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网剧《沉默的真相》之符号学解读
2022-07-05梁振起
梁振起
摘要:爱奇艺自制的悬疑网剧《沉默的真相》一经播出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豆瓣评分高达9.2分。该剧热播的因素,一方面在于“迷雾剧场”系列为其增加热度和期待值;另一方面在于编码者将诸多人物和物象符号编织成一场扣人心弦的悬疑梦,不仅在视听观感上让观众沉迷其中,而且剧中所传达的意识形态也内化于观众的集体无意识。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试图从三角对立的人物符号、指向深刻的物象符号和悬疑叙事的表意特性三方面来探析悬疑网剧《沉默的真相》热播因素。
关键词:符号学;悬疑网剧;编码;电影符号学
《沉默的真相》以一起看似简单的杀人案为切入点,律师张超在警察局承认杀人却在法庭上拿出了不在场证据,随后便引出了发生在2000年的侯贵平案。该剧分别以警察严良、检察官江阳和支教老师侯贵平三个视角展开叙事,以时空并置的方式,对这起案件进行剥洋葱式地追查。在追查过程中,检察官江阳因被诬陷受贿贪污而坐牢三年,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竟是他在行李箱里的蜷缩的尸体;支教老师侯贵平也被邪恶势力诬陷强奸罪而溺亡,但剧终还是还原了真相:卡恩集团与当地政府的权钱勾结。
一、三角对立的人物符号
人物是构成电影文本最常见的影像符号,同时也是大多数电影文本的核心符号。悬疑剧中的人物设定通常由拯救者、施害者、受害者三者构成,《沉默的真相》的人物设定,则是由以严良为代表的拯救者——“侦探”、以卡恩集团为代表的施害者——“罪犯”和以江阳为代表的受害者组成。
(一)睿智正义的拯救者
悬疑片中的拯救者一般属于正义的一方,爱奇艺“迷雾剧场”拯救者以警察、法官、法医等身份出现。在《沉默的真相》中,2000年苗高乡的支教老师侯贵平得知自己的学生被性侵企图报警,却被诬陷强奸罪并溺亡;2003年检察官江阳接手支教老师侯贵平溺水案,目的是要找到侯贵平被杀害的证据,并还他一世清白;2010年警察严良接手地铁抛尸案,最终的目标是要找出凶手。剧中三个人物分属于三条叙事线索,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时空,但是他们的行动素是一致的,即找到“罪犯”。此外,在第11集中朱伟、张晓倩、陈明章等人组成“正义者联盟”,凭借他们的睿智引起警方的注意并介入调查,从而使真相不再沉默。
(二)人性异化的施害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一种体验方式,在这种体验方式中,个人感觉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种体验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是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而崇拜他们。”[1]在 《沉默的真相》中,作为刑警队队长的李建国和卡恩集团的老板孙传福官商勾结,对案件有重要线索的犯罪嫌疑人王海军被抓捕归案时,李建国强行把他带走并注射过量胰岛素致其死亡。以卡恩集团为代表的施害者将更多无辜的生命置于死地:被性侵的女学生翁美香、支教老师侯贵平、照相馆老板、检察官江阳等。在这一桩桩杀人案中,表面上卡恩集团是杀人动机的创造者,而实际上不再沉默的真相才是他们行动的主人。
(三)失语无力的受害者
失语无力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话语权”的丧失,话语权是指在特定社会情境中,人们围绕某一问题和现象的自由主张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份资格、言语规范、竞争冲突、控制支配和传播影响的能力。[2]在《沉默的真相中》,支教老师侯贵平、检察官江阳都是被剥夺话语权的受害者。侯贵平在其學生翁美香的笔记本中得知她自杀另有隐情,当即去公安局报警。而岳军(黄毛)知道后,俩人打斗了一番,引起村民围观,侯贵平不得不暗中调查此事,结果却被岳军等人杀害。而检察官江阳被卡恩集团的胡一浪污蔑索取贿赂,因辩护失败而入狱三年,出狱后便以修理手机为生。从检察官到手机修理员,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转变,更多的是一种话语权的被剥夺,即调查侯贵平溺亡案件这一权力的被剥夺。江阳选择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胃癌晚期的生命,试图在人性与道德之间努力找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二、指向深刻的物象符号
在影视剧中出现的物象符号具有丰富的意义指涉,它们或是影片发展的线索,或是影片的主要表现对象,或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等。在《沉默的真相》中,多数物象符号的出现具有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
(一)含蓄意指的“红色”物件
“红色”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可谓丰富多彩,它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最典型的莫过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影片中将红色运用到了一种极致,一方面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喜庆与红火,另一方面也表现主人公的性欲,同时还表现出一种血腥与暴力。在《沉默的真相》中,被性侵而自杀的翁美香所用的红色笔记本、江阳在雨中所打的那把红伞,都象征了他们各自的人物命运——死亡。此外,严良在思考案件时总是来回抛红色的网球,在一般人的认知里网球都是绿色的,但青少年所使用的练习网球是红色的,剧中也提到这个红色网球是严良的儿子留给他的遗物。这样一个红色的网球不仅使严良的思考有了外化的动作,而且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儿子的哀思之情,在一定意义上契合了红色与生命的关联度。
(二)有意味的形式——聚餐位置
在现实生活中,吃饭聚餐是人们最熟悉的场景,但是在影视剧中,这一场景却需要导演精雕细琢。在李安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出现了六次家宴的场景,每次家宴中的人物关系或隔阂,或融合,或是某种重构。在《沉默的真相》中,江阳、朱伟和陈明章三个人聚餐的场景一共出现了三次,导演让三个人每次聚餐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第一次,三个人是在靠窗的位置;第二次,陈明章离开法医岗位,朱伟从警校进修出来,三个人聚餐的位置换成了一个摆着大圆桌的包间,导演的用意不言而喻,即代表了三个人久别的重逢与相聚;第三次是在监狱服刑满两年的江阳出狱后,导演将三个人安排在了一个逼仄的角落,而江阳更是处于两面墙的夹角,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暗喻了江阳的人生已经没有任何退路,现实给予他太多的不公,但他却无能为力。
(三)匿名信
书信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交流方式而存在,但是在《沉默的真相》中,匿名信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方式,更是一个对整个案件起着重要作用的线索。在第2集中,寄给记者张晓倩的匿名信第一次出现,信中提到“凶手”要和警方玩九宫格游戏,赌警方能否在24天内破案,并且每隔三天就会给警方寄一张照片,第24天的时候江阳之死便会真相大白。经过警方的指纹提取,这个匿名信上只有记者和总编的指纹,寄信的人却在警方的视线盲区,这就使得剧情更加扑朔迷离。这个匿名信在剧中共出现了六次,每次出现都会带来全新的线索。例如在第3集中,记者张晓倩陆续收到两封匿名信,信中只是装了一幅残缺的照片,两封匿名信拼接起来是“丽景酒店”的外景,而这个酒店也是卡恩集团的老总们经常出没的地方。从表征上来看,照片只是酒店的外景,但是对受众来讲,它俨然成了一种符号化的存在,即卡恩集团的邪恶面目。
三、悬疑叙事的表意特性
“一部电影是一个符号文本,发送者将意图意义编织进文本,通过展示的途径将所要表达的意义传递给接收者,从而使接收者解读出意义。”[3]悬疑剧《沉默的真相》同样如此,导演将正义与邪恶、人性与道德之间的博弈纳入整个符号文本中,通过展现江阳、侯贵平与卡恩集团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引發观众对现实世界和人性的思考。
(一)三线叙事的梦像意指
麦茨认为,电影和“梦”有一种“内在的能指亲属关系”。“电影状态”和“梦状态”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通过表象形象进行表达,都带有逃避逻辑性的倾向[4]。悬疑剧《沉默的真相》通过三线叙事的方式来为观众构建一场“悬疑梦”,尤其是在第4集,剧情频繁地在三线时空内切换,整部剧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多,观众的紧张感和悬疑感,在这场“悬疑梦”中被无限放大。该集三分之一处场景:2000年下课铃声响,侯贵平下课;紧接着是2003年场景:江阳开车驶入苗高乡学校的画面;随后2003年场景:江阳询问村民,村民说“(尸体)看样子泡了好久”;下一个场景:2000年侯贵平在讲台上看了手表后说“时间不多了,要下课了”。此外,在该剧第一集刚开始便是2010年的地铁抛尸案,悬疑感大大提升,神秘男子为何要选在地铁站抛尸?什么仇恨导致老师亲手杀死自己的学生?随后这一神秘男子在法庭上陈述自己有当天的不在场证据,而被害者又是如何身亡的?真相会一直沉默吗?观众的观看欲望由这一系列问题油然而生。
(二)社会问题的镜像展现
影视剧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窥探到导演对于当下社会图景的展现。近些年颇受观众喜爱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无一不是从现实社会中挖掘原生形象,他们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是因为这些故事恰恰抓住了受众的痛点、痒点和关注点。在悬疑剧《沉默的真相》中,官商勾结、贪污受贿和权色交易等社会问题贯穿于全剧始终,其中必然包含着导演对于反腐力度的意识形态建构。剧中卡恩集团老总旗下的胡一浪等人性侵女学生的事件被支教老师侯贵平知晓,侯贵平企图报警却被刑警队队长李建国拦下,随后李建国指使他人杀害了侯贵平。检察官江阳为了还侯贵平一个清白,多次跑到警察局提供线索,但这些线索全部都被卡恩集团收买的刑警队队长李建国掐断。在第10集中,江阳也被诬陷贪污受贿而进了监狱。观众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仿佛在看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禁会对李建国这一形象表达痛斥之感,而对于侯贵平、江阳等人则是赞誉有加。在该剧最后一集中,卡恩集团这一邪恶势力被扳倒,刑警队长李建国也因罪入狱,江阳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使得整个真相水落石出。
(三)人性心理的深层挖掘
任何一部影视剧,编码者在进行编码的过程中总会将更深层次的内涵融入影视文本,这种内涵不同于影像所表达的指示含义,而是凌驾于其之上,同时需要调动观众的思考才能够准确地解码这一深层内涵。在《沉默的的真相》中,“江阳”这一人物设定无一不渗透着理想主义者的奋不顾身,对于调查侯贵平案件,他从一开始的犹豫到最后为之付出青春、家庭、前途和生命。虽然江阳在表面上是为了替冤死的侯贵平翻案,实际上在江阳的行动轨迹中也无不渗透着导演对于人性命题的探讨,江阳始终坚守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一个真相。而卡恩集团的孙传福、刑警队队长李建国等人,却被金钱与美色蒙蔽了双眼,为了使真相沉默而杀害更多无辜的人,这不仅仅是对人性扭曲的刻画,更是导演对于这类小人的讽刺。在现实生活中,不乏笔者提到的这两类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是观影者对于此类悬疑剧的观感,对江阳的同情与惋惜之情油然而生。
四、结语
近年来,网络平台推出的自制剧慢慢走上了制作精良的道路,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渐趋精深,正在朝着艺术精湛的方向前进。悬疑网剧《沉默的真相》成功塑造了拯救者、施害者、受害者三类典型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具体的“红色”物件符号和主人公江阳三次聚餐位置的变化,企图让观众洞悉到该剧影像文本的所指含义,即官商勾结的社会问题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人性话题。
参考文献:
[1]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欧阳谦,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120.
[2]黄宝玲.权利与权力视域中的网络话语权[J].行政论坛,2015(06):14-18.
[3]崔久成,胡一伟.模式与永恒:符号学视野下的当下类型电影的原理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2017(01):56-63.
[4]马睿,吴迎君.电影符号学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198-199.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