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新技术
2022-07-05徐玉红
徐玉红
根据2022年上半年的天气情况,夏大豆病虫害总体呈中度发生趋势,预计在河南省普遍发生的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等;虫害有大豆蚜虫、点蜂缘蝽等。为保障大豆安全高效生产,本文针对夏大豆主要病虫害,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夏大豆的发病概率。
一、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是发生在大豆根部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最严重。
(一)发病规律
1.越冬场所。大豆根腐病菌大多属于土壤习居菌,此病菌主要是以菌丝或菌核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在土壤中腐生。
2.传播途径。大豆根腐病菌借助雨水、灌溉水进行传播。
3.侵入途径。大豆根腐病菌从大豆根部、根茎部的伤口侵入。
4.发病条件。大豆连作,重迎茬,平作,地势低洼潮湿,种子播种过深,氮肥施用量过大等都易发病。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无病、抗病的大豆种子;实行倒茬轮作,严禁重迎茬;改换耕作方式,提倡起垄播
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湿气滞留。
2.药剂防治。使用噻虫嗪、吡虫啉、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也可用“苯甲嘧菌酯”“嘧菌酯”拌毒土撒施或灌根处理。
二、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大豆的叶片、豆荚及种子。
(一) 发病规律
1.越冬场所。大豆霜霉病菌以卵孢子的形式在植株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进行越冬。
2. 传播途径。大豆霜霉病菌借助风、雨向四周蔓延。
3.发病条件。大豆播种时土壤温度低,大豆霜霉病发病期遇阴雨天气,湿度大、温度高低交替等发病重。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发病重。
(二)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35%甲霜灵粉剂(用药量为种子质量的0.1%~0.3%)进行种子拌种处理;加强田间管理,中耕时注意剔除病苗,减少侵染源;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
2. 药剂防治。防治大豆霜霉病的药剂有霜脲·锰锌、啶酰菌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或者喷施复配剂霜脲氰加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加嘧菌酯等。
三、大豆炭疽病
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大豆的各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常引起幼苗和豆荚枯死,降低籽粒质量而减产。被大豆炭疽病菌侵染的种子萌发率低,影响种子质量。
(一) 发病规律
1.越冬场所。大豆炭疽病菌在带病种子或病株组织内越冬,翌年播种后即可发病,成为初侵染源。
2. 传播途径。大豆炭疽病菌可以通过风、雨及昆虫进行传播。
3.发病条件。大豆苗期气温低,生长后期又高温多雨,易发病重。
(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籽粒饱满、无病的种子,用种子质量的0.3%~0.4%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种子拌种处理。整地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越冬病源。实行3年以上倒茬轮作。
2. 药剂防治。在大豆炭疽病发病初期喷药防治,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0%百泰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也可以在大豆开花后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四、大豆蚜虫
(一)危害特点
大豆蚜虫俗名腻虫,分布于我国大豆各生產区。大豆蚜虫有趋嫩的习性,成蚜和幼蚜均集中在大豆植株的顶叶、嫩叶及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也可侵害幼荚。干旱少雨、持续高温天气容易大发生。
(二) 生活习性
大豆蚜虫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卵在腋芽或枝条的缝隙内越冬。5月中下旬待豆苗出土时,迁入大豆田为害幼苗,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8月下旬至9月初产生有翅蚜,迁回寄主越冬。
(三) 防治方法
大豆蚜虫的天敌较多,例如田间草蛉、捕食性瓢虫、寄生蜂、食蚜蝇等,在天敌数量较多时,可抑制蚜虫数量的增长。可以用综合防治的方法防控大豆蚜虫。首先,做好预测预报;其次,保护好天敌;再次,当田间有5%~10%植株卷叶时及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止大豆蚜虫扩散蔓延。防治大豆蚜虫可以喷施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如噻虫嗪、氰戊菊酯、噻虫·高氯、吡虫啉等,同时喷施氨寡糖·链蛋白等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五、点蜂缘蝽
(一)危害特点
点蜂缘蝽以成虫与若虫刺吸植物体液,在大豆结实早期,往往以群集性危害为主,致使大豆蕾、花凋落,果荚不结实或形成瘪粒。点蜂缘蝽为害严重时全株枯死,绝收。
(二) 生活习性
点蜂缘蝽每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和杂草丛中越冬。成虫善于飞翔,动作迅速,早晨、晚上温度低时稍迟钝。点蜂缘蝽卵多散产于叶背、嫩茎和叶柄上,每个雌虫?产卵21~49枚。若虫极其活跃,孵化后先群集,后分散为害。
(三) 防治方法
防治点蜂缘蝽,可以使用噻嗪酮、噻虫嗪、甲维盐等药剂,都能起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责任编辑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