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务川县青坪水库集雨面积论证
2022-07-05胡大彪
罗 平,肖 胶,胡大彪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2)
青坪水库始建于1973年4月,1976年10月完工后正式投入运行。2019年提出加高扩建,由于青坪水库工程库盆位于一岩溶复合洼地内,库盆是区内地下岩溶汇水中心,库区地表集雨面积较小,仅为2.9 km2,区内以岩溶暗河向库区排泄,库区集雨面积难以确定,为水文计算、规模论证带来了困难。青坪水库集雨面积确定成为了水库规模论证,水文计算控制性因素,因此,需查明岩溶泉水地下集雨面积、分水岭位置、补径排关系、形成机理以及流量大小。
1 工程概况
青坪水库始建于1973年4月,位于贵州省北部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自治县泥高镇青坪村高洞河上。已建成的青坪水库总库容780万 m3,正常蓄水位1 142 m,相应库容725万 m3,死水位1 122 m,死库容40万 m3。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30.0 m。
青坪水库大坝加高后,正常蓄水位从1 142 m抬高至1 143.5 m,相应库容836万 m3,总库容1 048万 m3,最大坝高33.6 m,年总供水量257万 m3。
2 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黔北大娄山主脉青坪岩溶峰丛台地,工程区受灈水向斜构造影响,以及比较特殊的地形地势,岩层组合,使得区内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暗河发育。地形展布受灈水向斜控制,呈南北向展布,工程区地形犹如一座孤岛,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低,冲沟深切。工程区地形高度在1 100~1 550 m之间,北部下切冲沟高程在700~800 m,西部下切冲沟高程在1 100~1 250 m之间。南部冲沟下切高程在760~780 m。东部砚山、镇南镇的下切高程在650~950 m之间。青坪水库河段高程约1 100 m,是该区域排泄基准面,工程区四周向该基准面排泄,库区汇集的地下水经过约650 m的河段进入大坝下游落水洞K5,向镇南方向大岩门岩溶系统(KS5)排泄。
2.2 地层岩性
工程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T1m:浅灰、灰白色薄至中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561~580 m。
(2)T1y3:上部为紫红色中至厚层粉砂质泥岩、中厚层灰色灰岩不等厚互层,中部为中厚层灰岩,下部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厚57~63 m。
(3)T1y2+1: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页岩和少许白云岩,厚120~140 m;底部为薄层泥岩夹泥质灰岩、灰岩,厚12~25 m。
(4)P3c+w:上部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燧石灰岩,厚120~134 m;下部为灰色灰岩,灰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底部为粘土岩,厚267~284 m。
(5)P2m+q:上部为深灰至浅灰色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团块,厚351~368 m;下部为深灰色灰岩及生物灰岩,厚134~175 m。
(6)S2hn:上部为黄灰色页岩夹粉砂岩、下部为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厚374~481 m。
2.3 地质构造
测区以近南北向构造为主,与工程有关的主要构造为濯水向斜:轴迹呈弧形弯曲,向斜核部南起洞磨溪,核部走向呈南北向穿越泥高、青坪水库库尾一带至朱家坝一带,走向变为N42°E延伸至濯水。测区灈水向斜核部主要由三叠系地层组成,该褶皱控制了区内地形地貌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3 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
3.1 岩溶发育特征
工程主要发育有灈水向斜,该向斜总体南北展布,控制了区内岩层分布,由于工程区属台地地形,区内岩层在台地四周均有出露,地质分界线平面上呈闭合的椭圆形,岩层走向总体与灈水向斜一致。台地区域内主岩溶含水层主要为T1m、P3c+w、P2q+m;相对隔水层为T1y1、S2hn、T1y3、P1l,弱岩溶含水层T1y2;其中S2hn相对隔水层厚实,控制了区内岩溶暗河出露下限,区内大的暗河出口均在该地层顶界出露,而T1y3岩层相对较薄,同时夹有可溶岩,隔水性能相对S2hn较差,部分岩溶系统易击穿T1y3相对隔水层。由于区内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组合,导致区内岩溶系统发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岩溶发育具明显的方向性,洼地长轴方向、溶洞洞向、消水洞流向以及暗河流向与主要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方向基本一致,特别是受濯水向斜构造控制明显。
3.2 主要地下暗河系统
工程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约占85%。岩层走向总体北北东向,濯水向斜走势基本一致,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强烈发育,据地表地质调查发现,岩溶形态众多,岩溶洼地、溶洞、漏斗、落水洞、天窗、岩溶槽谷、地下岩溶管道(暗河)、岩溶泉水等各种岩溶形态均有发育。
4 集雨面积分析
青坪水库集雨面积受区内地形地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库区主要通过岩溶暗河补给,库区集雨面积内主要含水层为T1m、T1y2、P3c+w,相对隔水层为T1y3、T1y1。局部受地形及相对隔水层控制,导致区内局部地下集雨面积与地表集雨面积不重合,重合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表现为汛期降雨量大,部分降雨入渗后通过岩溶洼地、浅层岩溶裂隙向地表冲沟排泄,跨越隔水层,进入青坪水库的岩溶暗河排泄系统;枯季降雨量小,降雨无法在小冲沟形成地表明流,降雨入渗地下,受相对隔水层阻隔,地下水难以向青坪水库库区补给。
青坪水库集雨面积地形上呈狭长型,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相对狭窄,库区大部分集雨面积在水库北部区域。通过现场调查及地质条件分析,青坪水库南部分水岭位于泥高、林家一带;北部分水岭主要在邓家坨、鹿池一带分水岭以北地下水向出水河岩溶系统排泄,分水岭以南通过KS1向库区汇集;西部分水岭沿肖洞湾、水井湾、金竹园、灌木林、坨底下等区域分布,西部分水岭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地下分水岭地表分水岭基本一致;东侧分水岭受地层岩性及地形控制较明显,局部地下水受相对隔水层T1y3控制,地下分水岭以T1y3相对隔水层为界,同时存在部分区域当降雨量大时,雨水入渗地表后,经冲沟排泄形成明流,跨越T1y3地层界限,向库区汇集,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六池塘、阳火岭、谢家湾一带。经综合分析得出青坪水库最大集雨面积为47.2 km2,其中有7.9 km2的非闭合流域,该闭合流域的特征为枯季地下水难以向库区补给,只在汛期降雨量较大时,部分降雨才能向库区补给排。
图1 主要岩溶暗河系统示意图
5 结语
文章主要通过地表地质测绘分析工程区出露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测流,分析各岩溶暗河系统的地表补给面积,综合分析出青坪水库集雨面积为47.2 km2,非闭合流域为7.9 km2,青坪水库库区枯季流量约610 L/s。查明了青坪水库集雨面积及流量,为青坪水库加高水文计算、规模论证提供基础地质依据。