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构改革场景中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内容及结构探索性研究

2022-07-06孙思睿刘帮成

关键词:基层干部编码概念

孙思睿 刘帮成

(1.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051;2.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

一、 引 言

个体主动对改革成功起了关键性作用。(7)Hameduddin T, Fernandez S. Employee Engagement as Administrative Reform: Testing the Efficacy of the OPM’s Employee Engagement Initiative[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19, 79(3): 355-369.但现实中,大量研究聚焦在改革顶层设计、组织治理、协同逻辑、政策评估等宏观视角,(8)周志忍,徐艳晴.基于变革管理视角对三十年来机构改革的审视[J].中国社会科学,2014(7): 66-86,205-206.忽略了个体自发、主动行为等对改革成功的益处。(9)Ahmad A B, Straatmann T, Mueller K, et al. Employees’ Change Support in the Public Sector——A Multi-Time Field Study Examining the Formation of Intentions and Behaviors[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21, 81(2): 231-243.基于微观视角,本文讨论机构改革场景中基层干部的主动作为这一积极的自主行为,弥补了以往研究的视角缺陷。本研究通过扎根探索来构思主动作为的内容与结构,了解公共部门改革场景中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要义。(10)Perry J L, Wise L R. The Motivational Bases of Public Service[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90: 367-373.以往研究运用源于西方私人部门发展的主动行为等概念,而本文则弥补了以往研究中较少关注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遗憾。(11)芮国强,宋典.促进或抑制: 情绪劳动对政务窗口人员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20(9): 24-32.阐释机构改革场景中基层主动作为的行为内涵,将为洞悉基层干部如何成为改革方针的贯彻者、人民群众爱戴的“好干部”,(12)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提供具体参考。

遵循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构念开发步骤,本文采取扎根研究方法来具体化主动作为。首先,选取中部H省L县经历2020年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六个单位调研,半结构化访谈了62名基层干部,用作构思主动作为的原始素材。接着,使用320份开放式问卷的数据,进行项目库饱和度检验,明确访谈质性探索所获主动作为内容结构的合理性。受行为公共管理研究思潮影响,本文探索了机构改革场景中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内容、结构及特点,以期为机构改革场景中基层干部队伍管理提供参考。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 主动作为及其相近概念的定义与发展

鉴于个体主动性(Proactivity)的重要意义,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探索。主动性与主动行为研究起源于互动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环境、行为持续影响着彼此,而主动行为产生于当人可以有目的地或直接地改变他们所处社会或非社会化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等)时。(13)Bateman T S, Crant J M. The Proactive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Measure and Correlate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3, 14(2): 103-118.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贝特曼(Bateman)与克兰特(Crant)提出主动性是“相对稳定的、影响环境变革的行为倾向”。但起初学者认为主动性是稳定行为倾向,行为内容无法描述,克兰特(Crant)在重新构思主动行为(Proactive behavior)时,提出“旨在提高当前环境的首创行动,是对当前情况的挑战而非被动适应”的新内涵。从广义上讲,主动行为包含“一系列自我发起的、行动导向的行为,旨在改变情况或个人实现更高的自我或组织效能”。(14)Crant J M. Proactive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26(3): 435-462.格兰特(Grant)与阿什福德(Ashford)认为应突出主动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强调主动行为的特征包括“自我控制的、未来导向、发生在组织中”,具体而言,“个体产生主动行为的目的是带来变化,改造环境(比如引入新的工作方法、影响组织战略)和/或改变自身(比如学习新技能以应对挑战),关注未来导向(预期)与变革导向(控制)”。(15)Grant A M, Parker S, Collins C. Getting Credit for Proactive Behavior: Supervisor Reactions Depend on What You Value and How You Feel[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9, 62(1): 31-55.以上源起西方的主动行为概念都突出强调主动行为具有变革性,但变革导向的行为无疑会带来心理或政治性风险,与公职人员需谨遵组织规则而非企图改变不符,尤其与受儒家规范影响的中国情境与氛围相去甚远。(16)Parker S K, Williams H M, Turner N. Modeling the Antecedents of Proactive Behavior at Work[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6, 91(3): 636.(17)刘华兴,王铮.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测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0(1): 107-122.近年来,帕克(Parker)和廖(Liao)提出了一种讲究策略、以明智方式行动的主动行为,“明智主动”更容易被组织接受。(18)Parker S K, Liao J. Wise Proactivity: How to Be Proactive and Wise in Building Your Career[J].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016, 45(3): 217-227.结合斯滕伯格(Sternberg)对明智(Wise)的定义,(19)Sternberg R J. Wisdom,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Synthesized[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明智主动”是“考虑与自我、环境、他人平衡的主动行为”。其中,考虑与自我的平衡强调主动对自我安危(身体、时间等)的影响,追求自身能力适配于主动;考虑他人是强调要换位思考,具有同情心,乐意向他人提供帮助;考虑环境表明,自己主动提出建议或新工作方法等是基于组织的利益。(20)Parker S K, Liao J. Wise Proactivity: How to Be Proactive and Wise in Building Your Career[J].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016, 45(3): 217-227.

中国语境下,基层干部主动亦有各种行为表征。例如,以公众为中心,关注其长远需求与愿意提供额外服务等是主动服务的表现。“放管服”改革中,公务员的主动创新担当体现在主动处理改革现实问题与群众利益诉求等方面。(21)谭新雨,刘帮成.基层公务员创新何以提升“放管服”改革成效?——基于组织学视角的逻辑解释[J].中国行政管理,2020(3): 83-91.公务员主动负责与担当是自由决定的角色外行为,体现在谋求政府组织问题的解决以及绩效的改进,(22)唐健,方振邦.服务型领导对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2): 88-98.还涵盖主动忠诚于组织、积极参与和提供公共服务等内容。(23)刘帮成,陈鼎祥.何以激发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一个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框架[J].公共行政评论,2019,12(6): 6-19,197.

总体而言,中西方学者对于主动性、主动行为、主动作为等概念的定义描述相似,共性是在工作场所中由个体驱动、自我发起等。但同时,概念定义等亦有差异,例如西方学者认为主动意味着“自发”与“变革”,强调带来事情的改变,所以应具“策略性”,“明智主动”更易令人接受。而中国学者则认为干部主动要强调“服务性”与“回应性”,尤其关注如何积极落实单位任务、回应上级与群众需求。这说明,主动作为的内涵具有跨文化、跨部门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处在改革事业当中,主动贡献与开拓还需重视场景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主动作为的管理有效性,本文提出,要针对机构改革场景中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具体内容和结构进行扎根研究。

(二) 主动作为可能的内容和结构

回顾文献,主动行为可依据行为范围、内容与发起对象来划分。其中,按照行为范围,可将主动行为本身限定为广义与狭义。广义主动行为发生范围较广,具有主动寻求信息、识别问题、提供建设性的变革建议、改变环境等表征;狭义主动行为存在场景与情境受限,即主动行为仅在特定情况下出现,(24)Ghitulescu B E. Making Change Happen: The Impact of Work Context on Adaptive and Proactive Behaviors[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2013, 49(2): 206-245.包括主动社会化、寻求反馈、策略营销、职业管理行为等。根据内容划分,主动行为包含积极构建、制造意义和关系建设。积极构建(促使环境变得积极)是为了获得工作中与他人评估相关的信息或绩效活动反馈,以减少不确定性感受,明晰自身在组织中的定位;制造意义(寻找信息或反馈)是通过主动寻求信息与反馈以了解组织价值观,帮助自身适应组织环境;关系建设(社会化、网络化、构建与领导的关系)是建立同事间合作网络、同领导的和谐关系,或者进行团队社交等。而按照发起对象,主动行为则包括自我导向、团队导向以及组织导向三种类型。(25)Griffin M A, Neal A, Parker S K. A New Model of Work Role Performance: Positive Behavior in Uncertain and Interdependent Contex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2): 327-347.

水之源 城之韵——江苏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建设剪影……………………………………………………………… (14)

(三) 文献启示

以往文献对本文的启示如下,第一,主动行为大多为西方企业研究成果,不能完全照搬到公共部门的模板化工作情境中。尤其以“变革性”为特征去定义主动作为,会令该积极行为与公共部门须紧守法律法规与制度约束的工作实际冲突。基层干部更被呼吁要主动地“接受并负起责任”,(26)陶文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18(6): 35-39.由此,有必要深入区分中西方以及具有部门差异的主动作为内涵。第二,以往的主动行为研究并未突出情境影响,然而,讨论不同场景中的主动作为特征,才能便于主动作为的针对性管理。公共组织中,自我主导的行为往往容易破坏“和谐”,因此,不确定性环境中,基层干部主动作为应更灵活、更明智,更懂得“取舍”,一方面主动服从规则,另一方面主动突破障碍,令他人接受的主动作为更值得鼓励。综上所述,本文提出构思机构改革背景下基层干部主动作为,应因地制宜地具体化行为的内涵,以更有效地激励广大干部主动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四) 本文的理论构思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领导干部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27)热议: 想干愿干积极干 能干会干善于干[EB/OL]. (2016-03-14).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0314/c117092-28196761.html.说明主动作为不应盲目,贡献创造性改变不完全依赖于越轨,要讲究“善于干”,要适应文化与环境背景,在改革中“明智地”主动。故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公共组织环境与改革背景,在“明智主动”概念基础上探讨主动作为的内涵。

“明智主动行为”涵盖个体、他人、环境或情境三维度。该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量力而为”“同心协力”观念相近,凸显出行为的灵活性,倡导在自我能力、团队合作与集体精神权衡下行动。但公职人员公共服务动机更高,拥有“自我牺牲”精神,愿意为公共事业献身。因此,主动作为还应具备价值导向,结合传统价值观影响,突出“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等理念。由此,本文在“明智主动行为”基础上,认为主动作为还具有贡献社会的结构,以彰显基层干部的“执政为民”服务导向与“舍身为国”家国情怀。所以本文中主动作为是一个四维度结构的概念。

其中,与自我管理和能力相匹配的主动作为,强调基层干部在改革的严肃问责压力下,懂得量力而为,主动高效去落实工作任务。与他人满意相匹配的主动作为,体现在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改革矛盾涌现更需要合作去实现互利共赢,因此主动作为是一种明智表现。与组织发展相匹配的主动作为,既强调为组织发展提供有益行动,例如,积极建言提供建议等,也包括为组织建设把关、站岗、指出不足等坚决维护组织利益的坚守行为。与贡献社会相匹配的主动作为,凸显了亲社会导向,尤其强调主动作为的亲社会性,支持“和谐社会”“大同社会”等理念,是“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标的践行。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具有四维度结构的主动作为,接下来,将运用扎根研究来进一步检验。

三、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设计

本文以半结构化访谈形式来开发主要概念,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根据以往研究,例如中外主动行为经典概念、中国语境下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定义,具体化核心概念的潜在特质,形成扎根探索的理论素材,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针对调研对象所处的改革环境、组织面貌、工作情况等来归纳核心概念可能受到的外部影响。结合有关政策与组织规定,对经历改革的基层干部访谈,了解不同背景信息(机构、职务、职级、职位)受访者对政策的理解与改革的感受,来明确情境与核心概念的关系。第三,半结构化访谈。给予每位访谈者主动行为、主动作为等学术与字典定义,让受访者在定义基础上,结合改革时期工作感受、自身工作性质与特征,描述对于核心概念的认知,概括特点、表现形式或列举1—3件相关的事件等,以此收集核心概念的构念分析素材。第四,编码与构思生成。遵循扎根研究步骤,编码调研所获文本素材,形成无理论预设概念,总结与概括其类属。第五,对核心概念模型予以修正,验证其内外信效度,通过问卷调研来验证项目库饱和情况。

(二) 样本选择

本文的调研共计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首先,深度预调研,开展半结构化访谈,积累后续调研经验。2019年10月选取中部某省会城市经历机构改革的12个行政执法机关调研,访谈改革单位主要领导,获取他们关于本文核心概念的基本看法与感受,该阶段累计访谈(每次访谈长达1小时或以上)5次,为后续正式访谈的问题设计提供积累。

其次,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核心概念开发素材进行扎根分析。访谈对象均来自中部某县,该县于2020年7月底完成新一轮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涉及六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人员,主要调整包括成立“两块牌子,一个班子”的综合行政执法局,同时,各个县辖乡镇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依据改革方案,于2020年8—9月选取两类对象集中访谈,受访对象在改革情境、单位工作性质、工作能力方面具备较强的代表性,可以反映本文关注的机构改革情境,以及县及以下行政区域的基层干部群体真实的工作状态。受访者共有三类,包括机构改革牵头单位(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领导,改革前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但未被划转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新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队伍现任主要或分管领导、执法队队员。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访谈人数共计62人,每位受访者接受20—40分钟访谈。

最后,开放式问卷调研,为本文扎根研究所得核心概念的理论饱和度做验证。同时,为明确本概念还可推广于其他公共部门改革场景,选择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公共部门改革的基层干部参与调研。为获得受访者真实的认知感受,避免受访者因为隐私暴露等原因有不实回答,采取网络开放式问卷调研。2020年2—4月在问卷星平台收集数据,调研设置了基本工作信息等题项(包括单位性质、领域、级别、职务、工作年限、曾或正在经历的改革内容等),检验受访者身份真实性。问卷题目包括“请结合您的工作经历与观察,描述在公共部门改革(例如,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背景下,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动机与影响等五个问题的答案”,受访者根据五个子问题填写不低于10到20字的答案。累计回收1049份问卷,人工筛选出无效答案(身份与工作信息不匹配)后,最终保留320份问卷进行文本分析。320人基本信息如下: 男性91人,占比28.4%;年龄20—30岁之间279人,占比87.2%,31—40岁之间28人,占比8.8%,41—60岁之间13人,占比4.1%;公务员104人,占比32.5%,事业单位职工116人,占比36.25%,国企职工100人,占比31.25%;科员与科级100人,占比31.2%,处级及以上4人,占比1.25%。受访者包含三类基层干部,代表了三种典型的基层工作环境;同时,受访者工作年龄与工作级别与本文关注的基层干部群体身份信息整体相符,可以确保本文核心概念得到饱和度验证。

表1 访谈样本描述性统计(N=62)

(三) 半结构化访谈

采取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回顾式探查,让受访者列举自身在改革时期处理工作中主动作为的1—3件事,并详细阐述事件起因、过程、结果、感受与想法等。访谈前,研究团队通过文献梳理、新闻案例素材收集、预调研等,进行访谈设计,明确访谈提纲。研究者于2020年7月与正式访谈单位L县县委组织部取得联系,表明调研来意,多次沟通并制定了详细调研方案,讨论与完善了访谈计划,为正式访谈做足准备。正式访谈由L县县委组织部集中通知以及协助安排。2020年8—9月,每个受访机构统一组织半天时间安排访谈,每次访谈5—6名成员,访谈由管理学背景在读博士研究生主导,一名组织部干事陪同,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对访谈录音,访谈结束后由研究团队统一整理与校对访谈材料,作扎根研究的编码分析。

四、 主动作为内容模型构建

本文内容模型构建以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方式进行。第一,项目库建立。研究人员将访谈录音与现场记录的访谈材料、问卷材料录入计算机,将无效样本删除,获得有效样本62份。第二,开放式编码。研究人员以访谈形成的62份记录为基础,对所有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将回收的62份材料按照开放式编码原则整合,对主动作为事例组合归类。第三,选择编码。提炼概念的初级次要类属,将上一阶段开放式编码的初始概念组合分类。第四,主轴编码,最终确立主动作为结构。第五,理论饱和度检验。循归纳研究路径,搜集320份开放式问卷的行为描述,按照内容分析方式归类,作为访谈资料扎根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数据。

(一) 三级编码

“开放式编码”关注意义与情境,研究人员将资料分解为可操作片段,解释资料片段蕴含的思想,用“在盒子外思考”方式抽象出合适的词语或概念来描述分析资料。在该阶段,研究团队邀请了一名在政府机关工作十多年的副科级公务员加入,共同参与访谈资料的开放式编码过程。研究团队统一核定与讨论后,从62份访谈资料库中选取出137条原始记录进行概念化分类。选择式编码的目的是选择概念“核心属性”,处理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通过明确资料故事线,厘清主要与次要范畴。主轴编码是辨别范畴的属性与维度,检验范畴并完善概念类属,即可使核心范畴与次要范畴建立联系。根据文献讨论,本文将主动作为概括为四大范畴。在主轴编码阶段,研究团队邀请了四位外部专家(表6)对137条原始事件、概念与主要、次要范畴进行整合与评估、比较、理解、筛选。通过以概念频次与重复次数为基准进行多次讨论,最终形成涵盖62份访谈资料、4个主要范畴的44个次要范畴的资料库。所有分析资料与原始事件(样本码)如表2—表5 所示。

表2 主动作为维度一概念、范畴的编码结果

续 表

表3 主动作为维度二概念、范畴的编码结果

表4 主动作为维度三概念、范畴的编码结果

表5 主动作为维度四形成概念、范畴的编码结果

表6 外部专家基本信息

(三) 项目库的理论饱和度检验

项目库理论饱和度检验的目的在于了解扎根探索之外是否存在新概念未纳入项目库,本研究使用开放式问卷中所得的320份数据验证。遵循严格的项目素材筛选标准,包括项目必须在汉语中有清晰的含义,项目必须指向个人的行为等原则,研究人员基于项目内容相似性保留了188个项目。根据筛选结果,项目库归类分析结果与先前的关系属性、概念维度相符合,没有出现超出44个次要范畴之外的新概念,但却发现7个次范畴(a13、b6、c3、c13、d2、d3、d4)未在理论饱和度检验中出现,说明此7个范畴可能较少发生。但针对320份问卷所做的内容编码未获得新的范畴,说明本文建立的项目库在理论模型上饱和。

(四) 主动作为的同心圆模型

根据实证检验,本文提出机构改革场景中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同心圆模型。本文中核心概念涵盖的四维度结构(图1)得到了数据结果支持,具体发现如下。

图1 主动作为的同心圆模型

第一,主动作为包含与自我管理和能力相匹配维度。自我管理即个体在工作方式与推进过程上进行选择,通过计划、筹谋等方式行动。例如,改革后调到新工作岗位的基层干部可通过主动了解当地风俗文化,因地制宜地调整;面临不熟悉与不确定的情况,主动“留心”,关注隐患或问题,积极思考改进办法;对待不熟悉的工作与环境,不找借口、不拖延,主动去开拓,创造条件完成工作。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主动作为则主要是关注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以及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蓄能。

第二,与他人满意相匹配的主动作为得到数据支持。他人满意包含(外部)群众满意与(内部)集体满意。研究数据表明,基层干部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会主动了解群众的关切、询问需求、告知信息、主动联系、回应问题等,尤其是在改革变动中,会利用专业知识与信息,帮助服务对象了解规定。调研中,城管行政执法队员除执行执法任务外,还主动告诉执法对象合法摆摊地址,类似行为都是基层干部力求他人满意的表现。集体满意方面,主动作为表现为与同事、领导主动沟通与交流,主动提醒与关照不熟悉业务的新同事等。以上在正式与非正式场合建立紧密联系、互帮互助的主动作为,都与他人满意相匹配。

第三,与组织发展相匹配的主动作为亦有两个层面的表现,即出于组织利益考虑的促进性行为和担忧组织遭到威胁的抑制性行为。为牵线主动提供建议,主动告知上级工作进展,总结与反馈等,都是旨在推进组织有序发展的促进性主动作为。抑制性主动作为则是为组织可能发生或遭遇的事情提供预警与备案,以及发现不合规时紧守底线,不惧怕自我利益损害而主动指出问题等。

第四个维度是与贡献社会相匹配的主动作为。这一主动作为一般为基层干部流露的亲社会导向行为。例如,行政执法干部在非工作期间主动提醒公众,或是监督企业违法事件等。此外,基层干部以主人翁精神,主动清扫工作环境、收拾与布置工作场所,亦是为了令前来办事的群众有良好体验。

总的来说,四个维度主动作为结构得到数据验证,且各维度主动作为的内容互不排斥,还有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即各维度主动作为会在同一个体身上同时发生,也会随着个体认识与环境改变逐渐呈现。调研发现,受访者在改革中既做出了提升能力的主动学习行为,也会在认识到改革中有问题需要解决时,主动寻找资源与合作来化解矛盾,且认识越深刻,行为越主动。这说明,基层干部的主动作为具有灵活性与张力,是关注大局与趋势变化的“明智主动作为”。

五、 研 究 结 论

(一) 研究总结

本文以中部L县机构改革为研究场景,运用扎根方法,讨论了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内涵与结构。研究发现,机构改革场景中的主动作为,是思考自我、他人、组织、社会的需要、策略、互动与目标而形成的“明智主动作为”,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第一,主动作为不仅瞻前而且顾后。瞻前表现在对工作留心,先人一步、抢占先机,同时还时刻做好准备,事中关注工作进展,事后监督、总结、反馈、思考。访谈中发现,基层干部为主动融入新工作,会主动向有经验的同事讨教,应对新任务时会详细观察与学习他人的处理方式,事后则会主动总结复盘。这些主动蓄能的作为表现,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瞻前”“顾后”的全局性特点。

第二,主动作为并非突出变革导向,而是具备“匹配性”特征。“明智主动作为”是积极创造变化、渐进调试的行动,具有明确的匹配性关注,包括追求与社会、组织、他人、自我的和谐,是主动地“接受并负起责任”。改革当中遇到部门联动等困难时,基层干部会主动了解合作方的需要与难处,积极沟通、换位思考、解决矛盾、同心协力。“明智主动作为”追求实事求是,而非只展现个人锋芒。

此外,主动作为有强度不一的行为策略。遇到改革困局,个体选择何种行为举措受组织与工作环境影响,还同个人特质息息相关。例如,基层干部在改革中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需处理大量“领导交办的任务”,主动策略性选择是指,遇到在意过程的领导,则告知工作进展并进行细节提醒等;遇到在意结果的领导,则不必反复地告知与提醒,这时,主动去监督任务落实与积极总结等更佳。基于此,主动作为是一种“明智”策略性行为。

图2 主动作为的特征

主动作为在时间、空间、强度上具有差异,因此能够较为清晰地观测其潜在特征 (图2)。 本文的核心思想在于,在机构改革场景里,基层干部关注自我管理与能力、组织制度与政策、他人期待与社会环境等与自身主动作为的匹配性,其灵活做出的时间、空间、强度各异的变通化主动作为,系充斥调整、变化的动态环境中,基层干部采取的一种因地制宜性“明智行为”。

(二) 研究启示

植根于机构改革场景,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本文明确了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含义,为深入解读基层干部如何主动接受和参与改革,提供了独特的微观视角。本研究拓展了主动作为概念,特别是为主动作为提供了情境化内涵。研究结论对于启示基层干部成为“能干会干善于干”的“榜样”角色,推进改革事业成功,提供了帮助与指导。

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提出对策建议如下。首先,深化改革事业中,应进一步细化干部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与考核应更加注重过程导向。由于主动作为具有时间范围上的“全局性”,故可进行过程激励,全局性设计主动作为的管理方案,而非仅强调管理结果。其次,深化改革时期,应进一步在“包容型”组织环境塑造上下功夫。由于主动作为存在扩展张力,因此,更具包容性的政策与制度保障,以及和谐包容的组织氛围、领导同事关系等,都能较好形塑与激励干部作为。最后,要加速改革时期干部的能力建设。改革当中,法律与制度调整较频繁,基层干部“干中学”才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这既有赖于干部自身提升动机,同时也离不开老干部主动“传帮带”、各类培训、部门交流、项目学习等有效“赋能”举措。

(三)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有以下不足,希望未来进一步完善。首先,本文虽然通过质性研究构思了机构改革场景中基层干部主动作为的概念,并运用多样化被试群体数据来检验概念的概化效度,但在研究数据收集上有一定局限。比如,扎根访谈对象、项目饱和度检验被试等样本量较少,导致研究结论解释力有限,未来应采取更严谨的调研方式,提升研究的解释效力。此外,本文以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来观察机构改革,但其他类型机构并未考虑在内,因此本文仅对深化机构改革的一个具体场景进行了缩影讨论,未来需对其他场景综合考量与设计研究,以更充分地凸显研究效力。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编码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生活中的编码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幾樣概念店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Genome and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