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话记(六)
2022-07-05主持人张建京
主持人 张建京
在洛阳市美协和作协的共同关注下,“图话记”栏目诞生了。说是“图话记”,其实不仅限于“图”,绘画、雕塑、设计等等其他美术形式,也是这个公众号关注与推出的重点,如果说标准的话,只有一条:足够好。当然,在实际选择上,更倾向于有发展潜力的青年。“话”的部分,将邀请洛阳的优秀青年作家完成,力求在文字上给予美术作品新的诠释。希望以这个栏目为契机,在洛阳这样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里,更多人站出来,做一些新鲜的、有活力的、有艺术气息的事儿,该有多好。(维摩)
关于《回家路上的风景》
李国永:1991 年出生于洛阳,四川美术学院硕士,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者创作手记:此画描绘的是路途中所看到的景象,画面采用写实的绘画方式,通过低纯度的色彩和反复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模糊的感觉。此系列作品的绘画语言比绘画题材更加重要,题材只是绘画表达的一个依托,画面所蕴含的形式美、构成感以及画面的质感才是核心部分,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含蓄的表达和用心的体会。
空旷、静寂、荒寒,写实的技法,淡然的基调,幽远的意境……既熟悉又陌生的愁绪让人共情。泥泞不堪的阡陌小径,满目荒芜的旷野,袅袅萦绕的乡音,城市的繁盛喧嚣,血脉偾张的躁动,光怪陆离的色彩,静谧舒展的感受与虚浮的快乐体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淡淡的乡愁总让人充满希冀,冬去春来,乡径边依旧会翠绿成行,生机葱茏,芬芳四溢。我们总是走在熟悉又陌生的道路上……(王少宇)
一幅冬季原野图,彰显出北方冬季的苍凉与力量!此画构图巧妙,远近相合,黑白对称,虽是冬日一望无垠的原野,却勾勒得极具空间和层次感。低纯的色彩,描摹出故乡的冬景,宁静、朴实、纯美、圣洁,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这静谧下蓄积的蓬勃力量。厚厚的积雪闪着寒冷的银光,滋润干涸的土地,墨色的树植透着不屈的倔强,寒风中磨砺风骨。冬天来了,春天将不远,我们静待冰雪消融,杨柳吐绿。(杨丽秀)
关于《三重豹光》
李嘉文:出生于河南洛阳,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综合)专业,获学士学位2020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综合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学院2020-2021年度驻留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实验性水墨画的品质与表现》课程助教。
作者创作手记:去年在杭州,发生了一起魔幻的事件:三只未成年金钱豹外逃,逃离了它们自小长大的野生动物园。后来事件愈发扑朔迷离,最终还有一只小豹子仍未被追回。当时我就住在附近,因而创作了这幅《三重豹光》:假借“ 豹”字,以屏风和丛林,营造出“玛格利特式的非真实空间,豹子则隐匿在其中,虚虚实实,不得而知。我假想在屏围中,存在一个豹子的乐园,它们和屏内空间融为一体,无视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可以自由地穿行其间。
whereis the estimated proportion of epochs unaffected by the multipath obtained in this iteration,is the estimated mean of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of the observable q1in the first M epochs,and is the estimated variance of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of the observable q1in the first M epochs.
对空间的构建方式以及赋予空间的不同含义,不仅表征着作者的创作观念,同时也隐藏着更为深层次、广阔的文化意义。把传统的笔墨以空间的形式进行重构,“豹”的走入、跳出,画面的展收,既有造型性空间,又有装饰性空间,看似杂乱无序的画面中寻找理性的有序结构;时间的静止与停留,空间的凝固与移动,承载了绘者情感与思想的表达,随着流转的时空,给人以逝去、新生、幻灭独特的“真实”与“想象”。(王少宇)
自由,是个美丽的动词。世界固然辽阔,可悯的是,世界不仅美如斯亦荒谬如斯。万物皆有一间“甜蜜牢房”。豹子不能幸免,猛虎不能幸免,我们人类也不会例外。既如此,我们索性借画家李嘉文的《三重豹光》将规矩和秩序暂时遗忘。穿过种种虚妄,我仍然相信,借智者之手悟其所悟必可疏解一二。我仍然相信,越是灵魂桀骜者越敬畏自由。
你听,春夜滚沸,自由滋滋有声。(白丢丢)
关于《韧》
李怡璇:2000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本科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2020年进入丝网版画工作室。
作者创作手记:每位女性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坚韧。她们虽然看起来柔软,但她们有着不输于男性的力量。她们像蒲草一般,柔软而结实,于无声中抗争。
画面塑造了一个唯美的女性形象,俊美的脸庞,高傲的神情,居高临下的眼神,充满自信和不羁。而横亘在人物头像上的直线,打破了画面的安详,这种“错构”的方式,破坏、重组,使其作品实现了传统性向当代性的转换,画面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主动“破坏”的视觉冲击,给画面注入了丰富的新元素,这些元素有效地转化为作品的独特形貌和情绪表意,同时传达了作者关乎人性、社会以及源自艺术家的自我经验、态度和立场。(王少宇)
那一双斜视的目光,无声无息,无言无语,这是女性面对世界的态度。在曲与直的对比中,她选择曲径通幽。女人似水,可于万堆林石中悠然漫过,亦可于万丈悬崖中飘然飞泻。向下,向着低处流淌。水知道,那是自己的方向。海纳百川是一种胸怀,滴水穿石是一种力量。(婧婷)
关于《塑造自我的过程》
刘晓莹:河南洛阳人,2020年本科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现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作者创作手记:《塑造自我的过程》这一系列作品是我真正意义上向内探索的开始。谁创造我?谁主导我?谁影响我?这三个问题是我创作这幅作品的缘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脱离肉体之外的意识却独属于自己。科技使人人都有发言权,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是否都能在这中间认识“本我”并坚守“自我”?
世界观,观世界。一个人改造世界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他对世界的看法。有形有相是人的眼界,有灵有魂也是人的眼界。看丰富多彩的世界,拥有大视野,能够让自己更加豁达敞亮;关照内心的世界,可以荡涤心灵,能够使人高洁。
强烈的色彩对比,安闲的人物坐姿,悠然自在的云朵,构成了超现实的场景画面,画中主角既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倔强,也有“看见”“看不见”的退避,审视“本我”“自我”的用意,令人沉思!(王少宇)
这可以称之为作者的自画像,一眼看去色彩明丽,明艳的黄和贵气的紫,再配以玫瑰色的红,充斥着几何图案和色块拼接,给人以极大视觉冲击。但画面在抽象而工业化的背景却充斥着记忆的味道,不禁让人想去细细探寻画者的心路历程。这迷失的空间仿佛将主人公牢牢的禁锢在逼仄而压抑中。自我的被动和无效抗争难免使得个人落入困惑、分裂和异化中。然后绘漫天霓虹,如一树花开,刹那芳华依然温柔了岁月静好。(杨丽秀)
关于《你好》
张杰:1983 年出生于河南洛阳,2007 年 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1 年 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现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师。
作者创作手记:小时候的我们,总以为天很高,上面还住着神仙,让我们对宇宙产生过各种各样的幻想。神舟十号的升天、嫦娥三号的发射,勇敢的宇航员,为我们一点点地揭开太空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在好奇中感受科技的进步、宇宙的奥妙。一朵绿云之下,本该只会出现在遥远太空的探索者——宇航员,竟然降临在我们身边;在人们面带笑容、神态各异的集体注视下,两个宇航员腼腆地伸出友好之手。这样的场景定格成了作品的整个画面,惊奇、有趣、其乐融融。
艺术实际上是艺术家以独具个性的叙事方式向观者传达自己的观念。当下,艺术语言日益多样化,艺术观念、艺术面貌也呈现出独立性和原创性。
一般来讲,“主题性”题材都会采用宏大的叙事方式来表现,而《你好》却采用轻松的方式,表现了较为严肃的话题,以平实的艺术视角,朴素的人物形象,强烈的空间对比,独特的叙事方式,给观者提供了童真的、梦幻的直觉感受,也使作品传递出真挚、轻松,充满活力的艺术气息,形成了全新的、独具特色的审美趣味。(王少宇)
一片绿云,一地洁白。原来,天和地,也可以这样翻覆。在世界生态主题的背景下,这的确吻合我们的初衷。大地是绿色的,是具象,一切触手可及。天空是蓝色的,是抽象,在五感之外,一切只能远远地瞭望。但未来如天空,可期可待,乘着科技这首飞船,从大地到天空,宇航员定会把神秘的蓝飞出熟识的绿,并向世界各族人民传递着中国的声音:你好!(婧婷)
嘉宾馆简介:
王小朋:笔名维摩,职业编辑,业余作家,作品散见于《清明》《天涯》《广州文艺》等,出版有小说集《巨翅白鸟》,居洛阳。
王少宇:现任教于洛阳理工学院,主要从事美术、书法实践及理论研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洛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美术理论与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洛阳市涧西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丽秀:笔名木易,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评协理事,曾任编辑,偶有文字出版,现忙于俗世。渴望从书海中觅得一份净土,安放躁动灵魂。
婧婷:文学期刊编辑。
白丢丢:80后,写诗。生于宜阳,辗转于栾川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