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
2022-07-06孙成学辽宁省建平县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文│孙成学(辽宁省建平县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肉羊产量居于世界首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羊肉产品品质要求逐渐提升。羊肉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羔羊育肥期较短、成本低、周转快,因此能够缓解羊群供应量不足的难题。羔羊在出生后主要营养成分来源于母乳,通过采食初乳可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随着日龄的增加,羔羊机体组织器官快速发育,瘤胃逐步发育完善,体积增大,羔羊从非反刍阶段过渡到反刍阶段,营养来源也从乳汁逐渐转变为植物性固体饲料。传统的羔羊离乳期通常是指羔羊两周龄开始直至完全断奶阶段。做好羔羊离乳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羔羊后期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还可提高母羊繁殖性能。根据母羊的泌乳规律以及羔羊自身生长发育特点,不断调整饲养模式可大大激发羔羊生长代谢快,精力旺盛的潜力。羔羊离乳期内可使用代乳粉逐步替代乳汁,可逐步增加固体饲料,从而不断刺激瘤胃发育,帮助建立正常的肠道微生物区系。
一、羔羊生理特点及离乳期疾病
1.生理特点。羔羊出生后,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对周边养殖环境适应性差,容易受到各类环境因素的刺激,导致其出现不良症状。为降低羔羊应激因素,养殖人员需做好养羊场的环境清理工作,保证整体养殖环境卫生。同时,还应做好羔羊舍内的温度、湿度控制,及时更换羊舍内的垫料。由于新生羔羊的瘤胃尚未发育完善,胃内微生物环境失衡,因此无法消化吸收粗纤维。在饲喂过程中,养殖人员应根据羔羊胃肠道特点,调整喂食饲料种类,避免饲喂高纤维食物。其次,应保证母乳充足,避免羔羊出现消化道类问题。待羔生长至一定阶段后,生理机能逐渐完善可饲喂适量的粗纤维。此时可对羔羊进行适时断奶,通过不断调整乳汁与草料的配比,从而使羔羊从哺乳期过渡到完全采食固体饲料。哺乳期内应根据羔羊实际生理特征科学调配日粮,从而保证羔羊在该阶段内正常生长发育,避免后续生产性能下降。
2.疾病。羔羊离乳期内常出现腹泻等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羔羊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威胁羔羊生命安全。哺乳期内由于饮食模式改变导致羔羊出现生理应激。首先,羔羊离开母羊后心理反应强烈,易造成心理刺激。其次,羔羊集中饲养,进入新羊舍,对环境、卫生及用具等都可产生应激。应激条件下,羔羊体质较弱,容易造成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羔羊出现腹泻症状。
(1)病毒性感染:轮状病毒、羊病毒性腹泻病毒容易造成羔羊腹泻,且诱发混合感染危害羔羊生命。
(2)细菌性感染: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腹泻。大肠杆菌可造成羔羊胃肠炎和败血症,严重危害羔羊后期生长发育。
(3)寄生虫类感染:主要是球虫、肝片吸虫等进入羔羊消化道造成羔羊腹泻。该类型主要由于羊舍内环境卫生以及温度控制差造成。另外,饲养管理不当、漏风、日粮营养配比不合理等也可造成羔羊出现严重腹泻。
二、羔羊离乳期饲养管理
1.饲喂。羔羊出生后由于对有害菌的抵抗力较差,因此在出生后应尽快食用初乳,提高机体抵抗力。羔羊出生一周后可饲喂常乳,由于常乳营养水平较初乳低,因此该阶段的羔羊应单独饲养。待羔羊生长至14日龄时可提供适量的哺乳阶段饲料,该哺乳阶段饲料主要为颗粒料,每日投喂200克左右为宜。在羔羊到达1月龄后,其胃肠道逐渐发育完善,此时可向羔羊提供适量干草,同时应保证饮用水清洁卫生。随后逐步降低哺乳次数,为后期完全断奶提供基础。离乳期间内为促进羔羊快速生长发育,应适当增加羔羊活动量,待羔羊到达1.5~3月龄后可逐渐向草料转变,并维持在3月龄。该期间内使用的饲料应保证营养成分充足,种类多样,可以干草为主,还应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哺乳期间内应做好喂食时时间及次数方案,通常早、中、晚各喂乳一次。该阶段内还应对羔羊生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于生长发育较慢、体型较瘦的羔羊应进行短期优饲。羔羊在生长至3~4月龄后主要以草料为主,同时乳汁供应量应减小。日间管理时应将羔羊与母羊进行分群饲养和放牧。放牧前应补充适量的青绿饲料,待羔羊生长至4月龄后可进行夜间断奶。
现代羔羊的饲养管理中早期断奶是提高饲养水平的重要措施。羔羊在两月龄内进行断奶。断奶方式主要为7日龄时添加人工哺乳代乳品,在羔羊6~7周龄后断奶饲喂固体饲料。由于早期断奶可促进瘤胃发育、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母羊繁殖效率、降低饲养成本,因此被广泛应用。
2.断尾。羔羊断尾是离乳期饲养管理重点。新生羔羊断尾后可避免长尾造成体表污染,影响羊毛品质。另外,断尾更利于自然交配,有利于受胎率的提高,肉羊断尾后更利于育肥。羔羊是否可断尾与羔羊品种相关。细尾羔羊和杂交羔羊可进行断尾,但山羊、绵羊等不适宜断尾。断尾时间通常为羔羊5~10日龄左右,对于体弱的羔羊应延迟断尾时间。为避免伤口出现感染,断尾后应做好断尾处的消毒工作。断尾应选择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时间进行。断尾部位应位于第四尾椎处,公羔羊可在第二、三尾椎处进行断尾。断尾方法主要分为结扎法和热断法两类。其中结扎法操作简单、断尾效果好。结扎法断尾需用橡胶圈从第四尾椎中间进行缠绕,经过10天左右,羊尾可逐渐萎缩直至自然脱落。断尾后的羔羊应提供充足的乳汁,保证营养供给,同时断尾羔羊应单圈饲养一周。
3.打耳标。耳标的使用主要为羔羊系谱、生长性能等进行标记。由于羔羊耳朵较薄,因此适宜打耳标。在羔羊出生后,先将耳标牌系于羔羊颈部,待断尾时同步打耳标。耳标牌应提前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打耳标位置应躲开血管处。在将耳朵皮肤进行碘酒消毒后,将耳标用专用的打号钳戴在羊耳朵上。
三、羔羊疫病防控
1.饲喂管理。为防止羔羊离乳期出现严重腹泻,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补充微量元素、适当使用药物等进行防控。哺乳期内羔羊饲用的干草等应精选优质干草,避免蛋白质含量过高。同时,注意干草质量避免出现霉变。对于颗粒饲料的饲喂应遵循定量、定时、少喂、勤喂等原则。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可在羔羊饮食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避免羔羊出现腹泻情况。除此之外,还可添加菌酶制剂,哺乳期内的羔羊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维生素等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也可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和生物酶帮助胃肠道快速发育完善,减少腹泻发生。其次,还可通过饲喂适量中药进行腹泻预防。选用新鲜的蒲公英清洗完成后直接饲喂给羔羊,可防止腹泻的发生。对于有腹泻症状的病羊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另外,还可使用马齿苋进行腹泻预防。将马齿苋捣烂取汁液给羔羊服用,或煎煮后给羔羊灌服。
离乳期内代乳品的饲喂不当也可导致羔羊胃肠道疾病的发生,饲喂方式极其重要。代乳品通常需使用80℃左右的水混匀,待温度下降至38℃时进行饲喂。温度过低会滋生大量有害病原体,导致胃肠道感染,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另外,注意代乳品饲喂量,饲喂量不宜过大。由于羔羊瘤胃乳头尚未发育完善,因此饲喂量过大,易造成羔羊消化不良,出现腹泻。饲养人员还应加大羔羊的观察,及时记录羔羊离乳期内的喂食情况。
2.饲养管理。秋冬季节,饲养人员应提前做好羊舍内环境检查,做好室内的保暖和通风工作。冬季要提供温水,定期更换清洁饮水。同时,羊舍内垫料应及时更换,定期对羊舍及用具等进行杀菌消毒。严格控制羊舍饲养密度,避免过密饲养造成疾病高发。对于剪毛的羔羊需进行适当的药浴,每两周使用一次药浴,避免出现寄生虫问题,降低因寄生虫导致的腹泻。定期对羔羊体内进行驱虫。使用克虫星药物进行驱虫。适当增加运动,运动场面积通常为羊舍面积的2~3倍。天气适宜的情况下还可增加羔羊光照时间,保证羊群健康生长。另外,还可对羔羊注射四联苗帮助预防疫病。一旦离乳期羔羊感染传染病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对患病羔羊进行隔离,对于病死羔羊需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