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评估贝伐单抗一线治疗老年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潜在价值
2022-07-06彭晓李敢春陈诚
彭晓,李敢春,陈诚
(1.武汉市第七医院 普外科,湖北 武汉 430061; 2.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湖北 黄石 435000)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共125例老年mCRC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武汉市第七医院接受Bev联合奥沙利铂基础方案(FOLFOX或CAPOX)。其中,男59例,女6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年龄>75岁52例,≤75岁73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0分105例,1分或2分20例;右侧原发肿瘤63例,左侧62例;肝转移59例,无66例;淋巴结转移62例,无63例;肺转移59例,无66例;1个转移部位49例,≥2个76例;原发肿瘤切除100例;有辅助治疗史36例;KRAS外显子2野生型68例,突变型57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44.0(16.50,377.58)ng·ml-1;中位随访时间为28.9个月。纳入标准:(1) 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mCRC;(2)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V1.0[8],存在CT/MRI可测量或可评估的肿瘤灶;(3) 无转移性肿瘤治疗史。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该方案。排除其他部位原发性肿瘤、脑转移、肠梗阻或活动性胃肠炎、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或研究前使用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案者。
1.2 治疗及随访
1.3 血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血清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变化趋势
表1 血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变化趋势(n=125) pg·ml-1
2.2 血清An 2与I 8水平的相关性
图1 血清I 8与An 2基线水平以及第2治疗周期前(D14)较基线变化值之间的线性关系
2.3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根据随访结果,所有患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7.6个月和25.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右侧肿瘤、野生型KRAS外显子2、肝转移、≥2转移部位与较短的PFS和OS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肝转移与较短的PFS和OS有关(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2.4 血清因子水平与肝转移的关系
表3 肝转移组和未肝转移组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的差异 pg·ml-1
图2 ROC曲线分析血清An 2、I 8水平对于肝转移的诊断价值
2.5 血清An 2和I 8的预后价值分析
表4 血清An 2、I 8基线水平与mCRC患者OS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