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美的足迹——八上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导学
2022-07-06刘诗琴
刘诗琴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怡雅中学)
【导学目标】
《答谢中书书》选自部编本语文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短文二篇》。本文是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全文今已无存,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段描绘山水的锦绣文字。文章骈散结合,清丽明净,虽短而含韵不尽。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课前预习】
上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答谢中书书》,结合文下注释自行翻译,遇到不熟悉的字词自查字典、翻阅资料。关注课后习题,进行自主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
【导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答谢中书书》。先自由读一遍文章。
一、读出韵律之美
1.读准确
大家把不熟悉其读音或意义的字圈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歇(消散)颓(tuí,坠落)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人间)仙都(仙境)
与(参与,欣赏、领悟)
2.读整齐
这篇文章的句子比较整齐,我们得读出它整齐的味道。四字词语主要是二二节拍,有些句子有领起字,得短暂拖一下。
大家先用铅笔在文中标示出节奏,再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读出韵味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眼往往确定文章的中心内容,本文的文眼是“山川之美”。
既然是写山川之美,那我们还得读出一点儿看风景的味道。壮美宏大之景常常要加点儿延长音重读,比如本文中的“入云”“见底”“交辉”“俱备”和“夕日”。读后面的几句,那就不一样了,“将歇”要读得轻缓一些。“乱鸣”要读得轻柔,“竞跃”要欢快地重读,最好带点儿笑容。再读。
二、品味意境之美
1.闭上眼睛,寻找景物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感受。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呢?请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我看到了入云的高山,见底的清流。
我看到了五色的石壁,青翠的竹林。
我看到了将歇的晓雾,欲颓的夕阳。
我还看到了竞跃的鱼群,它们的鳞片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2.调动感官,展开联想
接下来我们一起调动感官,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请一位同学配乐读,大家一起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
我听到了凄厉悲凉的猿啼,还有婉转动听的鸟鸣……
我闻到了早晨山林间清凉湿润的雾气,闻到了百花深处酝酿的芬芳……
如果说盖博和苏珊娜的爱是爱在神性的死中战胜了自然性的死,那么,浮西努对盖博的爱,便是努力地将一眨眼的幸福变成永恒的情爱,浮西努因为战争,可以让自己对一个男人的爱意轻而易举地无限地扩张,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使整部作品充满诗意。
我触到了清冽的溪水、冰冷的石壁、从山谷刮来的寒风……
思考:“猿鸟乱鸣”,为何不是“齐鸣”?“乱鸣”是自由地鸣叫,“乱”更能显示出山林蓬勃的活力,这里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使文章意趣盎然。
短短的一篇文章,居然有这么多美景让我们欣赏!我们仿佛追寻着作者的足迹,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江南,和他一起欣赏山水之美!
3.升格写作,描绘美景
接下来,我们合上书本,慢慢地回味这段旅程。用一些比较有诗意的句子来描绘一下旅途中的点滴:
山川无言而有大美。
“高峰入云”
你抬头看,远方那高峻巍峨的大山直插云霄,静静地向你昭显着山的威严;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你____,___,___;
……
此处,注意视角、距离、时间、感官等等的变换,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来写。
请学生任选一处景物写一句话,让另一位同学来猜猜是从文中哪句读出的这番风景。
三、寄托情志之美
这篇文章语言如诗,风景如画。可本文并非陶弘景纯粹的描山绘水之作,因为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回信。标题中的“书”指什么呢?
书: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所以他要在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个句子就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思考探究
那我能将这个“与”改为“赏”吗?请结合老师给的资料思考一下。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
不能,“赏”是带着情感去观赏,“物皆著我之色彩”。但是陶弘景的心境更宁静、更淡泊,他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所以,“与”才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
2.知人论世
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 岁时就入朝为官,在朝廷任职20年。后来辅佐梁武帝,当了宰相。37 岁这年,陶弘景辞官,隐居山林,人称“山中宰相”。梁武帝很感激陶弘景给予的有力支持,亲笔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书“山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辅政,重回朝廷。然而,徜徉于大自然怀抱之中,并为道家仙风所陶醉的陶弘景,接到诏书后,深思良久,下定了不出山的决心。提笔写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只有这样一个淡泊名利,厌倦官场,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与其奇者”。
3.共谈山水
作者在文中寄寓了遁形于山林、崇尚自由与宁静的山水情怀!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纵观历史,你觉得还有哪些人能与陶弘景共谈山水、“与其奇”呢?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林逋(bū)——“梅妻鹤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四、传递诗意之美
山水之间,充满光彩与自由,我们的心灵可以遨游其间,驰骋万里,不再有尘世的纷扰。此时此刻,让我们跟随陶弘景的步伐,“与其奇”!
1.限时5 分钟,将本文改写为一首现代诗
2.佳作示范
无处不在的欲界仙都
张云哲
抬头望去,它是浩瀚无垠的青天
低头望去,它是泉水中快活的鱼儿
向远方望去,它是烈火般的夕阳
向四周望去,它是竹林中如梦幻如泡影的朦胧雾气
细细地听,它是猿鸟自由的鸣叫
细细地闻,它混着泥土与青草的芳香
细细地抚摸,它是粗糙树皮下孕育的生命
你问为什么没有见过它
我会回答什么呢?
毕竟,这是一处只有美与自由的世外桃源
毕竟,它就在你心里
[点评]此诗的改写从文本中的意象出发,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描绘出一幅梦幻般的人间仙境图景,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真切地品味到风景的奇异美好。
3.佳作共赏
林中
周睿孜
时光悄悄地溜走
竹林却定格在夏季
不知猿是否做了噩梦
在森林怀中大声哭泣
山川之美
刘汐子睿
山峰冲入了云霄
阳光穿透了河流
悬崖上的石壁
凹凸不平,是自然伟力的碰撞
交相辉映,是夕阳的梦幻色彩
森林里的大雾
让我想去寻觅其中的宝藏
涟漪间的小鱼
似乎正在弹拨跳跃的音符
回归
唐钰
我从山川走过
那两岸的石壁如天边辽阔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一切绮丽如欲界仙都
遐想于山川之间
沉沦于山河之美
我虽是过客
亦是归人
谈山川之美
张鑫悦
山川之美从来不只有人在谈
群鸟聚在空中
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溪独自一人
条理清晰地分析
溪中的鱼纷纷跃出水面
吆喝着要他再讲一遍
渐渐地,太阳被西边拉扯
风着急地去跟竹叶分享
溪边的小草赶忙一起讨论
生灵都在天黑前停止了他们的闲谈
跟着点点星光睡去
山川之美
张溢芝
白云曾包围那里
鸟儿曾停歇那里
我拨开雾帘,迈出了那片天地
血色的夕阳染红了我的眼眸
清凉的水花溅湿了我的衣服
鱼儿,不要为我哭泣
当我迈出这片天地
这片天地也长久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山河
聂子翔
仰望,是高耸入云、陡峻峭拔的山峰
俯瞰,是清澈见底、细缓清净的溪流
前视,苍翠欲滴的竹林悄然映入眼帘
环顾,五色交辉的石壁静默地向远方绵延
巍峨,空明,闲逸,沧桑
可是,真的只有这些吗?
你听,朦胧的晨雾中有猿啼鸟鸣的破晓之声
你闻,深邃幽暗的谷地上弥漫着潮湿的芳香
你感,如血的残阳下雁落鱼跃的鳞羽柔滑
站立于耀日之下,彳亍于月夜之中
我不见了它,它也就不见了我
我即是它,它就是我
静静地
静静地
我们身心合一
五、教师小结
这堂课,我们进行了层层推进的听说读写活动,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怀,充分展示了大家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审美素养,甚至还重新点亮自己内心对诗意的追寻。我想,追寻美的足迹,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