长度约为150 m,宽度为8.4 m,包含3条均近于平行产出的矿体,钻孔控制总厚度为12.83 m,产状为229°∠73°,矿体平均品位为0.06%~0.22%,钼最高品位为0.595%。容矿岩石为裂隙状、碎裂状粗安岩,裂隙多被硅化细脉侵入填充[见图3(a)、(b)、(d)]。

图3 工作区矿石特征

Ⅱ号含矿带位于工作区的中北部,沿断裂F1破碎带展布,地表出露长度为240 m,宽为5.75 m,包含4条均近于平行产出的矿体,钻孔控制总厚度为14.81 m,产状为335°∠80°,矿体平均品位为0.031%~0.13%,容矿岩石为碎裂状碱长花岗斑岩,碎裂状正长花岗斑岩[见图3(c)]。

4 矿石特征

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图4(a)],少量为磁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赤褐铁矿、赤铁矿以及辉钼矿[图4(b)],脉石矿物以长石为主,少量为硅质、黑云母、绢云母、角闪石、绿泥石、白云石以及高岭土等。

图4 工作区矿物特征

5 样品采集、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样品的采集

本次工作采集1件碱长花岗斑岩样品(TW1),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采样位置见图2。

5.2 分析方法

锆石挑选、制靶和拍照由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完成,在常规破碎、淘洗、磁选以及重液分离的基础上,选择完整、无裂隙的锆石进行制靶,锆石透、反射光、阴极荧光(CL)拍照。

锆石同位素测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MC-ICP-MS实验室完成,测试方法为LA-ICP-MS。测试所用仪器为Finnigan Neptune型MC-ICP-MS及与之配套的Newwave UP 213激光剥蚀系统。激光剥蚀直径为25 μm,频率为10 Hz,能量密度约为2.5 J/cm2,载气为He,激光剥蚀方式采用单点剥蚀,测试过程中采用GJ-1、M127作为外标进行校正。详细测试过程见文献[13]。数据处理过程运用ICP MS Data cal程序,锆石年龄协和图像采用Isoplot 3.0程序完成。

5.3 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

碱长花岗斑岩的大多数锆石为自形—半自形双锥柱状及断柱状,环带发育(见图5),其中,第5号锆石存在裂隙,测试结果存在较大偏差(见表1),对其数据进行舍弃。22个测点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9.8±0.6 Ma,表明碱长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阶段。

图5 TW1样品的锆石CL图像和年龄

表1 TW1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

续表1

6 成矿地质条件讨论

6.1 矿床成因讨论

野外资料显示,区内含矿硅化细脉穿插侵入于义县组粗安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的岩石裂隙或破碎带之中。

通过对全区样品进行研究发现(见表2),区内除富集Mo、Au和Ag元素外,还富集Rb、W、Tl、Cd和Sb元素,各元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见图6),均富集于裂隙状(硅化细脉)粗安岩、碎裂状粗安岩、碎裂状碱长花岗斑岩以及碎裂状正长花岗斑岩之中;与之对应的致密块状粗安岩、碱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以及潜流纹岩含矿性较差,未见明显元素富集。

表2 主要岩性光谱全分析样相关元素平均值 ×10-6

图6 主要岩性相关元素富集平均值曲线图

工作区内高温成矿元素Mo、W、Rb和低温成矿元素Au、Ag、Tl、Cd、Sb共同伴生,间接说明地表处于成矿前缘,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

6.2 矿床形成时代讨论

区内最晚一期侵入体为碱长花岗斑岩,形成年龄为129.8±0.6 Ma。碱长花岗斑岩构造破碎带或岩石裂隙中明显富集钼矿体。所以区内钼矿的形成应晚于碱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间。

7 结 论

(1)河西村钼矿床形成时间晚于129.8±0.6 Ma。

(2)地表热液细脉状钼矿为深部矿床的前缘细脉状矿床,深部可能存在更大规模的钼矿床。

猜你喜欢

钼矿花岗斑岩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安山玢岩-花岗斑岩混合矿石的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研究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万众一心战疫情
江西省某矿区钨钼矿选矿破解难题
激发极化法在河北兴隆县太阳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准苏吉花斑岩型钼铜矿床岩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