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丘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2022-07-05王艳敏刘艺玮陈华叶修林范文鹏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商丘市种粮耕地

王艳敏 刘艺玮 陈华 叶修林 范文鹏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提升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凸显粮食安全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首,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产业振兴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标志。商丘市有“豫东粮仓”之称,已先后四次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面积常年稳定在106.67万hm2以上,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70亿kg以上,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的重要农业大市,商丘市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当前社会关切的热点话题,它们目前面临形势如何,是否有相应的保障,更是“三农”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

一、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长期以来,商丘市从上至下高度重视并强化落实中央、省、市对于粮食安全的各项要求与部署,从政策支持、机制保障等多个方面落地切实可行的政策,为全市粮食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据国家统计数据,商丘市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109.2万hm2,总产量74.19亿kg,超额完成河南省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

(一)党政同责抓粮,保障粮食稳定发展

近年,商丘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殷殷嘱托,把粮食生产摆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商丘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粮食生产和农业转型发展推进会,安排部署粮食生产和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夯实责任、落实政策、提升产能、稳定面积、保证产量,确保商丘市粮食总产稳定在70亿kg以上。

(二)建设高标农田,稳步提升耕地质量

2011—2019年,商丘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1.27万hm2,每667 m2耕地平均提升粮食产能90 kg。2020年,商丘市投入资金12.02亿元,新建5.13万hm2高标准农田。同时,各县(市、区)按照“五化”(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要求以及每667 m2不低于3000元的投资标准,自筹资金5.09亿元,分别打造1~2个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共1.49万hm2,超额完成河南省下达给商丘市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任务。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耕地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抗灾生产能力明显增加,为粮食持续丰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抓住种子核心,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商丘市坚持走依靠科技提升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60%以上,2020年,粮食单产水平提高至452.92 kg,较2012年的410.47 kg增加了42.45 kg,提高10.34%。商丘市制定了《商丘市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良种繁育的目标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万多hm2,生产小麦良种1.35亿kg,将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注重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审(鉴)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11个,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应用试验示范154个,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31项,获得科技成果20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集成推广了一批先进农业技术,主导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6%以上。先后建成了94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四)落实关键措施,打牢丰产丰收基础

商丘市政府每年召开3次全市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粮食生产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干群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在耕、种、管、收等农时,组织专家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印发粮食生产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各地科学生产管理。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扰下,组织专家结合“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实施错峰作业等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有效保障了全市粮食安全任务和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

(五)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商丘市委、市政府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把财政资金花到实处,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20年,面对全市主要产粮县区的财政困难,通过转移支付财政奖励资金的方式为相关县区解决资金4.54亿元。及时足额将9.8亿元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鼓励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对具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组织或种粮大户,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8亿元。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2020年累计市场化收购粮食44.9亿kg,其中,夏粮收购27.85亿kg,秋粮收购17.05亿kg,有效稳定了农民粮食种植的收入预期。

(六)培育新型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传统产业,新型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需要有效的示范带动,商丘市在主要粮食生产县区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高质量试点工作,通过认定一批市级以上具有示范效应的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推动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截至2020年,创建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个,创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51个。充分调动全市从事种植业的5472个农业合作社和3216个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并通过农业生产托管等形式,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020年商丘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万~6万hm2万亩次。政府从粮食保险、信用借贷、土地流转、机械购买、资金奖励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和补贴,鼓励吸引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从事粮食生产,实现粮食规模生产和效益双提升。

(七)抓“三链同构”,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商丘市依托自身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产业链优势以及技术优势,在不断深化农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同时,通过拓展粮食产业链,打造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提升全市粮食生产的价值链,从而走出一条商丘市特色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增强全市农业生产的竞争力和活力。截至2020年,粮食产品达到350个,鼓励支持粮食食品加工企业创建全省、全国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积极开展粮食产品的宣传推介活动,扩大商丘市粮食产业的品牌影响力。

二、粮食安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尽管商丘市粮食取得连年丰收,但要在高基点上实现新突破,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种粮效益比较低等困难和挑战。

(一)未来商丘粮食需求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从国际国内市场看,粮食供求总体也呈偏紧态势。受人口增加、生物燃料发展等因素影响,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特别是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猖獗蔓延和非洲蝗灾以及极端气候等多种因素叠加下,许多国家采取粮食禁运,严禁出口,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商丘市2020年人口总量已达781.68万,比2010年增加45.44万,增长6.17%,位居河南第四。人口基数高,粮食需求和供给具有放大效应,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由原来自给型消费转为外购型消费,商丘市粮食总需求量将逐年增加。尽管商丘市粮食生产已经连续十七年实现丰收,但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来看,商丘市的粮食仍处于一个偏紧的平衡状态,粮食安全仍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農业资源约束趋紧,持续增产难度加大

一方面,商丘市土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仅有0.076 hm2,耕地总量已无法突破,靠扩大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基本没有空间;另一方面,商丘市水资源总量不足河南省的2/3、全国的1/8,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 m2的极度缺水标准,农业可用水资源日益紧张,大旱年份部分地方农业生产出现无水可用

局面。

(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不足

目前,粮食生产还不能完全摆脱“看天吃饭”的现状,当遇到干旱、洪涝、风雹、冻害等自然灾害时,粮食面临减产的风险和压力依然较大。商丘市在71.63万hm2耕地中,约有6.67万hm2属中低产田,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由于前期建设标准低等,约13.33万hm2耕地质量不高,尤其是沟渠等排水及配套设施不完善,对异常天气灾害的抵御能力仍然不强,难以发挥粮食高产应具备的条件。

(四)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堪忧

虽然近年全国粮食价格每年都在上升,但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从事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仍然较低。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商丘市玉米种植平均每667 m2收入600元左右,小麦种植平均每667 m2收入550元左右。商丘市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商丘市外出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在3700元左右,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种粮收益偏低,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五)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科学种田水平不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持续增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近年来,商丘市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85%以上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只有老人、儿童和部分青年妇女,相比较下这些人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不利于粮食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阻碍了种粮日常田间现代化管理、精细化作业以及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推进。

(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当前,商丘市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衔接不够紧密,农业科技研究的基础薄弱、财政支持力度不高,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化肥、农药利用率以及微生物农业、精准农业、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均还相对落后,农业研究投资支出占农业GDP的比重相对较低。同时,种子产业发展存在育繁推脱节、种子企业缺乏竞争力、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等问题。

三、保障商丘粮食安全的建议

确保粮食安全是“十四五”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作为农业大市,商丘要高度重视农业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扛稳粮食生产重任,为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牢固的基础。

(一)商丘市要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商丘市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藏粮于地”战略。严厉查处各种违法用地行为,对耕地实行全方位监测,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切实保障好耕地资源。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耕地主体责任,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坚决遏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倾向,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重点保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确保“农地姓农、农地农用”。

(二)商丘市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放松

商丘市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编制实施新一轮建设规划,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度体系,坚持新建与提升并重,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一是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与粮食生产各环节的研究和应用。二是提高粮食生产设备、设施、方法的科技含量,引导研发新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科普培训新知识,建立健全新机制。三是要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代种业强市。

(四)完善补偿机制,对重要主产区实行全方位保护

商丘市要全面落实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产粮大县支持奖励政策,完善省级财政奖补政策,在土地出让收益使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主产区抓粮更有积极性。改变目前“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形成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的长久机制。

(五)加大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

新型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商丘市要着眼未来,通过对新型农业主体在农业投资的信贷支持、土地流转政策保障、农业生产配套机械设备的购买补贴、新型农业的奖励政策等多个方面提供帮助,提升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的积极性,打消其后顾之忧,从而吸引更多的农业从业者走上新型农业的道路,提升全市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强化政策保障

商丘市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深入贯彻执行农业农村部关于粮食稳产增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地的同时,完善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尚千涵)

猜你喜欢

商丘市种粮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商丘市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成效显著
商丘市
画画就如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