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日文冠果

2022-07-06刘万祥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冠果家乡

刘万祥

“木瓜满瓤,麦子上场。”这是流行于镇原民间的一句农谚。

木瓜又名文冠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枝小而粗壮,呈褐红色;其叶小而对生,两侧稍不对称,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利锯齿;其花乃两性,雌花顶生,雄花腋生,花瓣黄白色;其果实呈黑色而有光泽,是高级油料。春季开花,秋初结果,耐干旱、耐贫瘠、抗风沙,易野生于丘陵山坡之处。因树形婀娜、叶形优美、花色瑰丽、果实奇香、枝瘦虬曲,所以,被现代人作为新型观赏树木栽培。

在我的记忆里,长在山沟里的植物多被牛羊啃食,柔弱的植物很少开花结果,唯有长在沟畔悬崖、梁峁上的文冠果花繁叶茂,硕果累累。

每年春天,家乡的沟边,悬崖梁峁上的文冠果花开了,一嘟噜一嘟噜非常鲜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说来文冠果开花也很奇异,从绽放花苞,花朵的颜色就在不斷变化着,开始是白色的,继而变绿,又变绯红,最后变成紫色,褪落坐果。

文冠果木质细腻而坚韧,是难得的装饰好木料。传说,在宋代名将杨宗保“穆柯寨三取降龙木”的故事中被神化。至此民间盛传其树,名之“降龙木”。

文冠果之所以有此称谓,是因其果实皮开裂时,外形酷似旧时文官的帽,故得名“文冠”。文冠果树被达官贵人竞相尊崇。历代文人墨客被文冠花果打动,写就诗章词赋传诵至今。

文冠果虽然是家乡古老的树种之一,但因其生长在山崖上,小时候顽皮,爷爷对我看管得严,所以我真正认识文冠果很晚。2016年,在进入“林家铺子”见到它之前,它已被精明的庄稼人从陡峭的悬崖上移引下来,栽培在宽敞的平原、曲折的沟壑,甚至河流,蓄积起来,伸展了上千年。但我不知道这个古老树种是从北方的黄土地里自行修磨锤炼而成,还是从南方、东南方的哪里随风飘散至家乡,或者游人携运而来。但少有洪涝的家乡,日照时间较长,有适宜文冠果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而文冠果根系深、主根发达,萌蘖性强,生长速捷,它就那么安营扎寨,开始了漫漫的旅程。家乡的劲风,吹拂着文冠果如孩童掌心大小的果壳成熟、开裂,二十颗左右花生米似的果粒,跌落下来。然后,应地母之约,文冠果的种子出行游历。在平泉镇上刘、屯字的曹路、武沟的冯俭等地分布着数百年文冠果的活标本,老树新花常开不败,成为家乡抗虫、耐旱、耐寒的稀罕植物。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中记载:“文冠果生……荒野间……树高丈余,叶似榆叶而狭小又似茱萸叶而细长。花开仿佛似藤花而色白,穗长四至五寸。结实状似枳谷而三瓣,中有子二十余颗,如皂角子。子中瓤如栗子,叶微淡,又似米面,叶甘可食。其花瓣甜,其叶微苦。”同代文士陈吴子所著《花镜》讲:“文冠果,树高丈余,皮粗多砢,木理甚细,叶似榆而尖长,周围锯齿纹深,春开小百花成穗,每瓣中微凹,有细红筋贯之,子大如指顶,去皮而其仁甚清美。若遇旱年,则实秕,小而无成矣。”同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文冠果:“性甘平,无毒,涸黄水与血栓。肉味如栗,益气,润五脏,安神养血生肌,久服轻健,百年不老。树枝煎熬膏药,祛风湿,强筋骨。”文冠果千花一果,精贵如它,仍一点一滴地裨益于人的日常生活和体质健康,实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

文冠果作为特色产业进入到镇原人们的心里,也是自然使然。2016年,县上多方考察论证,认为在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家乡种下一片文冠果,不仅能保护一方水土,还能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招商引资的“甘肃宝利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十三个乡镇建立文冠果种植基地,采取企业与农户入股合作的方式,漫山栽植文冠果,撂荒地变致富田。几年来,栽植面积达七万多亩。每年文冠花开的时候,就会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周边县市的游客前往观赏。对文冠果的认知和喜爱,已深入到家乡人的心中。

文冠果,这个神奇的树种,抗旱、节水、喜光,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千百年扎根家乡,是上天恩赐给陇原大地的摇钱树,恩赐给我们子孙的养生珍品。生长着文冠树的陇原大地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引领一个绿满山川、鲜果飘香、秀美富庶的新镇原从希望的田野上阔步走来……0ACE735E-D86E-4B72-842D-147C7533B9DC

猜你喜欢

文冠果家乡
基于层积的文冠果种子破除休眠研究
家乡一别四十年
冷、热榨文冠果油品质比较分析
文冠果的观花特性及其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
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油的工艺研究
夏天的家乡
北屯垦区文冠果育苗造林技术
家乡美等
家乡的早秋等
文冠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