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成才,匠心筑梦
2022-07-05张建
张建
2020年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闭幕。
这次比赛是前所未有的职业技能“超级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2557名选手在86个比赛项目中切磋技艺、亮出绝活。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共有97名选手摘得86个项目的金牌。
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徐工基础)的90后装配钳工杨长剑就是金牌选手的一员。
紧张的赛程,考验着选手的技艺和心理。重压之下,选手不仅要精准把控手上功夫,更要在毫厘之间倾注匠心。
為表彰先进,2021年2月,在江苏省参赛总结表彰大会上,杨长剑被授予“江苏工匠”称号。
我行,我能行,只要去做一定行
杨长剑是农村孩子,家中兄弟姐妹4人,他最小。叔叔去世后,堂弟被带到他家抚养。养育5个孩子,父母亲的负担很重。
上初中时,他成绩一般,班主任鼓励他不要轻言放弃,并送给他一句话:只要去做一定行!
初中毕业前,杨长剑想学一门手艺,打算尽快找工作减轻家里的生活压力。之后,他考入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钳工专业学习。
校园时光忙碌又充实,除了学理论,学校还安排各类技术实训。学校有装载机、减速机和其他设备实物,供在校学生开展装配、维修训练。同时,学校还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地参与工程机械的装配、调试和维修。
学校是徐工集团独资建设的具有工程机械特色的现代化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被招聘到徐工集团及下属的各分公司工作。2014年,杨长剑走出校门,入职徐工基础后走上钳工岗位。
徐工基础的主打产品是基础工程机械成套化装备,如修高速公路、高铁用的打桩机器,管道穿越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非开挖机械,还有矿隧机械如掘进机等等。
这些都是高价值产品。一台双轮铣的单价上千万元,一台减速机的采购价就要几十万元。如果这些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出故障了,公司得委派第三方来维修,每年要支出大笔维修费用。
杨长剑及团队主动把产品核心零部件的维修和技术攻关等工作承接下来。
公司为职场新人配备有经验的老职工“传帮带”,哪个环节关键重要,哪种方法能提升工作效率,老职工都会讲。
钳工大致可以分为维修钳工、装配钳工、模具工,不同的分工工作侧重各异。相比以机器为主的工种,钳工的基本功要靠两只手完成。划线、钻孔、锉配、刮磨,钳工承担着大量的精密作业,可以制作出形状复杂、精度较高的零件,是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加工环节。
于杨长剑而言,岗位所需他都要学。车、铣、镗、刨、磨、焊,他样样都得会;电气、液压、调试、维修知识都得掌握;如果生产一线有制作工装的需求,他得去设计、制作。
“刚开始,学起来还是有难度的。”杨长剑说,大概半个月之后,他才“入门”,但也仅仅是会干而已。
想干好钳工的这些精细活不容易,杨长剑的态度是把心沉下来,多动脑、多思考,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工作中还不能怕吃苦。
学本事没有任何捷径,师父领进门,之后就靠自己一点一滴摸索、积累。
杨长剑吃过苦头,也走过弯路。他说:“别人告诉我该如何如何做,说的道理我都懂,但当我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做时,很可能做不好。”
原因何在?
杨长剑举了个例子,比如有的人心里有疙瘩解不开,无论亲朋如何劝说、开导,最终还得当事人自己想通才行。学技术的“原理”也是这样,得自己去试、去想、去悟,想深想透,直到找出解决办法。想有所造诣,得千锤百炼,甚至要经历痛苦,才有成功的可能。依靠别人指导,或许能少走很多弯路,但这样的技术来得太容易,是速成的,学得并不扎实。
不过,他的目光并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他说:“所有的技能和知识,最终都可以升华成思维方式。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学会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技术更重要,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不管遇到什么故障,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拿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一根销轴、一个螺丝怎么才能装得更快?一个工件,别人拆不下来,我怎么才能把它拆下来?这些事情在动手之前就要想清楚。”
既在岗位搞创新,也去赛场争高下
理清思路后,杨长剑开启了“工作+比赛”齐头并进的事业格局。
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打造精品重器,2014年,徐工基础启动“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素质优良、技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能手。
杨长剑在做好维修、装配的工作之外,还经常为生产一线设计、制作工位器具,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并被评为徐工“八小”明星(小核算、小革新、小改进、小发明、小创造、小建议、小节约、小经验)。据此,他被纳入“金蓝领”工程进行培养,训练、比赛的机会逐渐增多。
早在入职前一年,杨长剑在徐工基础实习、实训时,就认识了师父吴东。当年,吴东在第九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设备安装比赛中摘得金牌。入职后,杨长剑拜吴东为师。吴东手把手教他在比赛时如何解决难题、攻克瓶颈、疏导心理……
杨长剑有了“小目标”——要冲击最高领奖台,做赛场上的佼佼者。
想登顶国赛绝非易事。
2014年到2016年,杨长剑每年都会代表公司参加技能比赛,成绩基本是中等。2017年,他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模具工比赛,比赛过程稍显狼狈,最终成绩排在第五。回到公司,他认真总结比赛得失,剖析自己的诸多短板,并在工作中逐条改进。
杨长剑每天都在进步,2017年,徐工基础成立以他为领办人的钳工技能工作室。
工作室有三个任务,头等大事是培训员工。每年,新进的员工参加完安全培训后,还得继续接受为期两周的技能培训才能到一线工作;徐工基础各分厂提报的问题,比如制作工装的想法,由工作室来设计、制作;一些重大的技术难题、“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工作室要开展技术攻关。
2018年,杨长剑通过徐州市、江苏省两级选拔,再次走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取得钳工个人第四名的成绩。
杨长剑曾问过自己:无论什么比赛,第一名只有一个,如果拿不到第一名,比赛这条路还要不要走下去?
他的结论是:坚持下去!他说:“我可能不会在短期内获得第一名,但是,如果严格按照最高标准锤炼自己,日积月累,相信一定能走到峰顶。”
2020年,一个更“豪华”的舞台呈现在全国技能好手面前。由人社部主办、广东省政府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广邀各路“英豪”一展风采。
這次大赛有几个“最”——竞赛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对参赛选手来说,是绝佳的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
杨长剑报名参加装配钳工项目的比赛。赛项限制每个省只能派一个人参赛,这意味着杨长剑的对手“个顶个”都是高手,谁都不好对付。比赛打破传统,不考理论知识,而是把理论带到实际操作中。这样安排,一方面是考选手的手上功夫是否过硬;另一方面是考钳工的装配思维,比如能否完成精确的计算,能否在作品上体现出创造性。
通过选拔后,杨长剑开始“闭关”训练。备赛的时间是一个月,这一个月,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什么都顾不上。他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严格执行训练计划,每天吃、住在训练工位,洗漱只能在洗手间。他说:“想在国赛上取得好成绩,不掉几层皮是不可能的。”
大赛圆梦,坚守岗位着力培养技能人才
赛前,杨长剑心里有点紧张。他看到很多曾在国赛赛场上PK的老面孔,“这些人里还有国赛冠军,他们的水平真的很高。”
为了消除紧张情绪,他就给自己鼓劲,同时逐一分析自己和对手的优势和短板:国赛冠军夺冠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对方已经很长时间没参赛了,而自己一直活跃在赛场上,比赛经验很丰富;他熟悉各省的技术能手的手法,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击败他们;在校学生虽然精力无限,但短板是比赛经验不足……
其实,杨长剑在琢磨对手,对手也在研究他。对每位选手来说,大赛都是沉甸甸的压力,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就看谁能把对手研究得更透彻。
比赛开始,气氛骤然紧张。杨长剑全神贯注盯着比赛的工件,心无旁骛。
在七八个小时的比赛时间里,他对齿轮、涡轮、带轮、轴承、联轴器等零部件进行组装、调节,最终“变”出一个完美的传动机构;一块原材料板,经过锯、锉配、钻孔、打磨等工序,化身高精度的“工艺品”级零件。
辛苦的付出迎来振奋人心的回报,杨长剑夺冠了!
激动、欢笑、泪水,欣喜过后,回到岗位上,杨长剑仍是沉稳的技术工人。
金牌既是荣誉,也是动力。
曾经,杨长剑以师父为榜样,师父的成就是他前进的标杆。现在,他身上也有了耀眼的光环,成为榜样之一。
他的工作列表里增加了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新任务。他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努力的人很多。努力当然重要,但是能否被发掘、培养出来也很重要。”
他组织开展钳工技能大赛,开展技能培训和教学授课。近年来,他领办的钳工技能工作室和特配班组里有人晋升为技师,有人晋升为高级工。
指导新员工时,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抛出一堆难题,先来个“下马威”,让他们独立思考,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等他们实在想不出来,杨长剑在关键之处予以点拨。
结合自身经历,杨长剑给技能人才规划了成长“四部曲”:第一要学会干活;第二要把手艺练扎实,把活干好;第三要运用高超的技术,运用独属的思维方式,解决生产一线的瓶颈难题;第四要争当“大国工匠”,引领、带动人才成长。
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杨长剑用了近10年的时间触摸到成为工匠的精髓。他表示,如果10年做不好,他可能会做20年、30年,也可能会用一辈子的时间,总归要把这件事做好。
工匠精神是什么样?
杨长剑的答案是六个字:忠诚、执着、端正。
杨长剑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是木工,酷爱木匠活,从不为时代变迁所扰动。父亲的坚持带给他的启示是要忠诚于自己的事业。
在同事眼中,他是认真负责、充满激情的人,遇到任何问题,不解决绝不罢休,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根筋”。而在工作中,“一根筋”是徐工登顶精神的内涵之一,也是破解难题的“杀手锏”。
与技术相比,他更看重人的品质。他经常讲,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堂堂正正。如果人的品德不好,技术再好也没有用。
杨长剑说,学技术并非出蛮力,但必须使出全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越过坎坷,迈过荆棘,尽头之处,就是迎接成功的鲜花和掌声。
对话
《风流一代》:在你的成长道路上,有没有特别尊敬的人?
杨长剑:有,就是我的师父吴东,他是第九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设备安装工冠军,在给他当“陪练”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了工匠精神。他教我就像带婴儿一样,从开始爬到学会走再到学会跑,全是他在引领我前进。我从他身上学到一句话:不要问结果,要问过程,把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而然就来了。
《风流一代》:在技能大赛备赛期间,徐工基础为参赛员工提供哪些帮助?
杨长剑: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另一方面是家庭。为了备赛,我得脱岗一个月,公司会安排其他同事临时顶替我的岗位,做好日常各项工作。其实,我决定参加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时是有困难的,我的小孩还不到一岁,老婆一个人带很辛苦。为了让我安心训练,领导经常帮我家解决困难。
《风流一代》:你参加技能比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杨长剑:在比赛中,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能学到其他高手的思维方式。我在给公司员工培训时说过,不管是什么工种,研究深入了,最终都会归结为思维方式,钳工就是钳工思维,焊工就是焊工思维,一定要跳出技术学技术。
《风流一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结合工作实际,你认为,钳工在工作中是否也要面临技术进步的挑战?
杨长剑:技术不断进步,钳工的工作也得与时俱进,也得时刻面对挑战,每年都得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过,学习新技术没有困难,不管是电气知识还是液压系统的知识,如果想明白了,会发现这些知识是相通的,只是需要时间去消化。
《风流一代》:2020年徐工成功混改后,你以技能工匠的身份成为混改后的首批持股人之一,徐工的这一举措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长剑:徐工的这一举措,对留住优秀人才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我个人来说,因为在岗位上表现好,就能成为股东,这是徐工对高技能人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