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践行,构建劳动教育新生态
2022-07-05魏秀娟
魏秀娟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历史、人类文明和世界。然而纵观中学生的劳动现状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劳动技能非常欠缺,甚至有学生没有清洗过自己的鞋子和衣服,也没有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在擦玻璃以及打扫教室等集体劳动中的表现也非常一般。由此可见,加强中学生的劳动教育,构建劳动教育新生态已成为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从而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个体劳动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个体劳动活动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展开,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动手能力,他们也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必要的锻炼。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环境,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劳动实践练习活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个体自理能力。
比如,饮食方面的劳动活动。很多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分不清蒜苗和韭菜,分不清菠菜和油菜,也叫不出部分蔬菜的名字,更不会洗菜、炒菜。那么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挑选所需食材,自主清洗蔬菜和做饭炒菜,经历烹饪美食的过程。而且学生做饭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洗锅、刷碗,并将垃圾做好分类。如果学校不具备让学生自主炒菜做饭的条件,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学习和练习,并将学生的做饭过程拍成照片和视频,然后将其发送到班级微信群等。
比如,个人卫生方面的劳动活动。以清洗衣服为例,很多学生只会用洗衣机洗衣服,但是有时候机洗的衣服不干净,还是需要经历手洗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手洗衣服,并将自己手洗衣服的过程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发送到班级微信群。
二、集体劳动活动:大家的事情共同做
集体劳动活动围绕班级教室卫生以及学校卫生展开,因为学生所处的集体环境就是教室和学校,身为集体中的一员,那么必然参与到集体性的劳动活动中。集体劳动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集体劳动活动,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例如,班级的集体劳动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笤帚、簸箕、拖把、擦玻璃器等工具,要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因为集体劳动中涉及多种劳动,所以学生必然要做好分工,这样才能保障集体劳动的高效性与合理性。如果班级学生的劳动技能比较欠缺,那么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示范,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练习,从而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
三、社会劳动活动:社会的事情参与做
陶行知教育理念中指出社会即学校,所以社会类的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将社会看作一个大的学校,身处其中的我们,当然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这一学校的卫生清扫工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劳动意识和情感,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清除白色污染”的社会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准备必要的劳动工具,手套、口罩、带有钩子的长木棍、大的垃圾袋等,然后引导学生将大街上的废弃塑料袋捡起来,放到垃圾袋中,最后再集中放到不可回收的垃圾箱中。塑料袋是日常生活的常用物品,所以它也是最常见的垃圾。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意识到保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会将垃圾有意识地扔到相应的垃圾箱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清除垃圾小广告”的社会实践活动。垃圾小广告不仅影响环境容貌,还会误导民众,因此学生要准备好小铲子以及其他必要工具,清除公共场合的垃圾小广告,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当学生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环境后,相信他们会产生满满的成就感。
總而言之,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展开个体劳动实践活动、集体劳动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劳动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劳动实践的机会和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翟立丽.初中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建议[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10):62-64,53.
[2]李彤.农村初中劳动技术教育途径的创新与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13-1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