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措施

2022-07-06徐国范吉林省梅河口市解放街道综合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兽疫疫区圈舍

文│徐国范(吉林省梅河口市解放街道综合服务中心)

小反刍兽疫通常又被称为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性疫病,山羊和绵羊均对该病易感。该病自2007年首次在我国西藏自治区暴发,此后经过了一段平稳期,但是自2013年以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多个省份都有发生,患羊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口炎以及腹泻等症状,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给我国的羊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必须上报的A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对羊养殖业的危害巨大,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了解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一旦发现患病羊只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同时采取科学全面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该病带来的危害。

一、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1.病原学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原,该病毒外覆囊膜,对外界环境耐受力较低,在50℃的环境下加热60分钟即可将其灭活,在pH<4的酸性或者pH>11的碱性环境中可快速失活,但在低温冷藏或者冻存的组织中可以长期保存,经紫外线照射也可以快速将病毒灭活,并且该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制剂非常敏感,使用2%的氢氧化钠、75%的乙醇、苯酚或者醚类清洁剂均可有效杀灭该病毒。

2.流行病学。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易感羊群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死亡率则可达50%,一旦养殖场中出现感染发病的患羊,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整个羊群中蔓延和传播。该病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但在夏季温热多雨以及冬季干燥寒冷的季节发病率更高。山羊和绵羊对该病易感,是该病的自然宿主,羚羊和鹿等小反刍动物也可被感染,但山羊较绵羊更为易感,山羊的发病症状更为严重,并且不同品种的山羊之间的易感性也存在差异,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易感,尤其是2~18月龄的动物感染率较高。通常情况下,该病具有4~6天的潜伏期,潜伏期短的1~2天即可发病,长的可达10天左右。山羊感染发病后最为严重,通常呈最急性过程,发病后很快死亡,绵羊感染后多表现为亚急性症状随后痊愈。该病主要通过易感羊只的呼吸道以及消化道感染,患病和阴性感染带毒的羊只为主要的传染源,健康羊只与病羊发生直接接触后即可被感染,接触到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以及周围的场地等也可被感染。由于小反刍兽疫病毒不易在体外存活,非疫区的疫病流行多是由于引入感染的羊只所致。

二、临床症状

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发病的多见于患病山羊,患羊感染后多在出现高热症状后就突然死亡,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剖检病死羊只可见其肺部和肠道病变,以支气管性肺炎和回盲肠瓣的充血为主。

2.急性型。急性型发病患羊通常会有3~4天的潜伏期,也有的潜伏期为2天,患病羊只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被毛杂乱无光、出现40℃~42℃的高热,通常会持续高热3天左右,患羊多死亡于发热后期。患病初期可见患羊有水样的鼻液流出,随后发展为黏性脓性卡他样的鼻液,严重阻塞鼻孔,导致患羊出现呼吸困难和鼻黏膜坏死的症状,患羊眼部的分泌物增多,逐渐遮住眼睑,并继发结膜炎。患羊出现发热症状后可见口腔黏膜有轻度的充血、糜烂,严重者可扩散至整个口腔,坏死的组织最终会脱落形成不规则的糜烂斑块,发病温和的患羊可在短时间内痊愈。大多数患羊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导致体重迅速下降,并且迅速脱水,体温也会迅速下降,最终因全身衰竭而亡。母羊通常还会出现外阴的阴道炎症,大多伴有黏性分泌物,妊娠期的母羊感染该病后,则会发生流产、死胎等情况。急性感染的整个病程在5~10天左右,有些患羊会继发其他疾病死亡,有的则转为慢性型感染。

3.慢性型。慢性型经过的患羊病程可达10~15天,这类患羊多是由急性期的患羊转化而来,患羊早期的症状与急性型的相似,到慢性经过的晚期患羊多会出现口腔、鼻孔以及下颌等部位的结节性脓疱,应注意与传染性脓疱病进行区分。

三、综合防控措施

1.实施强制免疫接种。基于羊小反刍兽疫病的严重危害性,加强日常饲养过程中的疫病防控工作十分必要,其中疫苗免疫是最主要的防疫手段之一。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小反刍兽疫的强制免疫力度,各养殖户提高疫病防控的意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羊群免疫接种。具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对于新出生的羔羊应在出生后1个月时免疫接种1次,将冻干疫苗使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后按照1头份/毫升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在接种疫苗时应注意,对怀孕母羊进行免疫时,要注重相应的保护,防止出现流产等现象,在对羊群免疫结束后,还应做好疫苗免疫记录和羊群抗体水平的监测,确保羊群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够达到80%以上,以保证疫苗免疫对羊群的保护作用。

2.加强饲养和引种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供给饲粮的营养水平,根据羊群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的搭配饲粮,并适当的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坚持定时定量饲喂,可以有效提高羊群的自身免疫能力,增强其对各类疫病的抵抗力。此外,应做好饲料的储存管理工作,严禁饲喂羊群发霉、变质的饲粮,同时在采购饲料及使用工具之前也要做好调查工作,避免从疫区购入物资,增加本场羊只感染疫病的风险。

为降低发生羊小反刍兽疫的概率,养殖场应尽可能地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在对外引种的过程中引入感染羊只,造成养殖场内暴发大规模的疫病。若必须进行引种时,则应提前做好引种所在地的流行病学调查,严禁从疫区引入羊只,同时还需对引种的羊只进行临床和血清学诊断,确定其无异常后方可进行引种。引入外来羊只后应先单独隔离饲养30天,待兽医工作人员对其检查确认为健康羊只后方可进行混养。

3.做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工作。为控制好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传播,养殖场应加强圈舍、运动场地以及周边环境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圈舍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羊群足够的光照。饲养人员应每天对圈舍内的粪便、剩饲料及排泄物等及时清除,并对圈舍的地面、墙壁、水槽、饲槽以及各类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可以使用75%的乙醇、2%的氢氧化钠或者苯酚等消毒制剂轮换消毒,避免出现耐药致病菌等,确保消毒效果。养殖场内严禁生人随意出入,以防致病原被带入养殖场内。此外,在饲养过程中,应根据羊群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的调节饲舍的温湿度,夏季注意圈舍的防暑降温,冬季则加强防寒保暖措施,防止羊群出现应激反应,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诱发多种疾病。同时还应保证羊群的运动量,以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4.加强日常检疫工作。养殖场应加强羊群的日常检验检疫工作,建立完善的防疫、检疫管理制度,定期对本场内的羊群进行血清学检验,及时发现并淘汰感染羊只。同时当地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巡检工作,全面落实本地区小反刍兽疫的防疫监管,防止出现防疫漏洞,造成大范围的疫病流行。

5.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养殖场出现患病或者疑似感染的羊只后,应立即将羊只隔离,并划定、封锁疫区,同时上报给当地的兽医防疫机构,相关部门按照相关的规定逐级上报疫情,任何人或者单位都不可瞒报或者谎报。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小反刍兽疫的防控规定采集患羊的病料诊断,如确定为该病后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扑杀患病羊只以及同群羊只,将尸体与羊群的排泄物、剩饲料等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并且将整个疫区和使用的工具、器械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杀,对疫区及附近受波及的养殖场内的羊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6.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宣传推广。我国羊养养殖户具有较为分散的特点,这给相关部门的疫病防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有些养殖户缺少对该病的认识,即使羊群感染发病后,可能只认为是普通的受凉感冒,按照普通疾病进行治疗,最终给本区域内的羊群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该病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同时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小反刍兽疫流行特点、临床病症以及防控措施的技术指导。

四、小结

综上所述,羊小反刍兽疫病对我国的羊养殖业危害严重,饲养人员深入了解该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症状,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意识,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清洁消毒、疫苗免疫、疫病紧急处理以及日常检验检疫等工作,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促进我国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兽疫疫区圈舍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与防控措施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报告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不可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