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优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2-07-05王峰
王峰
一、项城市小麦产业发展现状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北平原,是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县市之一,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光、热资源丰富,雨量适中,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耕地面积7.75万hm2,总人口127.63万,其中农业人口83.65万。小麦是当地主导产业之一,常年种植面积7.53万hm2左右,总产量57万t左右。项城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生猪调出大县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随着优质小麦的快速发展,2017年秋播优质麦种植面积0.4万hm2,2018年秋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11万hm2,2019年秋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33万hm2,2020年秋播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81万hm2。具有种植的普遍性和长期的稳定性特征。同时,由于种植规模大,产量较高,价格相对稳定,又是当地农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优质小麦主推技术
项城市围绕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省工等要素,示范推广秸秆全量化还田,控释肥减量增产利用,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应用,成立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的优质小麦生产联合体。重点示范推广优质小麦精量宽幅播种技术,优质小麦配方施肥(控释肥)技术,优质小麦高产抗病品种应用技术,以前期化除、防冻害、防病、治虫为目的及中后期以防病、治虫、防早衰干热风增產为目地的优质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技术。按照“定点定片、责任到人”的原则,每个示范片明确1名行政负责人和1名技术负责人。技术指导组,要采取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明白纸、建立技术服务微信群等方式,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技人员、技术专家、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贫困户等开展现场观摩培训,巡回指导,切实发挥示范宣传、辐射带动的作用,促进各项稳产、高产成熟技术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落实机械深耕、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精量宽幅播种、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统防统治等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通过大力推广以上技术,促进小麦增产增效、节本增收、提质增效。项目示范区每667 m2产量比非示范区高11%,实现每667 m2平均增加效益295元。
(二)社会效益成效显著
通过项目实施,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业应用的贡献率得到提升。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耕地产出率、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种子、农药、化肥利用率,实现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社会效益明显。实现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流转土地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三)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肥料、农药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零增长,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了粮食生产与环境的相对协调,确保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目前,项城市在小麦生产及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单产水平已呈现“天花板”现象,增幅空间越来越小。其次,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对接企业加工、销售能力已不能满足需要。再次,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还未能达到“旱涝保收”的生产要求,突出表现在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少,农田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五、建议与对策
一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资金项目落户项城,在区域内全方位、高标准打造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小麦生产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全市小麦生产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要继续推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优质要效益。这是提高种粮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结合项城市的生产实际和气候特点,夏粮生产我们要抓紧抓好优质强筋小麦的种植结构调整,通过采取政策引导、政府督导、技术指导、项目带动等多种手段,扩大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要在2万hm2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覆盖率在30%以上。三是在抓好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解决好优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问题,大力推广实施高效、节本、增产技术,确保高产高效。要不断延伸小麦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还要做好订单生产、三产融合发展工作,做到以销定产,有的放矢,确保粮农利益。四是要大力推进种子工程建设,加快小麦生产升级转型,争取占有一定的种子市场份额,在降低域内生产成本的同时,获取更高的种粮附加值,壮大小麦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五是要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抓好小麦生产。在小麦产量处于稳定高位发展的今天,绿色、环保、健康已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追求的主流。
(责任编辑 刘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