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永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22-07-05王志锋
王志锋
永城市是河南省产粮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年种植面积在23万hm2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5亿kg以上。2021年,永城市作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市),坚持以项目为引领,锚定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方向,培育了打捆离田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利用的三大利用产业,进一步健全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产业体系。
一、 秸秆产生量和综合利用现状
2021年,永城市农作物种植面积为24.05万hm2,农作物总产量约175.62万t,秸秆产生量约208.7万t,可收集量约179.6万t。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主要为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和燃料化利用。其中,肥料化利用以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为主,部分秸秆用作生产有机肥的原料,利用量约106万t;饲料化利用主要把秸秆用作养殖饲料,利用量约38万t;燃料化利用主要把秸秆用作生物质发电厂的原料,利用量约22万t。
(一)秸秆综合利用基础较好
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统筹整合资金,购置大型秸秆打捆配套设备、小型秸秆打捆机等综合利用机械,加快补齐机械装备短板。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落户永城市,每年可消耗农作物秸秆28万t,为全市秸秆离田的燃料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收储体系不断健全
永城市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已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9个,单个收储能力不低于2000 t。全市已培育秸秆收储主体50多个,初步构建了“以点带面、覆盖全市”的秸秆收储网络,有效解决了打捆离田秸秆的存放问题。
(三)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永城市的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培育秸秆收储中心。打捆离田→揉丝压块→养殖企业或饲料加工企业的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着力打造优质饲草加工集散地。目前,已形成稳定销售网络。二是培育农作物秸秆+秸秆发电产生有机灰+规模化养殖企业产生的畜禽粪污资源的秸秆肥料化利用产业。秸秆肥料化为永城市的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基地、优质果蔬生产基地等农业生产功能区服务,着力打造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培育了打捆离田农作物秸秆→生物质电厂发电的秸秆燃料化利用产业,有效解决企业发电燃料短缺问题,助推清洁能源发展,着力打造绿色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二、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从自然条件层面来看
从自然条件层面来看,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因夏收夏种时间间隔较短,打捆离田作业时间需要7~10 d,若作业时间延长,则会影响秋季作物的适期播种。并且一旦遇阴雨天气,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秸秆的品质,降低秸秆的经济价值。
(二)从市场层面来看
从市场层面来看,一是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前期投入较大,尤其是专用打捆机械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占比较大,一般当年无法收回成本;二是永城市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项目起步较晚,专业化作业团队培育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大面积打捆离田作业的需求;三是农作物秸秆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部分农作物秸秆不能实现优质优价,从而影响秸秆打捆离田作业的积极性。
(三)从政府层面来讲
从政府层面来讲,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作业意愿总结起来为“三个愿意、一个不愿意”,即实施主体愿意、群众愿意、收割机手愿意、基层干部不愿意。部分基层干部迫于秸秆禁烧压力,认为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风险较低,打捆离田作业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对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四)从农户层面来讲
从农户层面来讲,一是土地分散经营,农户种植农作物的品种不一样,成熟时间及收获时间不统一,且普遍存在跳跃式收割的现象,影响打捆离田作业效率和整体作业进度。二是部分农户因担心不能抢墒播种、打捆离田作业机械碾地等问题,秸秆打捆离田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 提高政府重视程度
政府部门要从培育乡村振兴产业的高度推进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通过政策宣传、考核激励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配合意识,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工作格局。
(二)加大项目支持力度
政府部門进一步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2~3年的政策扶持,形成基本稳定的基础设施投入、市场销售渠道、合理的产业结构,使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 加强主体培育力度
政府部门要加强主体培育力度,聚焦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建设、机械装备购置等重点和薄弱环节,通过用地、用电、环保、运输等政策支持,财政、金融等部门资金扶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 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