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曾在“后花园”耕耘

2022-07-05王宏波

北京文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后花园副刊林区

王宏波

我在2018年末退休,2020年《黑龙江林业报》休刊,2021年又复刊了。这张报纸的命运总是向死而生。

我在心中为它在纸媒衰落的日子能够凤凰涅槃而欣慰。同时也不禁回忆自己和报纸、和副刊的往事。

1993年9月,我被任命到这张已经停刊24年、刚刚复刊的《黑龙江林业报》担任副总编辑,从此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放在办报上,尤其注重经营报纸的文学副刊。

我常把报纸比作是一座大厦,在这里可以让读者看到世界风云、国家大事……而报纸的文学副刊则是大厦的后花园,这里朝暾晨光,惠风和畅,花草芳翠,树木森然,其中也有玫瑰或仙人掌……给读者以愉悦或自省。

报纸复刊实为初创,人员大部分是从全省森工国有林区选调的优秀宣传干部,但对于办报纸的文学副刊大多是门外汉。大家在摸索中创办了文学副刊“绿梦”,想要办出具有大山气魄、散发松脂清香的风格,为林区的文学工作者和文学青年开辟刊发生机盎然、满眼翠绿的文学园地。为了提高文学副刊的品质,从哈尔滨市文联商调了崭露诗名的青年女诗人王雪莹来做编辑。要求报社的记者下林区采访写新闻稿的同时,以文学的表现形式反映林区的生产和生活,丰富文学副刊的内容。我在那段时间,采写了反映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林业老英雄马永顺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小兴安岭大山深处义务植树的报告文学,在文学副刊“绿梦”发表后被《退休生活》转发;我创作的抒情散文《大森林之恋》在“绿梦”发表后被《工人日报》副刊选用,还作为乡土教材纳入林区小学教学内容。

2004年,我担任这张报纸的社长、总编辑后,在坚持政治家办报方针的前提下,办好新闻版的同时继续努力办好文学副刊。

《黑龙江林业报》的前身《东北林业报》就有高度重视文学副刊的良好传统,当时报社的编辑满锐是诗人、记者马林是小说家,“园林春”文学副刊为东北林区培养了一批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陶尔夫、满锐、屈兴岐、孟烈、中流、吴宝三等,由此走上全国的文坛、诗坛、影坛。应该如何在主持报政时继承老一辈的优秀传统,在新时期办好报纸的文学副刊,为林区和社会培养文学新人、以此提高林区人民的文学素养?我提出从林区实际出发,倾力打造文学副刊,从林区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把文学副刊分为针对不同层次作者的“私人订制式”的文学园地,在保持以前副刊的基础上,恢复了《东北林业报》时期的文学副刊“园林春”,以此刊发林区文学作者的作品和文学爱好者的习作。新创办了以反映林区历史、群山林海、生态建设等为主的文学副刊“森林风”,请著名诗人、作家徐刚题写刊名。创办了由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为本报提供作品的“文学”副刊,请俄苏文学翻译家高莽题写刊名。几个文学副刊轮流出版,刊发紧扣时代主题的文学作品,提高报纸特别是文学副刊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办好文学副刊,大力加强文学队伍的建设,为文学副刊积蓄人才。举办文学培训班、改稿会,由各林业局党委宣传部选送本地作者,参加报社举办的文学活动,在听取作家、诗人讲座后,组织采风创作,遴选出作品在报纸副刊发表,调动作者的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在我兼任黑龙江省企业报协会会长期间,组织全省企业报的副刊作者,走进林区、垦区、油城、煤城和铁路、电力系统以及口岸城市采风,在各家的副刊同时刊发创作的文学作品,推动了企业报文学副刊的水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们从林区抽调近百名文学工作者,组织了“寻找抗联足迹 弘扬抗联精神”重走抗联路的大型采风活动,踏遍大小兴安岭林区的山山水水,在副刊开辟专栏连续发表作品,后经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审定,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纪实文学作品集《青山埋忠骨 告慰英雄魂》。据不完全统计,十五六年间林区已有十余人由这里的文学副刊分别成为黑龙江省、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或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一些作者由此被地市党政机关发现调入,迎春林业局的曹春雷、柴河林业局的李广生等,分别调入鸡西市、大庆市政府机关。

我们注重在文学副刊来稿中发现、培养文学新人。一个农村的姓胡的青年农民自小热爱文学,在艰苦的劳作时坚持文学创作,写了一篇小说四处投稿无望后,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思来到报社,局促地把那沓抄写得工工整整的稿子交给副刊编辑后就匆匆走了。编辑看了这篇近万字的小说觉得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文字还比较粗糙尚需做大的改动。我让编辑打电话约作者来哈尔滨商量改稿。他说眼下正在秋收没有时间,另外手头没有来回的路费和住店的钱。我让编辑转告他一切的费用由报社负担。他在忙完秋收后,一脸兴奋地来到报社。安排他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经过和编辑的共同工作,完成了这篇小说的改稿,很快在“园林春”副刊发表了。当时的稿费是极低的,我们编辑部的编辑捐钱,在元旦前给他寄去两千元的“稿费”,为的是鼓励这位农民作者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地走下去。后来,他被借调到乡里的文化工作站工作。

我们注意发挥名人效应提高文学副刊在全国的影响力,由一位名人“滚雪球”似的发展到若干名人、名家为本报副刊提供作品。我借去广州开会的时间,拜访了著名作家秦牧的夫人吴紫风先生。她拿出刚刚完成的怀念秦牧的长篇回忆录交给我,在我们的副刊连载数月。著名散文理论家林非不仅给副刊“文学”提供精美的散文作品,还给我写信,不断地指导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副刊的质量。梁衡、徐刚、满锐、石英、李青松、贾宏图、阿成、门瑞瑜、阿紫等著名作家、诗人写来风格各异的作品,刊发后扩大了本报 “文学”副刊在全国各地作家、诗人间的知名度,吸引了黄河以南广大地域的作家、作者的作品。

在创办文学副刊时注重突出本报的特性——林业。林业是陆地生态建设的主体,所以“森林风”文学副刊不断弘扬生态文明思想,发表了一些展示自然壮美、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学作品。林区的作者从大山的皱褶、大森林的浩莽、江河湖泊的一丝波纹、刮过风中的清爽、虎啸虫鸣的回音等书写对于自然的感恩和情思。2017年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文化工作会议期间,我们邀请了著名的作家、诗人徐刚、杨晓升、李青松、张映勤、吴宝三等,就如何搞好生态文学进行专访和座谈,在副刊上连续发表作家专访,集中报纸版面刊发他们论述生态文学的署名文章,推动了生态文明思想在林区的传播,加速了生态文学在林区的发展。

在办文学副刊的过程中注重办好“要催促新的产生,对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鲁迅语)的专栏“文昌随笔”。针对某一阶段森工国有林区发展和社会现象,发表思想杂谈、社会批评随笔、小品文,这个专栏淬炼了林区职工群众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林区人民的政治和文化素養。

2018年末,我提前九个月退休,告别了《黑龙江林业报》,更告别了我那可爱的文学副刊。但正如普希金所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我回忆在“后花园”耕耘岁月的劳作欢欣,仍是以满腔的深情眷顾这张报纸和它的文学副刊。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中曾寄托有我的心血和理想,更是因为文学副刊所刊发的文学作品,为林区的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文学副刊,是报纸这座大厦的后花园,打开一扇窗绿色的山风吹了进来,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跃过苍穹拂动的云絮更可以望见精神的高原、文学的高峰。

我为自己曾在这个“后花园”辛勤耕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栏责任编辑 张琳琳

猜你喜欢

后花园副刊林区
记游哈林区(节选)
美丽的欧洲后花园——塞浦路斯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小猴子的后花园
柳叶湖畔的后花园——河洲休闲生态园
巨人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