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配方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2022-07-05曹琼
曹琼
在设施蔬菜栽培中,黄瓜是最常见且面积最大的蔬菜之一。因设施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较为封闭,容易形成小气候,加之连茬栽培的特点,黄瓜霜霉病高发。黄瓜霜霉病是由卵菌纲的古巴假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起的,该病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为促进蔬菜生产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探索设施蔬菜栽培潜力,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生产、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较长的施药方案,从而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更充足的理论支持,也为指导田间生产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1.供试药剂。供试药品有银法利(70%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氟吡菌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2.供试品种。试验选用黄瓜品种津优35,该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性结实能力强,瓜条生长速度快,早熟性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有感染霜霉病的表现。
(二)试验设计
试验品种为津优35,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50%烯酰吗啉加25%吡唑醚菌酯,20%氟吡菌胺加25%吡唑醚菌酯,50%烯酰吗啉加25%吡唑醚菌酯加75%百菌清,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CK)。上述4个处理在试验大棚中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100 m2,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间留出1 m保护行。施药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在病斑出现后开始首次喷药,喷药前调查1次,喷药后7 d调查1次。该试验共重复3次。试验棚内管理委托当地合作社工作人员,要求做到施用水肥一致,管理条件一致。
(三)测定指标与方法
试验调查的流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GB/T17980.26-2000)操作。每个小区用5点法取样,每个样点选取3个植株。每个植株调查全部叶片,并记录每一级的叶片发病等级数。在第1次喷药前调查1次,喷药后7 d调查1次。
黄瓜霜霉病病害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如下:
另外,调查时注意观察棚内黄瓜是否受到了药害,并记录生长情况。对主要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数据计算用“SPSS 22”软件和MicrosoftExcel进行。
二、结果与分析
将4种药剂组合设置成4个处理,对照为银法利(70%氟吡菌胺·霜霉威),通过在发病开始前调查,每次施药后7 d调查同一个点的植株叶片反应性变化,并根据公式计算防效与持效性。试验研究表明:处理2综合表现最好,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一般能持续7天左右,防效一般能达到90%左右。其次是处理3,处理3和处理4的防效接近,但持效性处理3较好。处理4各项指标表现一般,处理1综合效果较差,不适宜(见表1)。
三、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得出,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好的是20%氟吡菌胺加25%吡唑醚菌酯这组药剂组合,经测防效一般能达到90%左右,持效性一般能持续7天左右,综合效果最好。其次是50%烯酰吗啉加25%吡唑醚菌酯加75%百菌清。试验中用到的银法利(70%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氟吡菌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均为正规农药生产企业提供的有备案且品质合格的农用药品,选择这几种农药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市场中比较常见,且都是销售量较大的杀菌剂,它们主要用于由真菌中的霜霉科引起的果蔬病害。现在生产中只施用单一种类的杀菌剂往往效果欠佳,药剂间配合施用会产生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如2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评价中显示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2100 g·hm-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在75%以上,且对黄瓜安全。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药效试验研究中,722 g·L-1霜霉威水剂1200 g·hm-2和40%百菌清悬浮剂2250 g·hm-2防效较好。试验结果在河南省可参考用于设施黄瓜生产中对霜霉病的防治,但由于黄瓜霜霉病病原菌群体结构的复杂性及黄瓜品种的多样性,各地區药剂试验结果可能产生较大区别。所以后续还需对更多药剂进行试验探索,以丰富相关数据。
(责任编辑 刘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