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中国年——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2022-07-06魏白蓉
魏白蓉
“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冬去春来又尽年,风花雪月谈笑间。”“新年到,老幼尽开颜。”皑皑的白雪,红红的灯笼,工整的对联,拉开了新一年的序幕。中国的年,是团聚的年,在千家万户的欢声笑语中展现了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国的年,是希望的年,在举杯欢庆中真诚地为亲人许下祝福;中国的年,是回忆的年,在烟花绽放下回想这一年所经历的美好时光;中国的年,如此的灿烂与热烈,是所有中华儿女一年的向往和美好心愿的寄托。
是什么让奔波于各地奋斗的人们齐聚一堂?是什么让一家人充满欢声笑语,表达思乡之情?是什么唤起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答:是新年。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对联,放眼望去,大红色尽收眼底,充满了欢乐和喜庆。对仗工整、简洁精美的对联,寄托了人们除灾辟邪、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在春节,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每家每户都会贴上各式各样的对联,为节日增添一些喜庆的色彩。
过年了,人们都团聚在年夜饭的餐桌前,在举杯共饮中谈笑风生。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这顿饭有“鱼香肥泼火,饭细滑流匙”的美誉,这是家庭中最舒适、最温馨、最用心的晚餐。餐桌上的新鲜海鲜和鸡肉等都会让人口水直流。但老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三道菜:新年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鲤鱼跃龙门,一步一步上升;新年的粉条,象征着新的一年更加顺畅无阻,平安吉祥;新年的鸡,寓意着来年招财进宝,财源滚滚。这是寄托着老人们的心愿和希望的菜,吃好这顿饭,新的一年会更加圆满。
过年了,守岁的夜晚也来了。年长者守岁,守的是珍惜时光、多子多福;年轻人守岁,守的是孝敬父母,是明日的美好,是智慧和品德的保留。苏轼守岁,守的是“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杜甫守岁,守的是“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守岁,是人们把心里的希望点亮,积蓄能量,等待梦想,守住新一年的财运和兴盛,摒弃去年的颓废、失败和低迷。人梦想中的希望总是美好的,就算没有新年寓意的寄托,人们也会想办法守住自己的梦想,展现自己的虔诚。
过年了,意味新的一年更加繁荣。人们向往新的一年,向往无尽的春光,向往万物的更新。生命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这岁月里,承载着人生的梦想,因为年复一年,一年比一年的生活好;时光如箭,留下岁月的痕迹,岁月为生命带来希望,带来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岁月静好,任由人们抒发豪情壮志,挥洒汗水,描绘出新一年的伟大蓝图。
记得小时候,我是在乡下长大的,每当快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互相帮忙—杀年猪,吃杀猪饭。一到这样的日子,村子里就会格外热闹,有时候可能每一家亲人和左邻右舍都会被请去吃饭,夸张的时候,一个月都在吃。在这段时间,孩子们很是欢乐。舞狮的、唱歌表演的、下棋的、聊天的人应有尽有,整个村子里热闹极了。那时候,我们一群小孩子,总是跟在舞狮队伍的后面,既高兴又好奇,十分快乐。大年初一时,孩子们都会学很多吉利话,哄大人们高兴,就可以得到红包,这些儿时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还十分触动我的心,真想回到那个单纯美好的时光。这个时刻,是我们一年中最美好的期盼。生命的指针会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分集结,进行一场庄严的跨越。在这样一场无声的虔诚中,静静聆听生命转动的方向,在平常的心态中感悟人生。渐渐淡去原来留存的记忆,向着新的方向出发。
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人长大了,来到城市生活之后,总感觉城市的春节和乡下的春节不太一样,但是,每当过年时,也很喜庆,家家都张灯结彩、放鞭炮,喜气冲天。每到晚上八点,一大家人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电视机前,烤着火炉,嗑着瓜子,边聊天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在联欢晚会的节目中,我最喜欢看幽默搞笑的小品和相声,但也会在美妙的歌声中陶醉。尽管每一年都过年,但是到了除夕这一天,还是会激动得睡不着觉。
回望过去,我们走过的那些时光,有谁能说得清楚,哪里是归路,拼凑美好的拼图,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曾经能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都是生命里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演绎着各种不同的人生,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找到合适自己的路。尽管艰难,但执着;虽然曾经也彷徨过,但回頭望望,就算是孤独无望,也过去了。在新的一年里,做更好的自己。
让我们用一颗真挚、热忱的心去敲响希望的钟,撞响心中的希望和梦想。在新的一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回味生活,坚持自我,相信生命存在的意义,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得强大。
花开中国年,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我期盼着来年的好光景,保持本心,努力前行,我也祝愿所有努力奋斗的人年年有好景,岁岁过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